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2024-05-12 10:04

1.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二)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1.行业的市场类型分析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2.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   
(2)周期型行业 。周期性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 
3)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2.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二)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1.行业的市场类型分析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2.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  
(2)周期型行业。周期性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 
3)防守型行业。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3.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二)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1.行业的市场类型分析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2.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   (2)周期型行业 。周期性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 3)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三)行业结构分析
  1.哈佛大学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SCP理论   该理论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产业经济学中分析产业组织的经典理论。在SCP框架中着重突出市场结构的作用,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市场行为又决定经济绩效。因此,改善市场绩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结构。   行业的一般结构分析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识别行业的各细分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揭示出在变化中所蕴含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各产品的容量及结构变化、各地区的容量及结构变化、各消费群的容量及结构变化。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以及行业中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1)进入障碍。结构性障碍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化   -资本的需求-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   -与规模经济无关的优势   -政府政策   行为性障碍   -进入对方领域可能的报复   退出障碍   -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   -退出成本过高   -协同关系密切程度   -感情障碍   -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2)同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竞争的原因:   行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高   缺少产品差别化,用户的转换成本低   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行业增长缓慢   退出障碍高   抗衡格局变化的动因:   行业的寿命周期发生了变化   --企业技术实现革新   -- 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管理风格发生变化   --企业战略发生转变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包括直接替代品、间接替代品。在高科技领域,替代往往是企业面对的主要竞争。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赢利能力;   (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指顾客由使用原产品转而使用替代产品时付出的代价。转换成本越高,越可以减缓替代过程。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购买者的集中程度   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转换成本   购买者的盈利能力   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产品对购买者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购买者掌握的信息   (5)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和本行业集中程度   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   本行业对于供应者的重要性   供应品对本行业生产的重要性   供应品的特色和转变费用   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内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信息的掌握程度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4.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二)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1.行业的市场类型分析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2.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   
(2)周期型行业 。周期性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 
3)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5.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市场容量、销售增长率现状及趋势预测,行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等。
  (二)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1.行业的市场类型分析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2.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   (2)周期型行业 。周期性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 3)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三)行业结构分析
  1.哈佛大学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SCP理论   该理论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产业经济学中分析产业组织的经典理论。在SCP框架中着重突出市场结构的作用,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市场行为又决定经济绩效。因此,改善市场绩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结构。   行业的一般结构分析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识别行业的各细分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揭示出在变化中所蕴含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各产品的容量及结构变化、各地区的容量及结构变化、各消费群的容量及结构变化。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以及行业中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1)进入障碍。结构性障碍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化   -资本的需求-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   -与规模经济无关的优势   -政府政策   行为性障碍   -进入对方领域可能的报复   退出障碍   -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   -退出成本过高   -协同关系密切程度   -感情障碍   -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2)同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竞争的原因:   行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高   缺少产品差别化,用户的转换成本低   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行业增长缓慢   退出障碍高   抗衡格局变化的动因:   行业的寿命周期发生了变化   --企业技术实现革新   -- 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管理风格发生变化   --企业战略发生转变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包括直接替代品、间接替代品。在高科技领域,替代往往是企业面对的主要竞争。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赢利能力;   (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指顾客由使用原产品转而使用替代产品时付出的代价。转换成本越高,越可以减缓替代过程。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来自购买者的压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购买者的集中程度   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转换成本   购买者的盈利能力   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产品对购买者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购买者掌握的信息   (5)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和本行业集中程度   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   本行业对于供应者的重要性   供应品对本行业生产的重要性   供应品的特色和转变费用   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行业内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信息的掌握程度

如何进行行业比较和分析

6. 怎么做行业比较分析?

一个完整的行业分析应该包含三个部分:
1、行业现状梳理:包括行业的生态图、产业链、商业模式等分析。
2、竞争格局判断:了解行业内的重点企业、竞争格局、目标用户。
3、行业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发展前景与速度、市场结构、用户规模等。
一个企业的市场环境包含三个方面:
1、内部环境,例如公司员工、办公科技、工资、财务等。
2、微观环境,例如外部顾客、代理商与分销商、供货商、竞争对手等。
3、宏观环境:例如国家政策或法律、经济力量、社会与文化力量、科技力量。
行业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对企业产生价值,因此应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分析主题,合适的主题怎么找?最好的来源就是企业,比如企业的业务痛点、发展目标、关注点等。
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分析应该从内部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出发,包含行业现状梳理、竞争格局判断、行业发展趋势三部分内容,并根据以下几种方法论确定行业研究的框架:
一、行业分析方法论
1、PEST分析
PEST是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它可以帮企业找出可能将要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并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PEST的P代表政治politics,E代表经济economy,S代表社会society,T代表技术technology,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因素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politics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等;
economy主要包括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society主要包括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technology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2、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对微观环境的分析,用于寻找影响竞争规模和程度的因素,定位公司的优势、劣势,并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决策。波特五力模型的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1)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
进入威胁主要取决于进入障碍,进入障碍又分为市场性和非市场性,。
场障碍是指产业竞争条件下的壁垒,非市场障碍则是政府管制造成的壁垒(如法定的核准准入条件等)。具体的因素有规模经济、品牌识别、资金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
(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集中度、供应商产品的替代性、前向一体化、供应量对供应商的重要性,都会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越弱,企业越容易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价格。比如沃尔玛和一个小商店比,和供货商的谈判地位就要高很多。
(3)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决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的因素有产业增长、固定成本、品牌识别、竞争对手数量、差异化。一个行业的产业格局,可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再到垄断竞争,直至自由竞争,行业所属的层面决定着同业者所面临的竞争态势。
如果产业里没有龙头老大式的垄断者,各企业之间势均力敌,而且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小,就表示该产业市场已趋于饱和,没有多大的增容空间,退出障碍也较高。
不过这些影响现有竞争强度的因素,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要判断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就必须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全面分析,而不是仅仅比较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成长速率这几个简单的数据。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决定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有购买者集中度、购买量、后向一体化能力、替代产品、价格敏感度、利润。在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中,如果供小于求,则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定价能力相对强。
(5)替代品威胁
决定替代品威胁的因素有购买者替代偏好、替代品相对价格、转换成本。
替代品指的是和现有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果替代品能够提供比现有产品更高的价值/价格比,而且买方的转移壁垒很低,消费者可以在不增加采购成本的情况下,就转而采购替代品,那么这种替代品就会对现有产品构成巨大威胁。
3、SWOT分析法

也称优劣势分析法,是对内部环境的分析,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
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s,W代表劣势weaknesses,O代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
strengths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劣势等。
weaknesses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opportunities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threats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4、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方法是企业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行业价值链指的是供应商供给--制造商转变--经销商流通--最终用户消费。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价值造成影响。
进行价值链研究,就是要在深入行业价值链“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其影响的方面和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考察,充分权衡其中的利弊,以求得最佳的投资方案--最佳价值链结构。
除了以上四个,分析行业的方法论还有麦肯锡七步成诗法、5W2H、商业模式画布、生命周期理论、AARRR模型、五张PPT法则等。
二、行业分析常用的框架
前面我们提到了对一个行业分析应该包含三个部分:行业现状梳理、竞争格局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由此得出行业分析常用的框架:

7. 行业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只进行企业分析,虽然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比较知道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例如:投资者在考虑新投资时,不能投资到那些快要没落和淘汰的“夕阳”行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还是稳定期或是衰退期,绝对不能购买那些属于衰退期的行业股票。

介绍
行业分析旨在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
行业分析的目的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而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只有进行行业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它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业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8. 行业分析和产业分析是同一个意思吗

产业和行业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产业是相对于工业而言的,如产业革命,主要指的是工业革命;行业是相对于工商业而言的,如零售行业,指的是商业。但是现在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产业应该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因此产业的涵盖范围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非工业,比如教育。这就说明产业可以是工业以外的行业,并且可以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的,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业、具有同样的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

    我们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这里,产业的概念更加宽泛,产业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业。在中国,行业具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的一个个部、委、办、局代表的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就有不同的待遇和排他性利益,行业的存在导致行业机会主义的存在,因此按行业进行政府直接管理,就会因为怕损失行业利益而陷入行业保护,进而出现保守和封闭的现象。
在中国,行业具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的一个个部、委、办、局代表的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就有不同的待遇和排他性利益。行业的存在导致行业机会主义的存在,因此按行业进行政府直接管理,就会导致因为怕损失行业利益而陷入行业保护进而保守和封闭的境地。在发达国家,“industry”就是工业、行业、产业的意思,他们弄不清楚我们所说的“行业”和“产业”的区别,很难理解我们所说的“行业”和“产业”的区别。

按照词典的解释,产业是相对于工业而言的,如产业革命,主要指的是工业革命;行业是相对于工商业而言的,如零售行业,指的是商业。但是现在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产业应该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因此产业的涵盖范围不仅指工业,还包括非工业。比如教育,大家在争论教育到底是不是产业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担任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时就指出“教育是产业,但是不能产业化”,这一句话明确地说明了教育的产业性质;同时也说明,产业可指工业以外的行业,并且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的,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业、具有同样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比如,物流产业;再比如,我们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这里,产业的概念更加宽泛,产业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