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现在怎么样

2024-05-06 03:54

1. 汽车行业现在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汽车产量、乘用车产量、商用车产量、皮卡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
汽车产量稳中有增
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实现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2021年全年,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产量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
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2000万左右规模
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产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乘用车完成产量2140.8万辆,同比增长7.1%。
商用车产量有所下降
在商用车方面,由于近几年来支撑商用车增长的政策红利效用已逐步减弱,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2021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467.4万辆,同比下降10.7%。
皮卡产量快速增长
2020年4月商务部颁发的《商务部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取消皮卡进城限制。近年来,由于政策的宽松,中国皮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皮卡实现产量54.7万辆,同比增长11.2%。
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50万辆
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阶段,产量规模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54.5万辆,同比增长近1.6倍。
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工业供给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供给能力提升的最大亮点。2022年随着汽车“缺芯”情况的缓解,我国汽车行业供给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现在怎么样

2. 汽车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汽车行业当然有前途,之所以你现在看到一些车企倒闭只是因为目前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因为处在一个电动车革新的时代。

但是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汽车有数万个零件,设计寿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间要经历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
它要求维护尽可能地简单,可靠性则尽可能地高。而民用产品的特性则要求成本还要尽可能的低。现代工业的奇迹之一就是能把这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做得可靠性如此之高、可维护性如此之好,成本还如此之低。


汽车行业对于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能够辐射其他制造行业,比如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到后来的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这些都为现代制造业带来了崭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同时汽车行业还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行业,会带来几乎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它的上游行业几乎囊括所有制造业部门——冶金、电子、化工等等。汽车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标杆,也是国防能力的体现。

3. 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发展前景吗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①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发动机及变速器零部件行业调查研究报告》对 2012 年至 2015 年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进行的预测,预计到 201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 2,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1.5 亿辆。
2014 年 1-3 月汽车产量为 589.17 万辆,同比增幅达到 9.16%,其中乘用车增幅达到 9.48%,增速高于商用车。
②我国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我国必须首先形成多家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随着近期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支持政策的陆续颁布,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着重体现在加强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鼓励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未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望逐步扩大,技术实力也会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③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出,未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行业将是新的投资增长点,也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现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背景下,鼓励低能耗、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据工信部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的作用下,近几年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增长十分迅速。2014年 1-3 月该类型车型销售达到 326.59万辆,同比增长 5.25%;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67.07%。
2011 年 10 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调整,将节能汽车推广标准提高了 8%,推广车型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从百公里平均 6.9 升调整为 6.3升。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了包括安排 60 亿元支持推广 1.6 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等措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节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低能耗、小排量汽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④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问题突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需大力推进跨区域兼并重组,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需提高小排量汽车比重和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需大力提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比重,以进一步促进零部件与整车的协调发展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需进一步调整汽车消费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开拓农村汽车市场。
⑤汽车产业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汽车整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未来我国汽车出口将继续增长,整车出口将成为自主品牌企业新的增长点;2012年,连续10年排名汽车出口第一的奇瑞出口量达 18.48 万辆,同比增长 16.26%。
2010 年我国汽车产品累计出口金额首次超过 500 亿美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 年,汽车出口 81.40 万辆,同比增长 49.50%,比上年同期增加26.90 万辆,创历史新高,对同期汽车增长贡献度达 60.80%,成为拉动今年汽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 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达 105.61 万辆,同比增长29.70%。2013 年,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87.24 万辆,同比有所下降,累计出口金额71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2014年 1-2 月,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13.07万辆,同比下降 10.2%,累计出口金额 18.1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同时随着全球产业的转移,未来我国将成为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零部件采购基地,零部件产品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⑥我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发生实质性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地和增长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机制将产生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将会从产品研发开始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未来还将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新型汽车产品。
  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前景: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

一方面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GDP增长等等。但是具体说到这个行业到底怎么发展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从产业链来讲,要早出好的汽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很高的投入,同时还有要大批高端人才的出现。
第一步,原材料。包括钢铁、镁、铝、合金、塑料、有机材料,这些就牵涉到了各种各样的基础产业,这些做好了才有后面的东西。

第二步,零部件、电子配件、其他配件的制造。这些东西都是很难的。有一个现象可以用来参考,就是现在的进口车国产的问题。拿奔驰、宝马、奥迪来说,奔驰现在国产的C和E价位跟进口相比并没有下落多少,原因是因为国产率不够高,就是说国产的C级和E级的车当中来自国内的部分并不多,因为国内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够不上德国总部的要求,仍然只能进口,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相对较低,但是根据政府的规定,一旦进口零部件的价值总额超过了整车价值的60%(印象中是这个数),那进口的零部件按照整车进口的关税率进行课税,那最后生产出来的国产车的价格跟进口车相比必然不会有大的变化。再看宝马和奥迪,A4、A6、3系是比较早进行国产化的进口豪华车型,国产率也是相对较高的,但是这些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小毛小病出现的比较多,这三个品牌综合起来看,很容易得出结论:国产零配件的质量还跟不上。最后再看看很多国外的品牌,大凡技术含量较高、企业旗下较为高端的产品都没有国产这个说法,奔驰、宝马、奥迪的S级、7系、A8、各类越野车、跑车,包括沃尔沃的S80等等,根本不可能国产。宁可在自己国家生产然后运出来,承受出口国家的各种昂贵的税收、费用也在所不惜,这些都是会啃掉公司利润的项目,这么大的集团的管理层会不懂这个?为什么?要保证品质和招牌!反观这些成功的汽车企业,他们在国内制造销售的汽车都经久耐用、品质一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有高品质的供应商。

第三,零部件都有了,就是汽车制造企业自己怎么造车了。他们发展靠什么?卖车!卖得越多,企业发展的越好,资金越充足,回过头来能造出更好的车。怎么样车能卖得好?无非就是三点:1,便宜;2,性能好;3,功能齐全好用;4,外观漂亮。三点都能做到也不是没有,但肯定有个限度,你要用QQ的价钱买一辆长得像雷克萨斯、跑起来堪比宝马而且跟S600一样舒服当然是天方夜谭了。厂商的选择必然是这个几个因素的最佳平衡点。怎么样能便宜?成本控制,包括生产制造成本(生产流程控制,步骤多了成本增加,步骤少了质量不行;生产人员工资,多了嫌贵,少了人不干;……),管理费用(怎样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怎样的工资是最合适的……),销售费用(怎样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雇用最少的销售人员能完成最多的销售业绩……你不能在马路上立个广告牌就有人上门来买车吧?人凭什么啊,他那钱又不是偷来抢来的,即使是偷来抢来的也得花时间和精力啊,对不对?)。怎么样造车能让车跑得快呢?这就是很大的技术问题了,我这皮毛也不班门弄斧了,想想为什么宝马的Z4(3.0的排量)比奔驰SLK350(3.5的排量)跑得快呢?你明白吗?我反正是不明白。功能怎样又多又好用又实用?怎样的车开着能舒服?这个我还真不太懂,但你开开富康,在开开奔驰你就全体会到了,至于怎么做出来,得问两个厂家技术专家。怎样的看着好看,让你能够跟亲朋又要炫耀一番?这是美学问题,而且见仁见智,我是一窍不通,不过大概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奥拓比奥迪好看吧?漂亮的外观是要优秀的设计师设计滴!怎样的车能好用?除了功能之外,估计也没有一个人愿意隔三差五地去维修店和咖啡吧?其他还有油耗、品牌、厂家宣传等因素,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很多时候也起到了很多作用。

上面这些东西,除了市场因素之外,政府也得掺和一下,这我就不说了,反正现在是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我觉得。

限行问题:
限行政策,从出发点看是为了减少道路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但政府应该不会傻到说通过这种手段来抑制汽车行业的发展,它是多大的税收来源啊,国家要建设,官员要腐败,税收少了怎么行?!现在GDP增长放缓,汽车交易起码五位数,天价汽车一辆能够几艘游艇,100辆奔驰不就是一亿的GDP吗?奔驰每年在中国卖多少辆?况且奔驰100万以上的车多了去了,还有别的品牌呢?所以限行不是要抑制汽车市场。事实上抑制了没有?有人觉得有,因为不能物尽其用,干脆不买,打车!不过我觉得没有。上面那种想法是没钱买车,或者只有钱买一辆车的人的想法。如果你有足够的财力买两辆车呢?比起微不足道的停车费,你会不会再买辆车呢?现在贫富分化在加大,买不起车的人即使不限行,没准也一辈子不会买车,买的汽车的人必然是有点财力的人,他们会想:不如买辆二手车吧!对吧,那更有钱的就更不在话下了:老子有辆奔驰,反正现在没法天天看了,不如再买辆宝马耍耍吧,反正也有的是钱!—反之亦然!所以即便限行,过不了多久街上的车估计还会很快的多起来,最后又堵上了。
其次,政府采购呢?那帮鬼天天奥迪A6开着,酒席跑着,你还怕他们哪天没车开?国家总有办法为这些人解决“困难”!
这两个因素多半能抵消政策的抑制作用。
还有一点别忘了,限行的只是北京而已,其他地方会不会限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政府才知道。

其实真正想看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会怎样发展,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因素太多了。如果真的有一条线索的话,不妨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分析。无论东西什么样,无论价钱如何,只要需求旺盛,超过供给,市场争相发展是必然的。即使这个市场是非法的,也遵循这种定律。要不你想,为什么毒品交易屡禁不止?更何况汽车产业的发展利大于弊?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分别怎样影响,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分别怎样影响,考虑得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接近事情的真相,但这个真相只能接近,很难触及。

★如果你是想收集论文资料,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但仍然需要很多资料。如果纯粹是思考并讨论,欢迎共同切磋探讨。★

另外补充一点,现在多数观点认为,真正能抑制或减缓汽车产业发展的并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其他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地铁。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你买辆汽车纯粹是为了代步,突然有一天你所在的城市地铁能够在任何时候把你送到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你会买汽车吗?我肯定不会,我没拿闲钱,我也不愿意恐买一辆车放在那里,只为了计提折旧,交无休无止的停车费,还有各种各样的税费。但真正到了那种情况,受到伤害的只有脆弱的国产汽车行业,仍然能够存活的就是那些已经列入奢侈品品牌的汽车和拥有它们的企业。

最后说几句。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产业,真的有这份热情,那就义无反顾地去,这是中国很需要振兴的一个方面,纵观全世界,凡是拥有大的汽车集团的国家,都是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个国家也恰恰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体或者是经济体的中心,而其中最强大的德国,宝马、大众两个集团现在在中国的业务做得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奔驰更加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日本丰田从集团业绩上讲,已经是全球当之无愧的第一,另外他们还有本田和尼桑。美国三大集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虽然现在处于亏损的状况,但是美国政府不会轻易让他们垮掉,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通用是丰田之前全球汽车业的霸主,多年位居全球500强行业第一。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只是刚刚起步,跟他们比起来,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力量。当很多行家预测,今后中国的汽车企业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包括大到企业也企业之间的并购,带来品牌与品牌的整合,然后还有生产线的整合。所以前途还是大大的,但是民族工业这条路还很长,也很远,可能还很艰难。不知道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中日德美四分天下的格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汽车行业前景仍可乐观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的汽车行业继续保持了同去年一样的高增长,而且从今年两市已公布年报业绩的上市公司来看,除了天津汽车、金杯汽车、山东黑豹出现亏损外,其他的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更有甚者业绩增长在50%以上,如东风汽车和江铃汽车。但是,我们能否就此断言,汽车行业前景十分乐观吗?回答是肯定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当家用电器已充分普及之后,居民消费的重点将转向大额的住房和汽车。正是在这种消费趋势下,汽车行业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而且这种消费趋势,肯定还将在今后几年加速继续下去,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其次,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去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就透露购置汽车消费税有望下调30%,8月众多媒体报道汽车报废政策将有重大调整,9月初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将促进汽车、轿车消费放在五大消费的首位,随之各家银行和企业都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利好已基本上开始兑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现在大力鼓励汽车行业内的兼并和重组,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的发展,现在已有传闻,天津汽车正在寻求一汽的并购。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汽车行业内的强强联合和结构优化,国内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的形成,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后,加入WTO后的激励作用。谈起WTO,似乎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汽车行业,但是我们并不如此认为。对于加入WTO对汽车企业的冲击,我们认为会正如十多年前我国家电企业面对洋货冲击一样,使汽车企业更快地发展,更快地走向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我国汽车企业为了应对WTO,纷纷加大了市场开发和创新力度,通用的“赛欧”、天汽的“夏利2000”、大众的“俊杰”、长安铃木的“羚羊世纪星”、神龙的“毕加索”先后登场,有人统计,去年一年我国各大汽车厂家推出的新车型,几乎是以往的总和,这就是竞争的魔力。还有大家不要忘了,我国任何一家较大汽车厂家的背后都无一例外地站着一家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此外,加入WTO我国将会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此同时,更多更新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将会被引入,从本次各家企业推出的款式来看,其中不乏国际市场上的主流车型。可以肯定地说,加入WTO给国内汽车行业所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相信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全面激活,整个行业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认为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快的发展期,行业前景仍可保持乐观。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天津汽车、江铃汽车和上海汽车。
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发展前景吗? - : 有发展前景,原因: 1 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

未来5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 总体来说未来五年汽车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品牌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将来汽车业之间的竞争将是非常的激烈!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支持我们国家的自主汽车品牌!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有多大?: 参考: 随着雷曼公司的轰然倒下,由次级贷引发的 金融危机 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这场灾难也给汽车工业带来重创,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处在破产边缘,“拯救底...

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统计上去年轿车企业应该是在15、6个,今年有25、6个了,还有一些没有开始统计. 微型货车一个市场小,一个是逐渐萎缩,微型货车的发展情况不太一样,但是变化不很大. 从货车来看,现在汽车的增长不是铁板一...

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 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前景: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一方面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啊:...

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 : 你好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方向是向4化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的会顺利发展么 - : 肯定会的...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 : 《2014-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前瞻》分析: 2014年汽车行业展望: 2014年随着各种“稳增长、保下限”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加之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逐渐释放,汽车工业将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

今后几年汽车行业的变化趋势 - : 你好: 汽车发展趋势会以民众的消费观从越气派越好逐渐转变为越实用越好,而在油价疯狂上涨、钢铁等资源渐渐减少的情况下,小型车的优势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接受.在销量增加的同时,需求量在逐渐地减少,降价将是所有厂商都必走的一条营销路.产销率在高位运行,厂商合作呈现双赢格局! 在未来几年里会以环保车型为主发展! 参自百度! 愿你成功!

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发展前景吗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4. 谁能帮我把这篇文章完整的找出来

著名 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分析 亚太国际资本投资趋势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亚太国际资本投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资本流动 总体趋势上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并且自2002年以来空前繁荣。200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 新 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的增长更为突出,2002年以来资本流入总量的规模增加了5倍。 新 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总量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2.7%提升到2007年的7.5%。总体上,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流入主要是通过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渠道,FDI的增长缓慢。而 新 兴市场的资本流入最大的渠道仍然是FDI,但另外两个渠道的增长很快。 具体数据来看,自2002年以来, 国际资本流动 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达到16773亿美元。但是,目前全球经济在经历了若干年强劲增长后,面临重大下滑。在2008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导致其金融机构不得不从海外抽回资金,短期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预计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资本流动会遭遇拐点,规模下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总体规模将回落至14861亿美元。 从历史上的 国际资本流动 变化来看,美元汇率每次重大的变化都对应着 国际资本流动 的大幅变化。通过观察美国 国际资本流动 的情况发现,美元升值带动国际资本流入股权投资项目的现象比较明显,并且资本的流入会提前于汇率升值作出反应。从 新 兴市场居多的亚太地区 国际资本流动 的历史来看,亚太地区的FDI 流入与股权资本流入都与美元汇率呈现反向波动的关系。在美元汇率处于低位时, 新 兴市场国家资本大量流入,但一旦美元走强,进入 新 兴市场的资本明显减少。因此,美国的全球国际金融问题可能对 新 兴市场国家带来较大的冲击。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初露端倪。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亚太地区的 新 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速下降。 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油价下跌使亚太部分资源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锐减,同时促使资金逃离并集中注入美国等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混乱带来的避险情绪上升使日元和美元走强,亚太地区货币的贬值则更多来自对实体经济衰退的担忧。具体来说: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一些亚太地区国家,使这些国家面临经济过热、市场泡沫、通货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将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入修正到6800亿元,大大超过历史纪录。但进入2008年8月份,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尤其是2008年10月份急剧变化。 从2008年全年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走势的影响,亚太地区的资本流动可能会遭遇拐点,统计上资本流出的程度可能更高。 二、亚太国际资本投资的趋势 全球资本向亚太地区,尤其是这一地区的 新 兴市场流动基本上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亚太地区经济中的盈利机会以及 国际资本流动 中的物理和制度障碍。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跨国资本流动的成本,而全球范围的知识扩展也使亚太地区充满了 新 的盈利机会。虽然过去的一年多来全球金融危机对亚太国际资本投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上,亚太地区国际资本投资仍将具有以下一系列的趋势特征: (一)国际资本仍会向亚太地区分流 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向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并且成逐步加大之势,这是 国际资本流动 的最大趋势。在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企业盈利向好和并购活跃,使得国际资本投资具有竞争力。而中亚和西亚地区石油领域的优势使得国际投资非常青睐。尽管这一趋势会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亚太部分地区的政治动荡受到影响,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深化将使得亚太地区的吸引力依据较大(可能越来越集中在政治稳定、投资有保障的地区)。。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深化,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还是在金融市场等方面,2002年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都出现了提高,这也为全球的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二)跨国公司仍将是推动国际投资的主角 在 国际资本流动 中,跨国公司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驱动力量,它们仍将是亚太地区实体经济运作的主角。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高达5.5亿美元,而世界出口总额仅为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控制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90%,其资产总额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50%,控制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生产技术的90%、世界技术转让的75%,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亚太地区国际投资的运作,跨国公司仍将是一个主体。 (三)离岸外包成为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的 新 载体 离岸外包(Offshoring)的大潮来了,席卷美国,冲击欧洲,也波及到了亚洲国家,使得这些国家的国际资本投资呈现了多样化的变化。当前,亚太地区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软件开发地区)等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在亚洲离外外包的重要首先地之一。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离岸外包已经是大势所趋,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离岸外包是扩展到海外的外包,其形式主要有外包、创建全资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对此,未来亚太地区国际投资的发展将与离岸外包,乃至区域内外包密不可分,这也是跨国投资深入生产型服务业、 新 兴服务业,深度挖掘全球服务市场。 (四)短期投机性资本仍将十分活跃 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长期投资一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私人资本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国对资本市场控制不断放松等原因,短期国际资本的流量大幅增加。以短期国际资本中的游资为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里有7万亿美元游资,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每年生产总值的1/5,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游资在世界金融市场伺机进行投机活动。特别是那些寻求短期汇率和利率变动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已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上引发震荡和风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亚太地区而言,这类短期投机性资本仍将比较活跃,毕竟这一地区在纵向上是全球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 (五)亚太国家资本投资的重心仍在美国 从国别的净资本输出的数据来看,全球净资本流动的格局非常明显:美国成为主要的净资本流入国,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一些国家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这些国家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了对应的融资。美国净资本流入的渠道主要是证券投资,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一些净资本流出的渠道主要是外汇储备。以中国为例,2007年中国是最大的净资本输出国,占全球净资本输出的比重为21%,是因为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规模最大,构成了对外的净资本输出。2007年最大的净资本输入国是美国,占据了全球净资本流入的近50%,主要是美国存在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需要对外进行融资。这个基本的过程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随后又回流到美国(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资本形式),主要购买了美国的债券。总体上,亚太地区国家资本投资的重心仍在美国。 (六)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面临挑战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资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投资一直处于谨慎的态度。在这样的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国际资本在亚太一些地区的投资遇到危机便立即会呈现减慢的趋势,反应比较灵敏,也使得这些国家面临挑战。在2007年,全球对外投资额从1997年至今已经增长了500%。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一季度75个国家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出现下降,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比去年下降了29%,中国内地投资项目也在减少。当前,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国际筹资环境的变化和外债负担过重使其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演变,仅仅依靠各国中央银行宽松金融政策,对解决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如果美国经济的减速继续加剧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势,将会更加削弱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力度,一些国家不得不面临货币贬值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三、未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总体看来,未来年度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定以及不可测因素将使得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较难预测,各个机构也提供了不同的看法。 在2008年10月28日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技术与企业发展司代理司长詹晓宁在指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的国际投资将会有所下降,跨国公司对于制造业及自然资源的投资步伐都会减缓。估计2008年和2009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动会减少10%到30%。这必将对中国国际资本的流入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减少国际资本流入。 从实际数据来看,根据商务部2009年1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但是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为27514家,同比下降27.35%;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这表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明显表露出来。 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资本流动研究课题组认为,在美元升值预期影响下,中国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但不够成大规模冲击,主要受影响的领域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市场”。 但是,也有不同方面的预期。2009年1月4日的香港《经济导报》指出,2009年中国仍是全球最佳投资地,中国2009年“保八”的举措,全力拓展内需的手段,都使得中国有望能够安然渡过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1月5日,全球知名财务公司普华永道也发布报告认为,尽管市场环境仍充满挑战,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因为基本面坚实、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宏大,将在此轮经济衰退中较早开始恢复增长,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在2009年1月中旬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车展期间,股神巴菲特表示,中国未来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他表示,估计未来中国会有大批技术型企业崛起,中国未来也将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 当然,在国际范围内中国所有国际资本的流出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使其具有了国际资本流出的战略机遇。近期的世界经济情况,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金融动荡虽有风险,但也加强了资产的可投资性。在当今世界,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之下,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2008年10月28日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表示,股市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并购来获得海外扩张,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2008年是中国经济的对外投资的转折点。”过去这些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在南亚、中亚、非洲,今后几年中国的重点可以考虑向发达国家转移,实现“走出去”的大跨越发展。 总结起来,短期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份额会减少,但从长期来看,看好中国经济的预期和中国内部的发展将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入,也将会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而无论是应对国际资本流入还是国际资本流出,面对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中国的外资政策以及相关的金融经济政策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作出调整。而从国际经验看,应特别关注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着手设计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灵活的汇率制度特别是银行体系将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战略之举。 最后,从实体经济来看,优化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和对外经济增长方式是应付资本流动巨变的根本策略。金融危机的冲击从美国传导到全球,从国际经济市场传导到国内市场,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外部受到冲击的时候会问题频发,造成金融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对此,从根本上化解国际资本投资中的危机还是需要完善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一,优化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第一,扩大内需,协调好投资与消费、国内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三,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外包,优化和提升第二产业的结构;第四,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动态,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  
求采纳

5. 中芯国际A股资本火爆、点燃汽车芯片战,中国车企忧大于喜

聚焦?FOCUS
这周,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汽车行业,有一条显著的消息,半导体巨头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01.97%,成交额480亿,总市值超过5900亿。一时间,芯片话题再度成为热词。事实上,对于汽车产业,半导体、芯片、车规级芯片同样是一场技术战。
比亚迪、北汽、上汽、吉利在芯片领域同样做了布局,只是与国际芯片供应商相比,实力悬殊,芯片行业的高技术壁垒还需要我们多年的积累和奋斗。

01半导体正在颠覆百年汽车产业
半导体碰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一场新的革命发生。
也可以说,半导体正在推动百年传统汽车产业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不说百年前,就说在李书福造车的年代,他之所以敢于说出“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原因是那时候汽车电气化程度和整车智能化程度很低,汽车是以硬件为主导,半导体(芯片、传感器等等)占不到整车成本的1%。
新能源和电动化改变了这一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气化使得功率器件使用量大幅增加,智能驾驶又涉及人机交互、大数据、云计算、图像视觉处理、智能决策等,核心是 AI 算法和芯片。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的“双驱力”下,半导体正在颠覆传统汽车产业。
总体而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价值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两倍之多。

根据普华永道数据,到 2030 年,一辆电动车和 L5 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中,电子元器件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 50%,汽车半导体每年正以两位数增长。目前一辆汽车中,半导体部件的总价值平均在400美元左右。而未来10-15年,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这一数据将上升到1200美金。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体现的是盈利想象空间。否则也不会有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蔚来市值是广汽集团两倍、比亚迪市值超越上汽集团、特斯拉市值将丰田远远甩在身后。

 毕马威(KPMG/)的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半导体约为400亿美元,2040年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7%。另有专家预计,预计2025年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比例有望达到15%。
02芯片供货被国际供应商垄断
汽车半导体器件主要包含MCU(车用微控制器)、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等,一般来说,单车的MCU芯片需求量在50颗左右,约占整车半导体器件成本的三成。自动驾驶汽车所用的半导体器件包含ADAS、COMS图像传感器、AI主控、MEMS、光探测和测距(LiDAR)、信息娱乐系统等。

一辆特斯拉的标配共有8个摄像头、1个77G的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最近上市主打智能的小鹏汽车P7,搭载14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小鹏XPILOT 3.0搭载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该计算平台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这背后,汽车芯片功不可没。所谓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定义汽车正在于此。这也重塑了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和整个汽车供应链。

在这一领域,传统汽车供应商如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等牢牢把控的市场已经大有松动。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定位、融合、规划等核心算法模块对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出现了新型供应商,如三星、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赛灵思、海思等顶级芯片企业涉足汽车芯片这一高增长领域。
同时,汽车电子化、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临,谷歌、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芯片、算法等自动驾驶领域,投入重金和人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车企也以合作、入股等手段积极参与。
03中国车企在行动
以往,国内主机厂(OEM)严重依赖国际一线的一级供应商(Tier1),然而,美国断供,让华为一次次站在聚光灯下,为了在关键零部件不被卡脖子,合作、自主研发成为当下车企的新选择。
零跑汽车与大华股份联手研发的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北汽产投与芯片IP供应商Imagination成立合资公司「核芯达」,芯驰科技重磅发布了其9系列汽车芯片。
此外,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规划建设车规级芯片及通讯模组的研发、测试及生产基地;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IGBT企业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并先后宣布与Mobileye、华为、英伟达、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开启合作,并投资AI芯片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汽车芯片领域可谓是一个重量级选手,其发布 的5G 基带芯片Balong 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未来可用于汽车端的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
在半导体领域,比亚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手,在今年拆分旗下半导体业务,成立独立的“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将IGBT业务量扩大,让IGBT的外供比例争取超过50%。从技术角度讲,比亚迪目前发展到了IGBT 4.0(相当于国际第五代),国际上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与巨头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今年4月,总投资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
对于国际车企,宝马、奥迪、特斯拉、英伟达早就打响了汽车芯片研发战,以后另文介绍。
总结
汽车芯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加剧了竞争,也给新型公司带来了机会,国产替代更是刻不容缓。一场车企、Tier 1、芯片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加入的芯片战已经打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芯国际A股资本火爆、点燃汽车芯片战,中国车企忧大于喜

6. 主营汽车销售企业兼并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哪些风险

让我来告诉你: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2007年1-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3,525,50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63,529,2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4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8,487,36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截至2007年11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171家。从2010年1-10月份的行业运行情况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进出口额也双双增长,但进口产品以变速箱及发动机零件等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轮胎、电子仪器仪表等进入壁垒低、利润薄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下游整车行业在一定时期产能过剩,虽然2010年在国家的各项刺激政策下出现了非常规的高速增长,但2011年产销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受其影响,零部件行业下半年可能会承受较大利润的压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两头受挤,行业面临双重压力零部件行业是两头受挤的行业,对上下游缺乏议价能力。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橡胶、塑料、织物等,其价格最终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对上游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规避风险。同时,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企业大,在与零部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谈判能力强,能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汽车零部件行业,因此,零部件实际上处于两头受挤的“三明治”夹心地位。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幅。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3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900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品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翘楚,详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整车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正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国际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引进技术合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逐步成长起来。随着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国内市场将出现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在一定时期,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下滑,但根据近四到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大量预测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没有达到他们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

7. 问道掌门人|车企幕后英雄 揭秘博格华纳

 [汽车之家 行业]? 9月中旬,在飞往北京的途中,谈跃生又拿出《THE Opposable MIND》阅读。这本书伴随他许久,让他对生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冲突,把冲突化为动力,把困难变成机会,是最顶层管理者的决策思维。而博格华纳的每一次决策几乎都伴随着这种思考方式。

《问道掌门人》由汽车之家重磅打造,是一档聚焦汽车行业知名企业家的高端访谈栏目,由汽车之家联席总裁、副总裁面访汽车行业领军人物,探讨行业共性问题,描绘行业转型方向,讲述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谈跃生,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这次来到北京,他除了与汽车之家副总裁石京魁进行深度交流外,还要抽空见见北京公司的老朋友们。
 1995年,谈跃生正式加盟博格华纳。当时还在国外的他,并不清楚他投身的,是一个即将腾飞的产业。当他回到中国才清楚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 巨人如何成长:抓住并购精髓,确立战略优势
 没有企业生来就是强者,百年博格华纳也是如此。
 回顾历史,博格华纳的发展,几乎与现代汽车发展史同步。19世纪80年代,博格华纳前身摩斯平衡弹簧公司成立。近些年来,通过一次次对外收购,博格华纳逐步在全球汽车供应链领域,确立起战略优势。
 “每一次收购,我们的思路都是从技术整合层面形成战略优势。无论收购发生在哪里,都是这个思路。”谈跃生说。

 博格华纳最早的全球性收购发生在1998年至1999年,先后收购了德国kkk及美国Schwitzer公司(均为全球知名老牌涡轮增压器供应商),并整合为全新的博格华纳涡轮增压系统业务,一举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世界上第一台乘用车汽油机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第一台可承受进气温度达1050℃的涡轮增压器,都出自博格华纳之手。十多年前,国内较早一代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通用1.6T发动机、大众1.8T发动机,采用的也都是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奔驰48V电子涡轮(eBooster)也是源自博格华纳。

 2010年后,博格华纳开启新一轮收购,代表案例是收购瑞典瀚德集团(Haldex)传动系统业务。通过整合瀚德,博格华纳成功占据国内四驱市场大半江山。
 此时,已是谈跃生担任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的第三年。他历任博格华纳北京公司财务总监、总经理、中国区总裁,财务出身的他深谙并购精髓。依托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增长,博格华纳中国区业务在他带领下,年均营收增速高达30%。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8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走出去,开启全球供应链整合,中航汽车、均胜电子、潍柴集团等国内供应商,加速对海外优质资源的并购,国际零部件资源也彼此相互整合。

 今年10月2日,博格华纳再次出手,正式宣布完成对德尔福科技的收购,交易规模超过33亿美元(约229亿人民币)。这无疑是2020年汽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并购案件。
 通过这次收购,博格华纳功率电子产品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业务规模实现扩大,高压逆变器、转换器、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均得到提升。

 此外,德尔福科技在内燃机方面也拥有丰富产品线,比如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博格华纳的思路是提高燃油汽车效率和性能,与这些产品相辅相成。
 收购德尔福科技之后,博格华纳在完善排放-热能-涡轮增压系统、摩斯系统、变速器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四大业务单元基础上,又增加了商用车和售后市场业务,覆盖了有关汽车动力和驱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在全球24个国家、99个地区拥有了4.8万名员工,具备晋升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20强的实力。
■ 扎根中国热土:撬开四驱市场,培养关键伙伴
 纵观博格华纳全球发展史,中国无疑是一个关键市场。在拓展中国业务的同时,博格华纳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20年前,博格华纳汽车四驱系统的关键部件分动箱在北京投产,成为后来中国SUV市场爆发的有力推手。
 2001年,为扩大手动分动箱产量,博格华纳北京公司,注册成立了北京博格华纳汽车传动器有限公司。当时中国汽车四驱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第一款经济型SUV——长城赛弗,还在紧锣密鼓地秘密研发。

 按照欧美企业传统配套模式,没有一两万配套量,供应商不会供应产品。而当时中国车企提出的需求,少的五百套,多的一两千。但谈跃生相信,中国四驱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远超汽车行业整体水平。
 凭此信念,谭跃生对于有配套需求的厂商无论需求多寡,都积极合作,其中就包括长城汽车。2005年,当哈弗接过长城赛弗的接力棒,博格华纳开始为哈弗配套,成为哈弗四驱系统供应商。此时除了长城,还有大批中国车企都和博格华纳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谈跃生介绍,2006年北京工厂分动箱自动化生产线建成之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过来交流,2011年北京工厂迁入通州现址。

 成己达人,博格华纳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时刻,给于了关键支持。这种策略,也使博格华纳在中国SUV市场爆发前,就确立起中国四驱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完善驱动产品组合,扩大全球客户地域分布,2010年12月,博格华纳完成对瀚德的收购。博格华纳北京公司,也逐渐从普通手动分动箱,向基于前驱、后驱的四驱系统覆盖。2013年,博格华纳NexTrac适时四驱生产线在北京落成,并不断提升国产化率,满足本土乃至出口的市场需求。

 今天,在全球四轮驱动市场,博格华纳占比已接近30%,在中国市场高达60%-80%,甚至一度达到90%。哈弗大狗、沃尔沃XC40、一汽-大众T-ROC探歌、领克01、奥迪Q3、上汽大众途观L以及宝沃、奇瑞捷豹路虎四驱车型,都应用了博格华纳的智能扭矩管理器。

■ 技术联合突围:湿式双离合模块投产,推动中国自动变速箱转折
 博格华纳对中国汽车的关键推动,不只是四驱系统。在四驱系统站稳之后,博格华纳把目光放在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上——本土自动变速箱产业对进口产品的严重依赖。
 2008年,博格华纳成为了“关键先生”。当时,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国内12家整车制造企业,组建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与博格华纳合资生产湿式双离合模块,以突破中国本土自动变速箱产业受到的禁锢。
 2008年11月25日,中发联与博格华纳在北京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半年之后,大连合资公司工厂奠基(博格华纳和中发联双方股比为66:34),湿式双离合模块量产进入倒计时。

 其实对于是否合资,当年也存在过争议。在合资协议签署前,博格华纳已经拿到了国内整车企业相关采购合同。即使不成立大连合资公司,博格华纳的湿式双离合模块,也能在中国占据一定市场。
 “合资到底要不要做,我们也有好多争论,最后我是完全站在中国市场定位上,确定要走这条路,现在实践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谈跃生回忆说。
 除了博格华纳,国内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合资其实是本土整车企业,在双离合核心技术上依赖外企。谈跃生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回头来看,博格华纳与中国企业十几年合作,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在中国生产了多少双离合模块,而是在合作过程中,让中国整车企业形成自己的自动变速箱研发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博格华纳就联合大众集团,开发可大批量投产的双离合技术,2003年在奥迪TT和大众高尔夫R32上首次亮相。而双离合技术的机械结构,适合国内车企快速投产和应用。“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开发拿到中国,还要在中国培养开发人才,形成中国本土研发能力。”谈跃生强调。
 谈跃生把中国市场本土化分为五个层级。L1是本地建厂组装生产、L2是本地供应商配套、L3是产品本地适应性开发、L4是为本地市场开发全新产品、L5是业务领导层在中国。博格华纳正向L5方向努力。未来三年,博格华纳每一个事业部,都会有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新产品上市。
 博格华纳全新的中国技术中心也正在扩建,预计明年开始运营。谈跃生希望,将这个中心打造成中国制造业领域最高端、最顶尖的技术中心。下一个二十年,中国将是全球汽车市场最重要的创新来源之地和发展动力源泉。越早实现“本土化”,越深入扎根中国市场,对博格华纳的发展越有利。
■ 直面电动化未来:确立先发优势,实现稳健转型
 虽然在燃油车时代取得了成功,但如今博格华纳也面临着电动化挑战。
 2016年,“新四化”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各大车企新战略。博格华纳也在这一年提出,要成为致力于提供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C-H-E)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分析、争论、讨论、争议,围绕C-H-E这个战略,我们内部讨论了至少一年多。”谈跃生说。
 最终,博格华纳没有选择直接全面转向电动化。这种决策是基于对行业趋势和企业生存的客观认知。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博格华纳需要向电动化转型,但也不得不考虑市场风险,不可能放弃在内燃机和传统驱动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电动车电池成本还未大幅降低时,混动也是重要的技术路径。
 中国即将落地的新版双积分政策,鼓励低油耗乘用车积分优惠核算,这意味着混合动力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这证明博格华纳选择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业务共存,在战略上的正确性。而且在电动化业务上,博格华纳也已经确立先发优势。

 特斯拉、福特最早一代纯电动车减速箱,用的就是博格华纳eGearDrive电子驱动变速桥。这个系列产品,也成为日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关键零部件。2015年,eGearDrive系列产品在博格华纳北京公司投产,至今累计出货量达30万台。
 当然,单一个减速箱,还不足以使博格华纳成为电动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谈跃生认为,真正开启博格华纳电动化攻略的标志,是对雷米电机的收购。
 “2015年我们收购了雷米,雷米电机在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全球领先,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谈跃生说。收购完成后,博格华纳减速箱与雷米电机集成的eDM二合一电驱动产品问世。

 目前,博格华纳eDM/iDM(iDM为驱动电机、减速箱、电控系统三合一)电驱动模块逐渐投放全球市场。eDM电驱动在北京工厂累计出货约8万台,iDM电驱动未来也将在中国投产。长城、理想、一汽等企业,都采用了博格华纳电驱动产品。

 在博格华纳北京工厂第二车间,N60生产线正在调试,专门生产为北汽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极狐配套的电子驱动变速桥,未来该生产线也可以拓展生产eDM/iDM电驱动模块。面对数十年后,将全面电动化的汽车市场,博格华纳还在摩拳擦掌,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会有博格华纳浓重的一笔。
编辑总结:
 在半天对话之后,谈跃生总结道,“在目前的职业生涯中,我是一名幸运儿”。他认可博格华纳尊重、包容的企业文化,能让老员工保持激情,让新员工发挥价值。他也坚信C-H-E选择的正确性,今天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需要企业坚定长期战略目标,同时保护短期经营行为,灵活平衡的经营之道值得本土企业学习。(文/汽车之家 刘宏龙)

问道掌门人|车企幕后英雄 揭秘博格华纳

8. 通常在经济分析中,常把汽车配件分为?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根基,成为助力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坚实支撑。60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伴随改革开放推动的合资合作,以及国内产销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行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零部件产业转型在即。
汽车销量放缓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在2010年呈现出断崖式下降,随后几年销量增速也未能反弹。2018年,受宏观环境整体遇冷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均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汽车销量增速首次呈现负增长。截至2019年8月,我国汽车销量达1610.4万辆,同比上年下降6.94%。

受累于汽车产业的整体宏观环境低迷,汽车零部件利润水平也出现下降的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板块利润达21.31%,至2019年上半年则下降至19.63%。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一方面是受整车企业“拖累”;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升级,运用更多高质量进口零部件。

行业兼并与重组已成常态
一方面,产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在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其中《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且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优势。
在此大环境下,零部件企业在2018年,并购、拆分及重组已成常态,企业间也开始积极寻求更多的相互合作,以实现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转型与发展。

目前,我国行业的并购重组仍在不断发生。分析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兼并重组的动因主要分为三点:
1、利润下降。在国内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价格由于主机厂转嫁成本使汽车零部件价格不断下调的双重挤压下,大多数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与国内厂商相比,外资企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因此国内企业积极通过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压力,但由于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为了形成规模性的成本优势,优化产品结构,零部件企业之间将不可避免的进行兼并重组。
2、外资的跑马圈地导致本土企业受到威胁。目前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到60%以上的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上,甚至有可能占80%以上,我国包括高端电子控制、传感器、转向系统等产品的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零部件市场无疑将有更大的发展,但这种良好的机遇面前,我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大,甚至有的企业正在遭遇生存危机。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
3、本土汽车零部件的特点决定行业必须进行重组。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的弊病越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有加大扶植力度,加大研发力度、生产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要在市场的指导下企业之间进行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有实力与外资企业争夺我国现有的市场份额。

中外资合资成新趋势
面对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外资零部件企业仍看好中国市场,一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长迅猛,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对外资高端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外资零部件企业巨头纷纷抓住机会与国内车企或其关联零部件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扩大其在华规模。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