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福利费必须计提吗

2024-04-30 22:42

1. 职工福利费必须计提吗

法律分析: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关于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衔接问题的规定,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法律依据:《财政部关于实施修订后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关于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衔接问题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转增资本公积。
二、关于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的组织实施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认真组织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集团的具体情况开展业务培训,做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工作,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规定调整、修订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新旧财务制度实现顺利转换。

职工福利费必须计提吗

2. 福利费可以计提吗?

问题一:福利费需要计提么  新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即将职工福利费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原来工资总额的14%属于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不属于财政部规定的企业计提比例(会计处理应遵循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因此,职工福利费属于没有规定计提比例的范围。  在新准则下,如果有明确的职工福利计划,即有明确的金额和明确的支付对象范围,(例如公司有成文的福利计划,并通过《员工手册》等方式传达到各相关员工)则可以计提应付福利费。关键还是在于福利费的余额是否符合负债的定义。以前那种提而不用的福利费是不符合负债定义的,新准则下不应继续,即应付福利费不存在余额。  新准则下福利费通常据实列支,也就不存在余额的问题,但企业也可以先提后用。通常,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在会计年度终了经调整后应该没有余额,但这并不意味着职工福利费不允许存在余额,在会计年度中间允许职工福利费存在余额,如企业某月提取的福利费超过当月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则职工福利费就存在余额。  福利费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管理费用 
  
   问题二:日常发生的应付职工福利费需要先计提吗?  日常发生的应付职工福利费,可以先开支,不一定要先计提。 
  
  但是,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福利费是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的。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再计提职工福利费用,而是开支的时候直接做账。年终按企业实际使用情况计算,如果没有超过工资总额的14%,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抵扣。超过14%的部分,可以递延到下一年度抵扣。 
  
   问题三:新会计准则里关于福利费计提是怎么规定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09号――职工薪酬 
  第二条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二)职工福利费;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第五条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并按照本准则第四条的规定处理。 
  解释: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09号――职工薪酬第二条的规定,职工福利费属于职工薪酬。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09号――职工薪酬第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 
  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09号――职工薪酬第五条的规定,职工福利费不属于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范围。 
  所以职工福利费应在实际使用时计入职工薪酬,不能以计提方式确认为负债。 
  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结论: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直接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不能计提。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照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的14%扣除,超额部分不得扣除。 
  以前(实际现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都是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福利费 
  如果按楼主提问的情况,6个人工资分别为2500,2000,1600,1200,800,600, 
  则将6个人工资的合计数乘以14%,得出应计提数再作账务处理。 
  
   问题四:职工福利费必须计提吗  日常发生的应付职工福利费,可以先开支,不一定要先计提。 
  
  但是,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福利费是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的。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再计提职工福利费用,而是开支的时候直接做账。年终按企业实际使用情况计算,如果没有超过工资总额的14%,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抵扣。超过14%的部分,可以递延到下一年度抵扣。 
  
   问题五:发放职工福利需要先计提吗?  现在职工福利费不在计提了。实际发生时 直接计入费用等科目。 
  所得税税前只允许扣除14% 
  
   问题六:职工福利费应该每个月都要计提吗?  可以这样处理的。 
  目前的所得税税法规定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入账,且不得超过工资总额14%的比例。 
  
   问题七:年终奖需要计提福利费吗?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支付的年终奖(或者加薪,下同),属于奖金性质,计入工资总额。而职工福利费是根据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 
  因此,发放的年终奖应当计入工资总额并一并计提职工福利费。 
  根据税法的规定,对于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如果超过计税福利费扣除限额的,超过部分不得扣除,应当调增应税所得。 
  
   问题八:计提职工福利费是什么意思?是把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吗?  新会计制度已不在计提福利费,只要支出的福利费不超过已发工资的14%就可税前列支 
  
   问题九:工资和福利费不计提可以直接做成费用吗  不可以的。工资、福利费两项,工资还是要计提的,2007年1月1日以后,只是福利费不再计提,可以据实列支,但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的二级科目“职工福利”核算,月末再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列支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按受益对象分配时: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 
  制造费用-职工福利 
  生产成本-职工福利 
  在建工程-职工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核算福利费是否超过工资总额的14%,超过部分,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 
  
   问题十:分配工资,计提福利费的会计分录  1、工资 
  (1)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工资 
  (2)发放时 
  借:应付工资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个人社保 
  贷:现金 
  2、福利费 
  (1)可以提取,也可以不提取,如果不提取,发放福利费支出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2)如果提取 
  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支出时 
  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

3. 计提工资算福利费吗

亲您好,不算的,计提工资指的是当月会计核算当月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增进职工物质利益,帮助职工及其家属解决某些特殊困难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公费医疗经费,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因工负伤等住院治疗等【摘要】
计提工资算福利费吗【提问】
亲您好,不算的,计提工资指的是当月会计核算当月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增进职工物质利益,帮助职工及其家属解决某些特殊困难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公费医疗经费,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因工负伤等住院治疗等【回答】

计提工资算福利费吗

4. 职工福利费可否计提?

  答:《企业财务通则》取消了职工福利费的预提,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而非对会计处理的规范),不再要求(也即不再准予)企业按规定统一的标准预提职工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但预提职工福利费这种方式是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的,因为职工福利费的支付与职工提供的劳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取消统一计提比例以后,出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等基本原则的考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历史经验数据,采用相对稳定、可靠的计提方式,确定合理的计提比例,在日常核算中仍采用预提方式,确定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福利费用,到年末再按照实际支出情况进行调整。
  税务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里14%是最高扣除限额,实际发生(即已经实际支出)数不超过该限额的,准予据实扣除,超过的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5. 工资可以不计提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吗?

法律分析:
即便不计提,你也要在发工资时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而不能直接计入应付工资的,因为你没有计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工资可以不计提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吗?

6. 应付职工福利费直接计提可以吗

应付福利费,是老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从2007年开始,财政部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即可以不设应付福利费科目了,统一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应付福利费账务处理分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计提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第二个过程,使用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等  
 
新《企业财务通则》(2006)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购买住房、支付物业费等支出;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此外,对于惠及全部或部分职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职工旅游费、节日慰问费、职工困难补助等,由于是用于职工个人,所以也是禁止企业承担的。

7. 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1、新准则规定要计提工资及福利费,与职工相关的支出都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2、计提时: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3、支付工资时,发放福利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
(为本公司产品的,要确定收入并按公允价值计税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8. 福利费可以计入成本吗

福利费不可以计入成本。职工工资福利费列支的所有费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进项税。依据我国相关税法的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一、增值税抵扣需要注意什么?
1、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是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之一,也是进项税额抵扣的形式条件之一,但是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属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情形也不能进项税额抵扣,如企业租用一辆大客车专用于职工上下班班车,租车费用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属于用于集体福利购进应税服务,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自行购买用于办公场所的装修材料,即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属于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购进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2、只有专用发票才能抵扣进项税额
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凭证不仅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还包括:1.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2.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3.农产品收购发票;4.农产品销售发票;5.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外贸企业);6.税收缴款凭证。
3、跨年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认证抵扣
根据相关规定,本年取得的进项发票不是必须在本年度内认定抵扣,而是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认证抵扣就可以。此期限可以跨年。
4、过了180天未抵扣进项税额,就不能再抵扣了
因客观原因导致增值税抵扣凭证未按期申报抵扣的,详细说明原因,经审批后仍可抵扣。客观原因包括:企业办税人员伤亡、突发危重疾病或擅自离职,未能办理交接手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增值税扣抵凭证未按期抵扣。
5、不知税控机以及技术服务费可以全额抵扣
纳税人安装使用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可凭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专用设备包括:金税盘(税控盘)和报税盘。已缴纳的技术服务费也可以全额抵减。
6、办公用品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办公用品比较特殊,虽然不是直接去生产产品的,但是办公使用属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所需,所以可以理解为间接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用转出。
7、损失报废的进项税额都需要转出
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进项税额需转出。但是,如果是自然灾害、市场原因造成货物报废处理的损失,进项税额无需转出。
8、免税项目的进项税额无需转出
企业如果同时有增值税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需分别核算进项税额,用于免税项目的进项税额需转出。也可先按照比例抵扣进项税额,年底再清算调整。
9、视同销售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
视同销售项目,除不得抵扣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外,如将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用于投资,进项税额可照常抵扣!
10、进价高于销售的价格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不能抵扣及转出的情形,进价高于销售价格不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但是销售货物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
11、对既有增值税应税业务,又有非增值税应税业务,无需按比例抵扣
对既有增值税应税业务,又有非增值税应税业务,要合理划分应税项目与非应税项目,准确计算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营改增”纳税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当期全部营业额)。
12、营改增后应税服务与货物劳务进项不能混着抵扣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没要求应税服务与货物劳务分开各算各的抵扣,但在财税(2013)106号中有一项特殊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有应税服务的,截止到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13、企业在税务稽查中被查补的税款和滞纳金不能抵顶企业现有的留抵税额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公司可用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应补缴增值税款和滞纳金,但不能抵减罚款。
二、增值税发票的领购
一般情况下,企业刚开始领用的发票数量是25张,若不够用,可申请增量或增版。
增量:适用于金额不高,但是开票量大的公司,如:小商铺。
增版:适用于客单价高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金额大,但开票量相对较小。
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一)会计核算不健全,即不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者。
(二)不能向税务机关准确提供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数
据及其他有关增值税税务资料者。上述其他有关增值税税务资料的内容,由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确定。
(三)有以下行为,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而仍未改正者:
1、私自印制专用发票;
2、向个人或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买取专用发票;
3、借用他人专用发票;
4、向他人提供虚开的专用发票;
5、未按本规定第五条的要求开具专用发票;
6、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
7、未按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申报专用发票的购、用、存情况;
8、未按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四)销售的货物全部属于免税项目者。
有上列情形的一般纳税人如已领购使用专用发票,税务机关应收缴其结存的专用发票。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包括视同销售货物在内)、应税劳务、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应税项目),必须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
下列情形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的烟、酒、食品、服装、鞋帽(不包括劳保专用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销售免税货物不得开具专用发票,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