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平的学术成果

2024-05-09 12:13

1. 熊国平的学术成果

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擅长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各类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熊国平的学术成果

2. 熊德平的科研成果

(1)《农村科技咨询》,编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2)《统计学解题分析》,参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论统计数字的全面质量管理,《江苏农垦》,1990年3期。(4)《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参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6)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7)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涵义,《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8)投资项目分析成本和效益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范围浅析,《江苏农垦科技》1993年统计专辑。(9)论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建立与建设,《高教研究》1993年2期。(10)扬州集贸市场发展与现状分析,《扬州工商》1993年,扬州集贸市场研究课题专辑。(11)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1993年版。(12)《江苏三高农业概论》,撰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投资地位与职责,《投资经济》1994年3期。(14)《企业经营管理学》,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5)《西方经济学》,参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16)《现代农村经济学》,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17)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三高一创”农业,《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6期。(18)广陵区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潜在优势及其对策建议,《理论与实践》1996年2期。(19)实现农业平等贸易的障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7第4期。(20)金融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扬州大学税务学报》1997年4期。(21)《企业经营管理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22)市场发育与企业组织创新,经济体制改革》1999(S1)。(23)论创新‘创新体系’,《求是学刊》1999年1期。(2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涵义与政府职能,农业经济》2000年10期。(25)论农业早我国加入WTO中的地位WTO对我国农业的深层影响》《农业经济》,2001年第5期。(26)企业理论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启发,《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年1期。(27)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内在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1期。(28)利率决定:马克思利率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利率理论比较,《理论与实践》2002年1期。(29)《现代农业经济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0)现代农业经济学:涵义与构建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31)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2002年11期。(32)WTO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与调整关键和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第4期。(33)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2002年第8期。(34)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7期。(35)我国所有制改革历程的制度经济学探索》《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探索,《扬州大学学报(人社)》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3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关键、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38)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6期。(3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定义与建议,《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40)市场经济中“法”与“德”的经济学解释》《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2期。(41) 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逻辑,《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同年10期全文转载。(42)我国金融产业诚信化发展战略研究,《海南金融》2003年第6期。(43)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44)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45 )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0期(46)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47)《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参著.(48)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 。(49)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培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第3期 。(50)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5期 。(5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约束与支持《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期 。(52)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53)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2期。(54)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55)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9期。(56)《农村金融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57)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调研-实践——扬州市社会科学课题成果集》黄山出版社2005年。(58)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重庆社科规划要报》2005年第1期,总第1期。(59)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2006年1期《农村经济》。(60)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比较及关系,《农村经济》2006年2期。(61)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中国软科学》2006年2期。(6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2期。(6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刊物《参考》(秘密)2006年3期。(64)推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06年3期(机密)。(65)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的思考,《生产力研究》 2007年2期。(66)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发展战略与思想认识,《开发研究》,2007年1期。(67)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68)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69)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经济地理》2008年5期。(70)“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统计研究》2008年4期。(7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2) 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创新——基于形象与流程再造的视角,《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3期。(73)加快产业组织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软科学要报》2010 年1期,总168期(74)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6期(75)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10年第2期(76)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3-2008年时序数据的分析与检验,《世界农业》2010年11期,P29-33(77)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经济地理》2010年12期;(78)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基于1983-2009年数据邹检验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2期P61-67(79)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汇编(第二集)》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80)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效果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p84(8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ISSN1007-6964;CN31-1048/F 2011.6p16-22(82)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治理困境与解决对策《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8p57-61(83)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闽浙两省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9p47-52(84)尹成杰主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第一版。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篇: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2/2(85)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2-2009年的实证。中国软科学,1/3;2011.10。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86)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综合估计。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2;2011,11p1651-1658(87)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3 2011,08p1141-11147(88)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基于制度分析框架的回顾与总结。税务经济研究(CN-1824/F),2011,04p75-81,2/2.(89)企业融资交易的契约安排——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审计与经济研究,ISSN1004-4833 CN32-1317/F 2012年第2期(双月刊,三月)P89-97,2/2(90)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化同步战略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闽台关系研究,内部资料,季刊,2011年3期,3/3(91)无效率损失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现代财经。ISSN1005-1007 CN12-1387/F,2012年2期,2/2(92)黄祖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解析: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p212-22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3)程刚编著《新城发展路径选择》的《第22章财政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第23章金融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4)程刚主编《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的《第16章撤县建区的金融体制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95)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台湾研究》2012年第2期,3/3(96)中国金融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视角《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97)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98)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8期(99)地理标志保护视角下的山区特色产业现代化研究——以衢州椪柑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年6期(100)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农民工储蓄行为的影响 《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11期(10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研究——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 (102)

3. 熊才平的研究方向

从关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入手,逐渐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即: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教师网络支教,教师网络教研);在信息资源和教师资源丰富、均衡发展的此基础上,研究以信息技术实现泛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非正式学习结构变革);从而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问题。

熊才平的研究方向

4. 熊维平的科研成果

1、中国有色金属骨干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国有企业国际融资战略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3、通货膨胀下的有色财务会计问题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4、中国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和风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湖南自然科学基金).

5. 熊剑平的成就及作品

 1、中部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机理与重组路径—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8BJY015)2、湖北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3、湖北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4、湖北省导游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研究5、旅游管理学科“职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6、湖北省京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武汉市汉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湖北保康尧治河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9、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0、湖北省大冶市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总体规划11、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12、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景区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13、丹江口水库坝区水都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14、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河度假村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15、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区京山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16、湖北保康尧治河新农村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17、湖北保康尧治河旅游发展环境影响评价18、湖北房县野人洞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19、湖北房县野人谷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20、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金竹谷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1、湖北省大冶市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22、湖北省大冶市保安口-葫芦墩景区概念性规划23、湖北省大冶市西海半岛度假旅游区概念性规划24、湖北省大冶市黄金湖垂钓休闲旅游区概念性规划25、湖北洪山宾馆(五星级)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26、武汉通世达大酒店(五星级)建设可行性研究27、漳河水库半岛度假村(四星级)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28、湖北宜昌葛洲坝宾馆(四星级)中长期发展规划29、湖北房县霖泓大酒店(四星级)中长期发展规划30、湖北保康尧治河宾馆(三星级)中长期发展规划 1、“城郊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中国农村经济》(权威刊物),2008年第1期2、“城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分析——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为例”,《中国农村经济》(权威刊物、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7年第7期3、“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评价与接续选择--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经济地理》 2009年第8期4、“Three-Dimensional Quality System and Self-training of Successful Tour Guides”,《韩国地方行政学报》 2008年8月5、“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性评析”,《经济地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7年第3期6、“Restructure E-Business System of Rural Tourism”,《第六届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论文集》(ISTP收录),2007年7、“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郊土地利用结构适宜性评价与协调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第4期8、“武汉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结构与区位选择”,《经济地理》 2006年第4期9、“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经济地理》 2006年第2期10、“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世界地理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6年第1期11、“基于费效分析的区域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评估”,《世界地理研究》 2005年第3期12、“成功导游的素质与修炼”,《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06年8月7日、8月14日 1、《导游学:理论·方法·实践》(专著,40余万字),科学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03-019472-52、《成功导游素质与修炼》(编著,38万字),科学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03-023260-13、《导游实务》(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4、《导游业务》(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导游业务》(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6、《导游业务》(主编,导考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导游业务》(主编,导考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熊剑平的成就及作品

6. 熊国华的研究成果

《世说新语》研究,屈原研究,李商隐研究,台港澳诗歌研究,北美华文文学研究,新诗创作与评论,中小学诗歌教学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个人诗集8部。专著《美国梦》出版后,被海内外10余家报刊连载、评介,并于2003年3月在广州举行“《美国梦》学术研讨会”。曾获得美国亚洲当代文化学会“2002年优秀华文奖”,光明日报社“罗蒙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等。

7. 熊才平的成果获奖

1、2013年3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教社科[2013]2号),获奖项目: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2、2010年3月,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政发[2009]79号),获奖项目: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共8册3、2008年3月,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浙社科规办〔2008〕3号),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4、2007年9月,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排名:1/35、2005年9月,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排名:3/5

熊才平的成果获奖

8. 熊才平的学术成果

 [1]熊才平著:教育在变革——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M],科学出版社, 2013,04[2]熊才平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科学出版社, 2008,12[3]张剑平、熊才平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4]熊才平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2[5]熊才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1  [1]熊才平,杨文正,张文超.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J].教育研究,2013,(11):107-113[2]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3]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0-84[4]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5]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3):50-53[6]熊才平、楼广赤.多角度审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J].教育研究,2004,(7):32-37[7]熊才平、戴红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当地信息资源中心的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28-30[8]熊才平、方奇敏.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4):11-13[9]熊才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06,(2):66-70[10]熊才平、金美玲.利用教育Blog实现城乡之间教师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73-76[11]熊才平、蒋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