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书结缘

2024-05-15 03:50

1. 因书结缘

我先分享一下这本书的来历吧!
  
 书的作者柳袁照,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员。
  
 我读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名气,我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份美妙的缘份。
  
 对于缘份一说,有时,我不得不相信,这世上或许真有种说不清,道不名的神秘力量,促使彼此相遇,相识,相知!
  
 7月25日,我和丁老师相约乘车去苏州拙政园玩,站台上,一片金光,先期在站台等车的几位女老师,或许享用不了夏日如火的热情,打车逃也似的离开了。
  
 空寂的站台上,只剩下我俩人坚守着,一年未见,我们谈工作,谈生活,话语投机,虽少了等车时的无聊,可公交车久候不至,说实话,还多少有点焦急难耐,尤其是头顶烈日,周身被阳光裹挟,那灼烧的感觉,实在令人招架不住它咄咄逼人的架势。
  
 于是,我提议站到站台的背面,寻思着在阴影中继续我俩的欢谈,几分钟过去,站台上陆续出现候车人的身影,也不知啥时候,公交车就莫名其妙的现身了,慌乱之中,我们拎包上车,好在车内人并不多,我们把行礼摆好,坐定。
  
 车子行驶大概一百米后,丁老师从身旁取出一纸袋给我,嘱咐我摆好,我数了数自己的行礼,1-2-3,对的呀!怎么又有一袋?莫非记错了?问丁老师咋回事?他说是上车之际,一同上车的年轻小伙给他的,丁老师当时以为是我遗忘的,便好心替我接下了。
  
 我打开一看,只见袋中放了两本书和一个水瓶,其中一本是活动主办方赠送的(我也有),而另一本书《教育是什么》是自费购买的,我尴尬地笑笑,跟丁老师说不是我的,一时间,我们傻眼了,心想不会是把别人的东西拎上车了吧!那可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可转念一想,车子启动后,站台上已是空无一人,所以,纸袋是别人落下的,可以确信无疑。只是,是谁遗忘的?难道是先期打车离开的几位女老师?
  
 时间过了半个多小时间,我们猜测,失主早已远去,也不知道去向,追送,显然不现实!
  
 于是,我俩在活动群中发了一条“招领启事”,寻思着对方给地址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快递替他寄去。
  
 可半天过去,始终没人回应。
  
 下午,取出手机,见群里有人@我,看后,竟发现是王绪卫老师落下的。
  
 这,真是机缘巧合。
  
 王老师,我是一个月前才认识的,当时,在演讲论坛中,听了他的点评,有羡慕意,便加了他微信,之后,只是闲聊过几句,也没照过面。
  
 到苏州的第二天,趁讲座间隙,我走出报告大厅,见一位老教师端坐在桌旁,有意走过去和他聊天,彼此介绍过后,发现他就是王绪卫老师,很惊喜,握手之际,于我,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要知道,我一直对他提出的“模拟法庭”很感兴趣,原本想回到住地,一间房一间房去找他,当面请教,不曾想,他竟这么神奇般地出现在我面前。
  
 遗憾当时没来得及和王老师合影,可《教育是什么》一书,却再一次让我和王老师联在一起。
  
 我追问王老师地址,意欲把书寄还,可王老师却执意说书送有缘人!
  
 几番推却,作为晚辈,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
  
 我相信,缘分的背后,更多的是王老师对我阅读的信任,对我工作的期许。
  
 如今,书捧在手中,我想,我也只有认真品读,从文字中汲取力量,这,应该才是对王老师的最好回应吧。

因书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