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药的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2024-05-09 11:09

1. 苗医药的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苗药命名亦有其特色与规律性,苗族聚居地区和方言虽有不同,但其命名方法基本相似。对“药”的称谓,川黔滇方言苗语或湘西方言苗语均称之为“Guab”(苗文),其近似汉语译音为 “ 嘎 ”(下同);黔东方言称为 “Jab” ,“ 佳 ” 。对苗族药材的命名,无论是来源于木本、草本、藤本类等的植物药,还是来源于昆虫、鸟兽类的动物药,其名称的第一词素(第一音节、或一、二音节)一般都是该药材的类别或药用部位的意译;第二、三词素(一或几个音节)是以药材的动、植物名或特征(一般特征为形状、气味、颜色、生长季节及习性、功用)的意译。例如,车前草 “ Vob ngeix dlliangt” (窝里八降): “ 窝 ” ,即草类,是类别; “ 里 ” ,是特征,即比较小的意思; “ 八降 ” ,即该药的植物名称。又如木本药材:以 “ Det” (豆)词起头。 “ 豆 ”的意译为木,如杜仲,苗文名为 Det dem (豆顿)[ 2 , 3 , 4 ]。 苗族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立方遣药有其独特模式。苗族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以及关于病因、疾病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苗族医药理论。苗族医将疾病分为“冷病”、热病”两纲,并认为冷病、热病是相互对立又存在一定联系的两类疾病。一般来说,凡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慢性、寒冷、虚弱、安静、功能低下等多属冷病;表现为急性、灼热、躁动、机能亢进的多属热病。苗医根据疾病表现和起病快慢,分为“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慢经”五经;苗族医中流行着“病有一百单八症”的说法,并将一百单八症分解为“三十六经、七十二症”,或“三十六大症、七十二小疾”,或“四十九症、四十九翻、十丹毒”。如此则形成了苗族医的“纲、经、症、疾”的理论模式特色。苗族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热药治冷病”,“冷药治热病”。苗药则分“冷药”、“热药”两性,又分酸、甜、辣、麻、涩、辛、淡等七味。在黔东南地区,还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入“五经”。其原则是:凡味甜、麻、香、辣的药物属热药,归属冷经;香、辣的药物同时归属于快经、半边经;凡味酸、苦、涩的药物属冷药,归属热经。苗族医用药有立方简要、遣药精炼,多一方一药的特点,并拥有大量“简、便、廉、验”的单方、验方与秘方。在防治疑难病、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有其特殊疗效和绝招。苗族多居住在广袤的山区,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场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勿需加工贮藏,故苗族医尚多应用鲜药,这也是其用药特点之一。苗药方剂一般较简单而实用,除单味药剂外,其复方方剂的组成药物分为“母药”(主药)与“子药”(副药或辅药)两大类而加以伍用。“母药”(主药)是根据主要症状所用药物和药物功效而确定的;“子药”(副药或辅药)则是根据次要症状所用药物或协助增强主药功效等而确定的。苗药方剂多数味组成,大复方较少见。苗药剂型多种多样,大多保持传统剂型特色。常见的有水煎剂、水酒共煎剂,酒浸剂、油浸剂、煎膏剂、散剂、丸剂、灸剂、薰蒸剂等。另外,还有将药物与猪脚同炖服,药物与蛋同煮服,药物用水酒或醋磨汁,鲜药捣烂外敷等多种用法.

苗医药的苗医药资源基础与特色

2. 苗医的药学源流

传说苗族医药学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有个祖传八代的著名苗医大师,名叫龙玉六,他在生前根据对小时师父画像的回忆,复制了一张“喔登嘎像”,他用汉话解释为“母药王像”。其画像是一个古老时代的女人,皮肤有毛,上身裸露,下穿树叶,垂乳,赤脚,手持医具,充分表现了为子孙后代祛病保身的慈母之心,也表现了苗族人对本民族医药学渊源的追溯之意。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苗族的母系氏族早于父系氏族一两千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由于母亲对子女后代的病痛伤损问题思想负担最重,当然她们就会首先研究医药,并会有所发现、发明、发展和更新,这是苗族医药学发源的必然规律。苗医认为他们的始祖是喔爸嘎(意为公药王或药王爷爷),能飞行于山谷之间“岔芮岔嘎”,口尝百草等,与“神农尝百草以制医药”类同,也与《山海经》记载的“十巫”采药为医同意。西汉刘向在《说菀》中所说的“古之为医者曰苗父”的“为医者”,是讲以行医为主要职业的人;“苗父”,则是指苗族中有较高医药学术水平的苗族老人,如“公药王”、“药王爷爷”、“巫彭”及“十巫”之类著名的苗医始祖。而“苗父”,也绝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对多个老苗医的统称。九黎部落在蚩尤为首领的时期,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初具规模。尤其在山东至河南一带,出现了具有古城市气派的繁华景象。因此才引起黄河上游甘陕黄土高原之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东进,从而才发生多次较持久的九黎部落与炎、黄部落的战争。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苗族早期的医药学不但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其本身也可得到较快的发展。《说文》云:“古者,巫彭初作医”。《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上下也”。《山海经·海内西经》又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XX窳(qǐ yǔ)之尸,皆操不死药以拒之”。《山海经·图赞》云:“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搜,术XX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峰”。《世本》云:“巫彭作医”;《吕氏春秋·勿躬》也云:“巫彭作医”;《说文)云:“古者,巫咸初作巫”;西汉刘向《说菀》云:“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视,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列子》云:“黄帝时,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巫咸”;《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云:“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从这些经史文献来看,一方面足以说明巫彭、巫咸等众苗父都是九黎部落时的苗族医药先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不畏艰险,敢与青蛇、赤蛇等天敌搏斗,升降于险山峻岭之间采药,以及精心为各类轻重病人治疗的动人场面;还反映他们的医疗质量也达到能使轻重病人“皆平复如故”的高妙程度。这与苗族民间传说的喔爸嘎长年飞越于恶山陡水之间,尝遍千虫百草,精心研制医药,治愈十万八千个患病痛灾星的“代熊代夷”(苗族于孙),基本是一个类型。“三苗”时期,苗族医药学出现了革新的势头。湘西《苗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城步苗族族源试探》说,阿濮仆僮和欢兜都是首先开采辰砂染衣、为药的革新人物。战国时代的楚国,苗族医药学发展至一定的高度,从屈原在湘黔苗地的著述来看,不但记载申椒、女萝、三秀、玉英、石兰、鹿、牛腱、琼浆、蜂、蛾、蝮蛇等150多种苗药。还根据事物生成“三生万物”及“阴阳三合”的原理,在《惜通》中记述了用“申椒”、“木兰”、“穗草”组成的治疗心绞痛的药方。此外亦记载了苗医的挂药疗法,吞服自然药汁法,粉散术,浴疗术,治神术等。他还指出人体的惠气,是抗御瘟神的能量,《大司命》中所说的“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愁人兮奈何,愿若今昔无兮,故人命兮有当,何离合兮可为”等,充分地表露了苗医破均衡的医学思想和大无畏的非天命观,为后来苗族医药学的发展立下了基础。清朝“改土归流”以后,苗族医药学得到汉文化的影响,因而在理论上或医疗技术上都有新的起色。如《苗族简史》记:“十九世纪末,松桃厅地甲司苗族医师龙老二,能为孕妇剖腹取胎,经治疗一个月,孕妇就恢复了健康”;雷公山苗族医生治疗蛇伤可谓里手,并能在短期内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痈、疽和毒疮。光绪《凤凰厅志》记载:“苗医用苗药……或吞或敷,奏效最捷”,“苗医治麻风医术颇高”。云南《马关县志》卷二《风俗篇》记:“苗人……有良药,接骨生筋,其效如神”。苗医大师龙玉六的师父廖天登,就是清朝湘西凤凰道台的医官,最善用鹿马脉诊病,精通人体解剖结构。解放后,苗族医药学也相应有所发展,尤其是1985年中央发出抢救民族医药学遗产的号召以来,各地都认真地对苗族医药学进行发掘整理,取得可喜成绩。这也激奋了众多热爱本民族的仁人志士,他们以有此民族奇葩而自豪,个个热情满腔,亲密团结,共同奋战,争取尽快把苗族医药学拥上新台阶。

3. 苗医药的苗族医药开发应用方向

1、真正培养苗族医药的人才,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苗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国许多省、区十分重视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如西藏、清海建立藏医学院,内蒙古成立蒙医每培养市级人才,新疆建立了维医学校,云南办了医班,广西办了壮医短训班、函授班和壮医中专班。各省区培养了不少中、高级民间医生。根据他们的经验,培养重点应放在农村,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地区,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地方效果更好。贵州中学院、中医院研究院把苗医作为重要课程,为培养更高的苗医药人才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使苗族医药振兴,才能做到后继有人,苗族医药的发展才有希望。2、民族医药机构要做到苗族医药工作不要偏离方向,要发扬苗族医药优势,面向群众,方便群众,换句话说,有条件的苗族聚居区,要成立苗族医院,用苗族医生,施苗族独特的医技,让苗族医生有施展才华的基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专门设立一个苗族诊断治疗室,负责此项工作的是著名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医云忠祥,就是在融水县城,其弟和弟媳也开设了一个苗医诊疗室。若大的一个贵州,苗族人口居全国之冠的贵州200多万苗族,在各级医院连一个苗族医药诊疗室也没有,岂不怕人笑话吗?这种状况应引起党政部门重视,迅速改变过来。3、抢救确有疗效的偏方验方,苗族医药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些普普通通的苗族民间医生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观念的束缚及市场经济的影响。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很多确有真才实学的医生相继谢世,使得一些具有独特疗效的单方、验方和医技失传,为此一些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应当刻不容缓地拯救包括苗族医生在内的老民族医(苗医),最重要的是整理他们的验方。应当有这种紧迫感和使命感。长期封建观念的影响,保密、封锁,缺乏交流,是拯救的最大障碍,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办法是有的。其一是动员医技人员积极献技献方,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出钱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毫无疑问,确切的疗效是拯救验方的根本依据,只要花钱购买,专家检查验证,抢救验方工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苗医药的苗族医药开发应用方向

4.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贵州苗药药业致力于贵州民族医药苗药的开发和利用,在吸取贵州苗药民间医药精华的同时,结合现代中医理论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出了系列的贵州苗家民间常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疗法的产品奉献给广大患者,确定了集中精力,把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品种齐全满足国内外患者需求的外用贴剂生产基地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贵州苗药药业充分利用贵州得天独厚的天然医用植物资源,科学挖掘独具一格的民族医药文化,投资组建拥有现代中药专家和贵州著名苗医为顾问,民间医药奇方为基础的现代化苗药科研开发机构。加大对贵州民族医药和民间奇方的开发和利用,在原有的“骨质增生贴”“肩周炎痛贴”、“风湿关节炎贴”、“腰痛贴”、“跌打损伤贴”、“颈椎康复贴”等系列产品的基础上,正逐步专项开发利用透皮吸收技术和剂型,开发创新新产品。

5.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的公司规模

公司投资1000万余元,建成了一条建筑面积3000余平米,具有2亿贴加工能力的外用膏贴剂GMP生产线。利用黔西南特有的道地性药材,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符合GMP条件的中药提取及能够加工炮制500多味中药的中药饮片生产线。同时利用公司市场优势和新的研发资源,开发了三个中药保健系列食品。

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的公司规模

6. 苗医的用药特色

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药的特征归纳起来有热、冷和不热不冷三种;热药可治冷病,冷药可治热病,和药可补体质、治亏损病。药物的“结构素质”决定药力及药性:“质粘者易消化,补气力,清头脑;质糯者难消化,强筋生血,易伤肚;质沙者好吃,补血肉,和血脉,较难消化,容易产生多屁;质面者糊口,补肉补气,利关节,较易消化,多食令人胃弱......”。苗药对采制有一定要求。植物药在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如根类药宜在植株茂盛至翌年抽苗前采集,茎叶宜在生长旺期,花类宜在待放时,果实在初熟间,芽力求娇嫩鲜美,皮类以浆汁富足为好,鱼、虾、虫、兽要辨别真假,腐败者不能入药;矿物、金属宜剔净杂质。药物制作包括一般加工、炮制、提炼、合成及剂型改革等。苗医用药配方有两个法则,配单不配双及三位一体。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方,而不用2,4,6,8之类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三位一体,就是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或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监护药,是缓解领头药、铺底药的劣性和毒副作用,督促共达病所的药。这三类功用药与别的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才能发挥药物的良好疗效。因此,在选药配方时,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都要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 苗医的用药特色

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药的特征归纳起来有热、冷和不热不冷三种;热药可治冷病,冷药可治热病,和药可补体质、治亏损病。药物的“结构素质”决定药力及药性:“质粘者易消化,补气力,清头脑;质糯者难消化,强筋生血,易伤肚;质沙者好吃,补血肉,和血脉,较难消化,容易产生多屁;质面者糊口,补肉补气,利关节,较易消化,多食令人胃弱......”。苗药对采制有一定要求。植物药在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如根类药宜在植株茂盛至翌年抽苗前采集,茎叶宜在生长旺期,花类宜在待放时,果实在初熟间,芽力求娇嫩鲜美,皮类以浆汁富足为好,鱼、虾、虫、兽要辨别真假,腐败者不能入药;矿物、金属宜剔净杂质。药物制作包括一般加工、炮制、提炼、合成及剂型改革等。苗医用药配方有两个法则,配单不配双及三位一体。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方,而不用2,4,6,8之类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三位一体,就是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或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监护药,是缓解领头药、铺底药的劣性和毒副作用,督促共达病所的药。这三类功用药与别的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才能发挥药物的良好疗效。因此,在选药配方时,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都要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苗医的用药特色

8. 苗医药的医学概述

苗医简史:起源很早,在早期的医药活动近似“巫医合一”。 随着苗族文化知识的提高,“巫医一家”的状况已逐步解体。苗医均是个人设诊,采取民间行医的方式。医护一体,无专门的护理。苗医理论:“两病两纲”理论,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和热病并辅以“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对病因的认识较为朴素,认为是季节气候和外来毒素(如风毒、水毒、气毒、寒毒)等所致。诊断方法: 望、号、问、触。特色治疗:糖药针疗法和滚蛋疗法都是苗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前者发源于苗族古代狩猎活动,后者则起源于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