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这个城市怎么样?发展潜力怎么样?如果没有了石油会不会衰落?怎么样转型?

2024-05-17 15:31

1. 东营这个城市怎么样?发展潜力怎么样?如果没有了石油会不会衰落?怎么样转型?

如果你不是东营的,最好不要去了,如果你是东营的,最好去别的大城市发展。东营除了石油和化工类企业没有什么支撑,人口少,消费高(修改为物价高),文化和城市底蕴一点都没有,一所大学都没有,生活便利度和济南比简直差了好几个档次,辖区内的河口,垦利,利津环境更差,你从别的地方来到东营看路边的绿化就知道了(修改为现在绿化都弄得很好了,但外围还不行),不适合人居住,在古代就是荒蛮之地,胜利油田之前,这地属于滨州地区,以前叫惠民地区,东营这一块由于是退海之地,清朝时河口区,以及利津一部分还是海,退海之后,到处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有了油田才围绕石油产业发展起来的,现在主要依靠石油和化工企业。人口少,有人的地方才有发展,大城市聚集效应使城市不断发展,即使没有企业,第三产业商业也会使城市发展,和马太效应有点相似,而东营,人口这两年并没有增加,所以说发展前景不看好,什么蓝黄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

添加:河北省有一条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从北到南沿渤海到海兴县,到山东界就没了,山东省去年刚修建一条与这条环渤海高等级公路连接上的公路,但是走的路线是滨州沾化向南走,绕过了河口,估计是规划论证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因为河口人少,周边城镇少,滩涂多,成本回收时间太长,河口区失去了胶东地区去京津地区以及东北内蒙的交通枢纽位置,现在依然是个死角地区),这都是纸面上的东西,东营主要发展化工这种高污染的行业,本来就是盐碱滩,再加上化工的水空气的污染,更不适合长期发展和人的生存。
转型需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瞻远瞩 
1,发展商业,加大第三产业扶植力度,减少商户税费负担,在各方面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
2,千方百计的建立和引进好大学,留住和吸引外地年轻人来东营,这个城市发展才有前途和活力!

东营这个城市怎么样?发展潜力怎么样?如果没有了石油会不会衰落?怎么样转型?

2. 东营这个城市怎么样?

挺不错的,很宜居。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级市,成立于1983年10月,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东营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经118º5´,北纬38º15´。东营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故里、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和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崛起地。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
198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人民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
东营区位优势明显,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

3. 山东省东营市怎么样

很好啊,国家开发黄河三角洲,机会很多哦,政府招商引资,现在开发区很多大公司都圈地建厂。
道路很宽,城市很干净,不错的一个城市。

山东省东营市怎么样

4. 山东东营的介绍,急求!!


5.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6. 山东“东营”的来历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
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三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召开,东营市正式挂牌成立。



扩展资料
东营地质地貌: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参考资料来源:东营市情网-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营

7. 城市主义的介绍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从二战期间,美国人为了拥有私密性、机动性、安全性和私有住宅而大规模迁往郊区。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造成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公共建筑散置各处、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加大对小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加剧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城市与郊区发展的失衡、城市税源减少和种族隔离等问题。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使每英亩1个居住单元增加到6个单元;混合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城市主义的介绍

8. 新城市主义的新城市主义特点

1、 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大多数日常需求都在离家或者工作地点5~10分钟的步行环境内完成。2、 连通性。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3、 功能混合。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4、 多样化的住宅。类型、使用期限、尺寸和价格不同的各类住宅集中在一起。5、 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创造一种区域感。在社区内特别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周边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6、 传统的邻里结构。可辨别的中心和边界。跨度限制在0.4~1.6公里。7、 高密度。更多的建筑、住宅、商店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8、 精明的交通体系。高效铁路网将城镇连接在一起。适宜步行的设计理念鼓励人们步行或大量使用自行车等作为日常交通工具。9、 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到最小程度。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10、 追求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以上各点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高整个社区居民乃至整个人类社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