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2024-05-09 03:31

1.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正确答案:B
解析:B【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2. 青年教师培训材料:教学一线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至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英语(课程)口语能力的培养等。
1选题的基本原则
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2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3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3. 和青年教师谈怎样钻研教材

我们的语文教材主要是由一篇一篇文章组成的。课文(文章)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或叫做凭借。因此,研究课文,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怎样研究课文呢?下面提出的几个问题,教师如果能够独立解决,就可以认为已经基本达到了要求。 ①对课文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吗?②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都能说清楚、或大体说清楚吗?③能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吗?④读文学作品能在头脑中出现其中的情景和形象吗?⑤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吗?⑥能独立给教材(其中片段或全篇)写出“解说”吗?⑦能提炼出理解全文必须要解决的几个要点问题吗? 这几个问题需要教师“独立”完成。所谓“独立”完成,是指先不看教学参考书,但可以有一本字典或辞典帮助。 二、具体说一说操作过程。 1、默读或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或生疏的词语,用笔画下来(这可能也是学生的问题)。对词语的“理解”包括语意和情感两方面,但不要求像辞典或注释那样的解说,教师自己能够意会就行了。2、研究句意、段意。思考每一句话的意思,思考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思考每一段话的意思,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遇到想不清楚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3、概括内容。课文读完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写一写。如果觉得困难,也请记下来。 4、做做课后练习。要像学生一样认真做课后练习。其间,遇到无从下笔做答的问题、看不明白的问题,画下来(也可能是学生的问题,或需要改造)。 5、给课文写一个解说。所谓解说,即将全文或其中某个片段进行讲解,达到使没有读过这些内容的人能够明白的水平。字数不限。6、提炼问题。即读懂这篇课文必须要弄懂的问题,或者说,不弄懂这几个问题不能认为读懂了课文。而这样的问题,在一篇课文中往往就那么三两个。 7、当以上过程结束之后,再把有关的参考书打开,对照一下自己独立钻研的结果。如果发现与参考书不一致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理解或答案,要再一次认真研读课文。如果确是自己有问题,就需要认真反思当初思考的过程,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这对研究学生的学习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是参考书有问题,就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时,才可以说对课文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可以看出,上列的六个问题,前四个是在“模拟”学生阅读的过程,后面两个是依托教师独立阅读后的体会,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教参”都无法提供的。而这种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是非下不可的。 不过,有两个想法还要说一说。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并不意味着要求教师将自己研究教材的全部结果都拿给学生。钻研教材是个过程,筛选、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才是目的。 上面提到的钻研课文的方法,不可能、也没必要应用到每一篇课文里面。对青年教师来说,如果一册教材中有三五篇课文下下这样的功夫,三年下来,就有20篇左右的课文会烂熟于胸。那时,不仅对教材有了理解,而且对语文教学该做什么也会有新的感受。

和青年教师谈怎样钻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