40年最差纪录!印度经济出现“罕见衰退”,2020财年GDP负7.3%

2024-05-16 14:16

1. 40年最差纪录!印度经济出现“罕见衰退”,2020财年GDP负7.3%

据印度政府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0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增长率为-7.3%,其中该财年的Q1财季由于受到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影响,GDP增长率达-24.4%。当天,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印度2020年财年的GDP增长率,创下了40年以来的最差记录,说明去年印度的经济水平出现了“罕见衰退”。 
     
  报道指出,2020财年,印度经济水平下降速度最快的时间集中在Q1和Q2财季,分别达到了-24.38%和-7.5%的增长率。事实上,这段时间全球经济都呈现下滑趋势,原因在于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使得各国政府必须全力对抗新冠病毒,无心应对经济问题。同时,由于受到防疫措施的影响,很多人被困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无法出门工作,导致 社会 经济发展停滞,生产总值趋于下降。下半年,疫情稍有缓和之后,各项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经济水平开始复苏。而对于印度来说,在第一波疫情得到缓和之后,印度生产的新冠疫苗销往世界各地,经济慢慢恢复正常。2020年财年的Q4财季,即2021年1至3月,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同比增长1.6%的水平。经济专家指出,印度GDP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向增长,意味着经济水平正在急速恢复。 
  
  不过好景不长,2021年3月末,变异新冠病毒开始在印度全国蔓延。由于医疗设备不足以及疫苗接种率不高,印度 社会 再一次进入全面封锁状态,所有居民被要求留在家中,以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社会 生产几乎全面停止,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导致印度第二波疫情快速扩散的变异病毒,与印度政府第一波疫情缓和后的懈怠有很大关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全球第一波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是无可奈何,但是第二波疫情所造成的印度经济再度下滑,应当由莫迪政府承担责任。如果莫迪政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快防控疫情,实现经济复苏,2021财年印度GDP相关数据将更加难看。 
     
  但是,印度央行却夸下海口,声称2021财年将实现10.5%的同比增长率。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原本的经济复苏势头已经被第二波疫情摧毁,2021年1至3月的经济增长率并不能作为参考,第二波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会在2021财年Q1财季的数据上得以体现,可以确定的是,呈现正向增长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分析人士推测,印度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印度目前真实的疫情状况,比报道中的更为严峻,这将对经济造成超出预期的影响。然而目前印度在抗疫工作上的态度显得较为消极,对中国提供的援助不屑一顾,一心等待来自美国的支援,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做法。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印度政府达成协议,宣称将共同抗疫。对此,印度民众看得比政府更加透彻,讽刺道:美国提了这么久共同抗疫,具体给过什么东西吗?甚至连制造疫苗的原材料都不愿意松口。 
     
  印度想要在2021财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实现10.5%的增长率,必须尽早解决疫情问题,才能考虑如何实现经济复苏。毕竟Q1财季的生产值数据已经可以预见,那么必须在后面三个季度达到更大程度的增长,才能实现整个财年的正向增长率。如果印度一味等待,不采取正确的手段解决疫情,那么该目标可能将难以实现。

40年最差纪录!印度经济出现“罕见衰退”,2020财年GDP负7.3%

2. 印度经济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趋势,是怎么回事?

各种危机当头。是因为前几年印度经济增长特别迅速,但是他经济增长迅速的背后吧,全是那种经济脆弱,金融领域都是巨额不良贷款,还有金融危机什么什么的东西他没有注意他的内在,只是在意了自己的表面。


印度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这个应该是全世界都认同的结果了,要知道印度最大企业家之一都自己自杀了,他一个有钱有事业的人自杀,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印度的经济是多么差,因为在他自杀前,他就多次给税务部门叫去喝茶了。
还有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提交了她的第一份预算案,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提议,比如削弱投资者信心的税收建议等。可是这个预算一出,大家都反对说这不好那不好了,西塔拉曼许多提议都被迫收回来了。


关于印度经济强劲增长的逢迎文章频频见诸报端,而背后却是经济脆弱、金融领域充斥巨额不良贷款的现实。印度的第一大进口商品是石油,而油价下跌把GDP增速推高了整整一个百分点,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根据让人觉得恐怖的是,莫迪采取了的行动,就是把所有大面额纸币通通不进入流通领域。就把养这个全国四分之三的人的企业搞垮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数以百万的印度人失去工作,农民的收入就一直下降,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发展不前了。所以印度的经济想要发展,关键还是在国家政策方面了。

3. 2022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13.5%,印度经济为何能高速增长?

这是因为印度在进一步发展本土制造业和代工业,印度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人口红利,所以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够如此之快。
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因为印度的人口规模非常庞大,印度本身也享有了一定的人口红利,所以这个问题会进一步让印度的经济高速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即便很多国家和地区会遭受到相应的经济发展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印度并不存在。特别是当印度的劳动力非常便宜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会选择在印度开设属于自己的工厂,这个方式也可以进一步为印度市场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对于印度来说,印度市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接下来10~30年的主流代工市场,我们可以把现在的印度当成30年前的中国来看待。
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全球第2季度的经济数据的统计,在所有的国家当中,我们会发现印度的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已经达到了13.5%,这个数据排在全球遥遥领先的程度。对于印度来说,印度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状态,这个方式也帮助印度全面超越了英国的经济规模。
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因为印度本身非常看重本土制造业和代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印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吸引到了全球各地的优秀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印度市场有这些企业所需要的廉价的动力力和制造业环境,这些企业的订单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印度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总的来说,印度会充分享受属于他们的人口红利,这个问题也会进一步带动印度的经济快速发展。

2022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13.5%,印度经济为何能高速增长?

4. 印度经济学家称,印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可能连续两季度萎缩

 印度央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副行长迈克尔·帕特拉(Michael Patra)等经济学家团队表示, 印度经济可能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导致该国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 
      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在其首次发布的“NOW CAST”中显示, 截至9月底的一个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收缩了8.6%。数据显示,从4月到6月,经济下滑了约24%。 
   印度定于11月27日发布官方统计数据,而据彭博社(Bloomberg)经济学家调查的预测中值显示,印度在其 历史 上首次在2020-21年上半年进入技术性衰退,第二季度经济收缩10.4%。
      印度储备银行的数据受到企业成本削减的提振,在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成本削减提振了营业利润。经济学家团队还使用了从 汽车 销量到银行流动性充裕等一系列指标,以表明10月份前景光明。
   如果这种好转持续下去,印度经济将在10月至12月这个季度恢复增长,早于上月印度州长沙克蒂坎塔·达斯(Shaktikanta Das)的预测。
   然而,经济学家团队在储备银行的公告中写道,“ 存在价格压力泛化、通胀预期松动、导致政策干预失去可信度的严重风险。 ”他们还强调了第二波冠状病毒感染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
   经济学家总结道:“潜伏在角落里的家庭和企业的压力加剧,这是第三大风险,这种风险虽然被推迟了,但并未得到缓解,可能会蔓延至金融领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随着数百万人失业,消费者削减了支出,他们宁愿存钱。央行公报中提出的初步估计显示,4-6月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重跳升至21.4%,高于上年同期的7.9%和1-3月的10%。 这些储蓄中的大部分是银行存款。
   印度央行的桑杰·库马尔·汉斯达(Sanjay Kumar Hansda)、阿努帕姆·普拉卡什(Anupam Prakash)和阿南德·普拉卡什·埃卡(Anand Prakash Ekka)认为:“家庭储蓄高于往常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疫情消退,消费水平才能恢复正常。”他们补充说,随着病毒曲线的平坦和经济活动的复苏,这种趋势可能会逐渐减弱。

5. 印度GDP创纪录暴跌,经济衰退是否已成定局?

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印度的GDP数据已经公布,与去年同期相比GDP总量下滑23.9%,创下印度4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与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3.1%相比,印度第二季度的经济下滑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一.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疫情处于起步初级阶段,印度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小,虽然其他国家也有疫情,但覆盖面比较小,所以一季度印度的GDP保持了3.1%增长率。但到了第二季度,印度的疫情处于全面爆发的状态,每日新增病毒感染人数达到6-7万人,疫情非常严重。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政府不得不对人员出行,企业复工复产进行管控,这直接导致了印度第二季度的GDP大幅下滑。

二.经济停滞。疫情对印度的影响非常大,人民只有隔离在家,防止疫情扩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企业不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运营,直接导致社会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也导致印度GDP下滑。

三.贸易进出口停滞。因为疫情的影响,造成企业不能复工复产,也使得印度的贸易进出口陷于停滞的状态,国外的经济联系中断,这也是造成印度GDP下滑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印度的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定局呢?答案是不会的。目前各国的疫苗正处于紧张的研发过程中,据可靠消息,最快将于今年底投入市场,这对于全球人民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样。当有了疫苗,疫情警报将会解除,这对于拥有世界第一人口及南亚面积最大的印度来讲,经济一定能够快速复苏,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印度GDP创纪录暴跌,经济衰退是否已成定局?

6. 印度2.6万亿每年增长百分之五、三十年增多少?

2.6*(1+5%)³º-2.6=8.63705017539174(万亿)

7. 印度经济这几年增长很快,其背后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印度经济这几年增长很快,其背后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8. 印度1900——1950年经济增长状况

在独立之后的30年里,人们用“印度式的”(Hindu)经济增长率这个词语来形容印度的经济表现,意思是令人失望但并非灾难性的结果,而且与印度宗教所宣扬的安于此生的宗教信条相一致。 

  
  当然,随着过去20年印度发生的巨变,这一陈词滥调逐渐被废弃了。自1980年开始,印度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一倍多,从1950-1980年的1.7%上升到1980—2000年的3.8%。过去,在社会主义政策和许可证、配额制度的束缚下,印度经常被作为错误发展战略的反面典型。现在,印度成了一个模范生,人们用她作为例子,来说明如果转向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经济增长潜力可以得到多么大的发挥.虽然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中国高(收入水平也不及中国),但由于其可靠的民主制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强劲表现,在许多观察家的眼中,这个国家就算是不能取代中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对中国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印度的经济进步对于她的10亿国民来说是一个福音。同样重要的是,这一转变也给其他贫困国家带来了希望,她向世界表明,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那些产生印度奇迹的“适当”政策是什么呢?在政策报告和报刊上,充斥着许多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传统和常见的观点认为,在1991年之前,印度实行贸易管制政策,印度经济与外隔绝,在国家引导下建立的产业非常低效,过度管制阻碍了私有部门的发展,政府的控制和官僚主义窒息了私有经济的活力,但这些情况在1991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际收支危机的刺激下,印度的政策制定者起用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这样的专家来治国。辛格很快启动了经济自由化进程,贸易壁垒被拆除,外国直接投资受到鼓励,许可证制度被废除,私有化开始了。在软件出口和呼叫中心业务的带动下,印度经济开始腾飞。 
  
  如同所有的简单描述一样,上述观点确有一定的道理。印度的经济一度是世界上管制最严厉、最封闭的经济之一,这种情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的确,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可以说是印度经济的分水岭。但是,上述观点没有认识到的一点是,印度经济的加速增长早在1991年前的10年就开始了。只要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历史做一个粗略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印度的经济加速增长起步于1980年左右,这一增长趋势在1991年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实际上,一些指标,如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在1991年后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因此,1980年后,印度经济的良好表现并不能归因于1991年改革。1991年改革可能的确对维持和加快印度经济增长起到了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有更宽广的视角来理解印度经济增长中的变化。由此得出的一个相关论点是,最近出现的一些现象,如IT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崛起并非印度经济增长的源泉。 
  
  本文将对印度经济增长提供一个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中央政府于1980年采取了支持私有部门的态度。在此之前,执政的国大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和偏向穷人(pro-poor)的政策。当英迪拉·甘地于1980年重掌政权之后,她调整了自己的政治盟友,与私有部门代表结合在一起,开始抛弃以前华而不实的政策。中央政府对企业的态度从敌视转变为支持。1984年,拉吉夫·甘地上台之后,英迪拉·甘地的政策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强化,而且不像以前那么含蓄。在我们看来,这是80年代早期释放印度私有部门活力的关键转变。 
  
  正确地描述印度政府的这一态度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们对促进市场导向(pro-market)和促进企业导向(pro-business)加以区别。前者着重于消除市场障碍,致力于经济自由化,为新设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好处。而促进企业导向则着重于提高现有企业的盈利性,它对现有企业和生产者有利。促进企业导向的政策包括减少现有企业生产能力扩张限制、消除价格控制和降低公司税(这些都发生在80年代),等等;而促进市场导向的政策的典型例子是贸易自由化(直到90年代,这一政策转变才取得进展)。通过比较东亚和拉美的改革方式,可以理解促进市场导向和促进企业导向之间的区别。韩国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进企业导向而非促进市场导向的,而拉美9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进市场导向的。 
   
  印度80年代早期的政策变化可以被称为促进企业导向的,而非促进市场导向的。在那一时期,对于已有企业来说,真正的自由化基本上是不受欢迎的。与获得已有企业的政治支持相比,英迪拉·甘地对实行对外开放和消除竞争障碍相对不感兴趣。拉吉夫·甘地本人更倾向于自由化,但是由于他步子迈得过大,博福斯军火丑闻(Bofors scandal)使他的威信受损,他又不得不走了一段回头路。因此,这一时期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是已有企业和原有业务,而非新企业和新业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时期向促进企业导向的政策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推动8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基本因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发现1991年之后的真正自由化并没有改善总体的经济表现。很明显,虽然存在价格扭曲和其他市场扭曲,这一时期的政府态度转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推动器。 
  
  政府的态度变化之所以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与印度的初始改革条件有关。相对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来说,印度具有很好的政治经济制度。她是一个民主国家,存在广泛的法治,产权得到充分保护。如果按照其他类似国家的标准来看,印度的收入水平应该是现在的好几倍。这背后的隐含之义是政策环境的较小改变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可以将政府取消对私有部门的敌意视为改变之一,这对于实际政策来说并非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印度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转变并进行相应比较。我们认为,这一转变是基于生产率的巨大进步(而非要素积累)。我们还认为,印度已经从1980年之前的落后者转变为一个优胜者。 
  
  接着,我们将提供对这一转变的一系列解释,并指出为什么它们不能令人满意。在80年代,印度并没有出现过很多自由化政策,而且为数不多的一些还是发生在8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印度经济仍然与外界隔绝,甚至在某些方面保护程度还有所加剧。绿色革命并不能成为非农业部门发展的源泉,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内部贸易条件的必需变化。需求因素也不足以解释生产率的上升。公共部门投资也不可能提供充分的解释,除非我们做出滞后假设。 
  
  随后,我们提出自己的解释,并提供一些经验数据进行支持。我们尤其强调,1980年之后的经济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领域和特定的地区更为强劲,这些经济活动领域和地区最容易享受政府态度转变带来的好处,它们就是在以前的政策体制下建立的正规制造业部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以前政策体制下产生的知识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旦政策环境发生就了有利于私有部门的转变,经济可以顺利起飞。所以,在前期的投资已经发生的地方,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本文的分析重点是80年代印度经济向高增长的转变,而很少涉及1991年改革和90年代的经验。我们认为,启动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增长是截然不同的挑战,需要不同的政策和方法(Rodrik,2003;Hausmann等,2004)。本文主要关注启动经济增长的挑战以及印度的相关经验。 
  
  一、事实 
  
  本文所基于的一个关键事实是印度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发生在1980年左右而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90年代。正是从1980年开始,印度开始挥手告别过去的“印度式的增长”。其实,我们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德龙(DeLong,2003)、威廉姆森和扎哈(Williamson和Zagha,2002)都强调了印度经济增长速度的翻倍早在1991年改革前10年就发生了。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运用标准的政策导向因素来分析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文献,而且所有的解释给人的印象都是90年代的改革导致了印度卓越的经济表现(Ahluwalia,2000;Srinivasan和Tendulkar,2003)。 
  
  图1描绘了与总体经济表现有关的3个指标:实际人均GDP、每个工人创造的实际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从1980年开始,这3个指标都呈快速上升势头,而此前20年间基本保持平稳。表1也表明,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前者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例都要高出大约3个百分点。尽管90年代仍然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但各个生产率指标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比80年代下降了0.3到0.6个百分点不等。不管90年代是否比80年代略差(或略好),数据已经充分证明印度的经济增长是从1980年左右才开始大幅度改善的。 
  
                 

  许多研究都提供了印度经济增长转折点发生在1980年左右的证据。首先,利用白聚山和佩龙(Bai和Perron,1998,2003)所描述的方法,我们计算了四个增长率的最优单转折点、最优两转折点和最优三转折点,这四个增长率的基础指标分别是以固定美元价格(世界银行)计算的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每个工人创造的GDP和全要素生产率(Bosworth Collins,2003)。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发现单转折点发生在1979年。第二,奥斯曼等人(Hausmann等,即将发表)利用大量的跨国数据分析了向高经济增长的转变,将印度的经济增长转折点定为1982年。最后,沃勒克对印度GDP及其分解项目进行了节点分析。她发现在80年代初中期印度的GDP增长出现节点。在1980年,存在节点的F统计值最高(Wallack,2003,第4314页)。 
  
  1980年之后印度总体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什么原因?仅仅是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农业)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制造业和服务业),还是私人部门的表现改善了?在三个主要部门的劳动力构成方面,曾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比例从1975年到1995年间下降了大约10%,同时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分别上升了大约7.5%和2.5%。但是,这一变化仅仅能够解释总体生产率上升中的很小部分(不到10%)。例如,当利用固定(基期)就业比例计算总劳动生产率时,80年代的增长速度比70年代提高2.6%-2.9%,90年代的增长速度比80年代下降0.4%-0.6%(表1)。 
  
  表1  印度总增长和部门增长核算(年均增长率,除非特别说明) 
  


时期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1999
Bosworth-Collins(B-C)
产出
3.84
2.98
5.85
5.59
工人的单位产出
1.87
0.69
3.9
3.27
工人的人均资本
0.83
0.61
1.06
1.32
教育
0.29
0.58
0.32
0.34
全要素生产率
0.74
-0.5
2.49
1.5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产出
3.75
3.16
5.64
5.61
工人的单位产出
1.77
0.86
3.69
3.3
全要素生产率①
1.17
0.47
2.89
2.44
全要素生产率②
-0.94
-2.07
1.28
0.94
根据当前就业比例分解的工人产出增长率
农业③
1.2
0.13
2.57
1.29
制造业④
2
6.3
6
 
服务业(B-C)⑤
2.12
6.32
6.57
 
服务业(IMF)⑥
3.14
5.3
6.69
 
以基期的就业比例为权重测算的总的工人单位产出增长率
总(Bosworth-Collins)
 
0.69
3.66
3.08
总(IMF)
0.86
 
3.49
3.11
劳动转移对总的单位工人产出增长的贡献
总(Bosworth-Collins)
n.a.
 
0.24
0.19
总(IMF)
n.a.
 
0.2
0.19
就业比例
 
1975
1985
1995
农业
 
70.8
64.4
60.8
工业
 
12.4
15.2
15.8
服务业
 
16.8
20.4
23.4


  资料来源:Bosworth和Collins(2003);Ghose(1999);和作者的估计。 

  ①根据劳动力。 

  ②根据15岁以上人口上学的平均年数 

  ③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 

  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数据摘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论文,70年代的数据,根据Ahluwalia(1995)估计而来。 

  ⑤通过从B—C的单位工人产出总增长率中减去平均部门生产率增长率而计算出来的残差。 

  ⑥通过从IMF的单位工人产出总增长率中减去平均部门生产率增长率而计算出来的残差。 

  ⑦得自Ghose(1999)。其中,1977和1978年的数字是通过运用1977/1978-1983年间的趋势回推至1975年推算出来的,而1993-1994年的数字是通过运用1987/1988—1993/1994年间的趋势前推至1995年推算出来的。 

    作者:丹尼·罗德里克 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扬 来源:《比较》第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