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经济现状,讨论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2024-05-06 19:49

1. 针对我国经济现状,讨论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一、宏观的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温和,既不显得趋强也不显得趋弱。 二、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给,由此引起利率降低,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近年我国根据不同的经济局势推出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其中包括: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三、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迷的时期,为使经济尽快得到复苏,通常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再加上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套运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增发国债,推出财政专项投资,增加财政拨付总量,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税率、降低关税,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增加社会保障、科教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 四是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通过转移支付和二次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消费能力。 五是降低创办新企业的门槛,给予技术升级、环保项目、新能源项目免息免税优惠,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 适度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从而增加贷款额,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投放。在这其中,降低利率有助于减轻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贷款成本,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可以使银行有更为充裕的资金用于放贷,从而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得到了增加,就会使市场呈现活跃的局面,刺激了企业的生产量,增加了员工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了市场销售量,活跃了居民市场消费,使低迷的国民经济更快走出衰退的困局,使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得到尽快的复苏。 政府财政是国家各种财政收入开支的统称,是一个关乎维系国家命脉的系统。包括财政收入、行政管理性收费、行政支出、财政拨款、转移支付等,籍此维持国家政府机构运行、进行国防建设,投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调控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布局的途径和手段。分别有财政税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拨款、财政投资等方面。 一、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税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和预算外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一项外,还有工商管理费、行政事业收费、专项投资基金、发行国债、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国际组织和别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1】财政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财政税收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  【3】财政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财政税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1】国家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障,财政税收是维持国家政府机构运行、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2】国家通过征税,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维持社会稳定。  【3】国家的税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打击偷税漏税。上交税收是每一个纳税人的义务(包括工商企业),国家财政收入是以国库的形式存在。  三、国家财政支出的门类和作用: 【1】可以用于政府机关的办公设施开支,用于公务员的工资开支。 【2】可以用于国防开支,维护军队的费用,采购军事装备。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用于关乎国家产业战略的,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科研研发,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 【5】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设施,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卫生事业。 【6】国家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决定了财政投资的行业和方向。 【7】企业技术升级,国家科技战略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物技术,是我国将大力投入扶持的方向。 【8】财政支出的投资方向,将会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推动我国奔小康的进程,增强我国的国力和实力,加速我国的和平崛起。 此外: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财政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刺激作用、扶持作用、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比如国家对于支持的产业和行业,就会更多地投入资金扶持。财政对于经济的影响,尽管有了财政施加的作用,还要有相关单位、行业的积极配合,还要有配套措施、规章制度的配套,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效能,否则,难以收到成效。

针对我国经济现状,讨论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2.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1、认识具有无限性与反复性。认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与中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国情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2、认识由实践决定,在实践中发展。货币政策的调整反映出原有的政策不符合实践的需要,新的实践需要新的认识。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货币政策的调整既体现了我们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又体现了人类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这么多了。

3. 结合货币政策理论知识说明我国目前为什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总的要理解一个: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主要包括出口中、投资和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主要是美国;二是投资,主要是各级政府投资,而且主要是房地产和基建。消费这块是很弱的,只是老百姓基本消费。现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出口出不了,房地产也走到头了,所以问题就来了。下面简单解释你的问题:
1.因为出口和房地产都存在产能过剩,所以需要紧缩货币,不然会更加产能过剩;
2.通货膨胀几句话说不清楚,正负面影响因素太多。那么造成国内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产品出口创汇多少央行就相应地印发等值人民币,简单地说就是钱印多了。比较重要的其它因素还有高价房地产的成本转移、世界经济过热造成的石油能源金属原材料涨价传导所致等。
3.解决办法:总的来说解决起来非常难,一是等待美国经济复苏恢复需求,二是开辟新的国外市场;三是国内经济转型,让老百姓富起来,四是让房地产慢慢降下来。这几条哪一样是容易做到的呢?

结合货币政策理论知识说明我国目前为什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4.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治理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 经济危机时即使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也可能萎缩,为什么?举例说明。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应答时间:2021-01-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经济危机时即使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也可能萎缩,为什么?举例说明。

6. 简要分析一下我国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向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的背景以及影响。

在多年出口导向型经济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所造成货币超发和近年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投资推动型策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造成的货币超发双重压力下,国内于2010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于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不得不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抑制投资的迅猛增长,由此使得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积极稳健方向转变。
    这一政策转变将会抑制投资,也就是说,凡是资金需求量大的行业、项目等都将受其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此不再累述。

7. 对于处于严重衰退中的经济应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财政:政府减税,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么做增加了货币需求,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影响,总的来说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另外改变所得税结构,高收入者增加赋税负担,同样可刺激社会总需求作用。这时政府可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购买,多搞些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消费,刺激总需求。这样做也会增加对货币需求,利率会上升,影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来说生产和就业还会增加。政府还可以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以上都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货币: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可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可直接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这时扩张性货币政策。

对于处于严重衰退中的经济应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8. 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稳定和刺激内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会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1、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摆在各国货币当局面前的头等大事。央行例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判断上,会议认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在去年四季度例会上,央行的相关表述是“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拓展资料1、在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会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灵活适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并提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在继续强调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同时,去年四季度例会提及的“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会并未现身。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的“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要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例会提出,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4、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变,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和5个基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尽快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和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