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推“升级版” 下半年将多策连发

2024-05-05 20:11

1. 国企改革推“升级版” 下半年将多策连发

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出“升级版”举措。记者了解到,深化混改的实施意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等多项政策正在制定,有望在下半年出台。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升级增容,或推出负面清单,“混改+优先股”、员工持股等成重要实现形式。与此同时,国企将进一步优布局、调结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资本市场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将成为热点题材,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这一判断和部署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为国企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但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必须突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积极鼓励探索尝试创新,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企只有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大支撑。三年行动承前启后,是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升级版,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向记者表示,会议释放了两方面的关键信号:一是用三个坚持,明确了改革的原则与要求;二是提出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方向。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将进入加快推进落实的新阶段,将推出升级版的改革举措,以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二轮混改启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拟向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平台合计募集156.56亿元,山东公开40家国企混改项目……作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近期国企混改落地提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此前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要深入推进已经公布的四批2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将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以此打造混改政策升级版。
“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后,该意见将进一步加速制定,有望尽快出台。”朱昌明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从重要领域试点向其他领域国企扩围,同时优先股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混改+优先股”可能成为今后的选项,而员工持股也将获支持,成为混改重要实现方式。此外,混改企业将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刘兴国认为,未来混改深化将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混改提级,即进一步向国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包括向央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二是推出国企混改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外实现国企混改全覆盖;三是加快建立混改企业监管新模式,并在混改企业全面推进落实市场化导向的综合性改革。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赵辰昕表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意见正在各部委征求意见,需要与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编制的“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协同,预计将在下半年出台。
刘兴国认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紧紧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来深化推进。未来的国有资本布局,要通过并购重组、投资进退,更多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现代先进制造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行业等重点领域;要通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来促进国有企业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弱项,这意味着优化调整需要围绕创新资源的整合来实施。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资本将进一步调结构、优布局。”朱昌明称,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安排,今年要在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中更加突出主责主业。同时,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研究启动炼化业务整合,继续抓好煤炭等去产能工作。此外,在调结构优布局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相关工作已在展开。例如,目前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第一批试点正在推进,整合后中国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将在甘肃等5省区形成“一家央企一个省区”的格局。
地方国企重组也在提速。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和所属各级子公司转让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今年“腾笼换鸟”项目净回笼资金完成100亿元……近日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实施意见》提出这样的目标。
资本市场无疑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在刘兴国看来,资本市场可以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帮助国企通过发行股票完成混改和实现资产证券化,进行并购重组以完成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未来资本市场的热点题材预计有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
朱昌明也判断,下半年资本市场将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首先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混资本、引战投和员工持股的定价问题;其次,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加速,注册制改革将为国企混改提供广阔的资本市场空间;此外,资产重组进一步加速,腾笼换鸟,恢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发展活力。

国企改革推“升级版” 下半年将多策连发

2. 央企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国企改革新动向,你认为国企应该怎么改?

央企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出了国企改革的新动向,个人认为国企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铁饭碗性质,把企业做的更活一点。央企作为我国行业的领头羔羊,它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暗示着企业发展的机遇。最近我们从新一次会议上看出国企即将迎来新的改革,你对这次改革有什么期望呢?
 

很多人都说进了国企就是拥有了铁饭碗,挤破了头地想要进入国企工作。虽然竞争很大,能进入国企的人员能力都不差,但是事实上许多人进入国企之后各种偷懒混日子,不干实事,这也就造成了国企的弊端,工作效率不高。一些人对此存在很多的不满,毕竟自己努力工作,最后跟那些啥都不干的人几乎拿一样的工资,太让人不甘心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国企改革,一定要好好地改变自己的制度,首先“铁饭碗”这种性质是一定要有所改变了,这样才能够减少内部人员的不满,适当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很有好处。国企要更加地往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业绩进行人员提升,工资发放等等。
 

国企是更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抛弃一些繁琐的无用的工作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人民创造更多利益。把企业做大做活,不再拘泥于陈旧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及时地把握更多机会,更加进步。国企改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3. 国企改革提速见实显效

当外部的呼声与内部的动力彼此融合时,国企改革正在加速进入重点突破见实显效的新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表示,本钢用两年时间,在内部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到了良好成效,从本钢实践看,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十分必要,混改也是辽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经济结构问题和企业活力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混改的面更广、力度更大、政策更宽松。他呼吁,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要从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机制、结构等问题,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强调,在混改的过程中,“混”只是手段,“改”才是目的,要改变“一混就灵”“一混了之”“重混轻改”的错误认识。要把握好引资本与转机制、产权多元化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在5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制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使混改在整个国资国企改革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突破口和“牛鼻子”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此前下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基础上,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企业, 探索 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探索 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表示,上海国企在“混”的面上已经很广,接下来要更加强调“改”,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以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或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今年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或意味着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到由点及面的全面推进阶段,以激发企业活力为目标的混改、 科技 创新、董事会制度等会成为当前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国有企业的改革重心或已逐步从处理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转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 科技 创新,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的新阶段。

国企改革提速见实显效

4.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主讲:吴刚梁  
    去年有一家企业邀请我去讲国企改革。讲课之前,公司的组织人事部经理先和我沟通了一下讲课的事情。她跟我说,现在上面对国企改革督促得很厉害,我们不能一点动作没有,至少得先给中高层搞些培训吧,算是改革动员了。但是,国企改革方面的老师很不好找。她说啊,不瞒您说,此前搞过两次培训,由于没有找对老师,效果都不太好。 
         所以他们对国企改革的理解,还真不一定比咱们国企员工更强在哪里。其实这些年国企员工的素质和以前不一样了,中高层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说实在话,不好糊弄的。 
    果然如此。她告诉我,第一次她们请来了一位经管学院的院长。院长讲得太宏观,落不到国企改革实际问题上去。这还不要紧。这位院长在课上说,国企就是市场经济的怪胎,国企天然效率低,效益好的国企都是靠垄断,国企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真正实现市场化经营,国企改革只有一条路,就是把它们彻底私有化,可是,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愿意啊,所以国企改革本身是无解的。 
    据说当时公司几位领导在下面听得挺尴尬的。大家一合计,觉得这个院长满脑子都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让他讲课不合适。 
    于是公司吸取教训,第二次去马克思主义学院请了一名老教授。这位老教授正好相反,他讲了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优越性,说国有企业创造了各种辉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刚开始大家还得挺带劲的,但不久这位老先生话锋一转,说现在我们的国企被改得“四不像”,说我们的改革不能中了西方的圈套,以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才是真正的国企,为什么非得改制呢?他说自己还注意到现在竟然有人提出“管资本”,国有资产怎么能变成剥削工人的资本呢?搞混改是变相私有化,把国有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是违宪的,是别有用心的。坐在下面的领导听得后背又开始冒汗了。 
    她这么一说,我很能理解她们的苦衷。于是我安慰她说,你放心,这次你们来找我,总算找对人了。我知道,这类培训,老师还是应该尽量少讲一些个人观点,多讲一些中央政策。 
      前面我讲的例子,一个是全盘私有化,可以看作是“右”的路线;一个回归“国营企业”,是“左”的路线。那两名教授就是分别走了两个极端。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个人的观点大概就中间偏右一些。有人说你这是中庸之道,你就是一个和稀泥的。但我要说,走中间路线也是一种立场,不是说走极端、发表一些奇谈怪论才叫有立场,有鲜明的观点。 
    而且你会发现,我的立场、观点和这一轮国企改革思路也是总体上比较一致,所以我讲解国企改革政策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阐述我个人的观点,当然有一些我不认可的地方,我也都指出来了。实践中,我发现有很多干得比较出色的国企领导人员也和我的立场差不多。他们身上更有一股企业家精神,比那些喊空口号的理论家强多了,所以这也体现出一种务实高效的精神。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国企改革为什么不能走极端。事实上,我研究了国企改革这么多年,发现中间路线更符合客观规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相反,全盘私有化或者“开倒车”,根本就没有出路。 
    比如说全盘私有化,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现在也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国企,其中不少国企也是在竞争领域。只是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国有企业经济比重极少。就连军工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就是有私营企业去经营。在我们国内,我们最大的国情就是咱们是一个 社会 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全盘私有化是不可能的。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办国企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善工业体系,追赶发达国家。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也都是依靠国企和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起飞的。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们目前国有企业体量这么大,即使你想把竞争性领域都私有化,你卖给谁?首先不能把它们都卖给外资吧,否则他们就可能控制咱们的经济命脉。世界上很少国家会这么做。那能不能卖给民营企业家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他们的原始积累还不够,掏不出那么多钱来买,总不能白送吧,那是国有资产流失。 
    再说,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怎么样,家族化严重,公司治理还不如国有企业规范,他们搞搞小企业可以,要搞大企业恐怕也够呛。 
    从另一个角度看,咱们现有的央企国企规模大,管理相对规范,它们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竞争领域市场主体“小、散、弱”以及外资控制的局面。所以现阶段国企还有存在的理由。 
    总之,全盘私有化是不现实的。我认识一些智库专家,他们确实很有才气,而且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点我个人是很佩服的。当然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说“私有化”,而是强调“民营化”,但总体上,他们脱离现实约束条件谈改革。我敢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不会有用武之地。 
    我们再分析另一个极端,就是反对市场化改革,留恋旧体制,抱残守缺。这方面的学者也不少。其实我有时候也挺羡慕某些人,他们不需要花费心思研究国企怎么改革,只要把《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著作背熟就可以吃一辈子饭,只要哪天看你们搞改革不顺眼,就给你扣一顶帽子,说你否定公有制啊,说你否定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说你搞全盘西化啊,你还没法好好跟他们讲道理。 
       他们的问题是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无视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理解我们国企面临的现实困难。我们知道,过去全民所有制企业这种僵化管理体制,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 
    有人说,国营企业年代工人地位高、福利好。但是他们没想想,当时能进国企的,占人口多少比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通过剪刀差支持国企发展,他们享受了同等的福利吗?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机会进入国企工作,享受那么好的福利,那我非常支持那种旧体制,国企也没有必要改革。可是,现在全国的国企员工不到6000万人。 
    所以,国企的好福利必须靠自己创造效益,而不能靠吃财政饭,也不能靠特殊的政策,靠其他群体去支持与补贴,这样对大多数人不公平。必须搞市场化改革,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打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年代那样躺在政府的怀抱过日子。 
       有学员听到这里,可能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不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第六部分内容,尽扯这些没用的干嘛?各位,第六部分讲的就是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所以你首先必须理解这里所说的“公平竞争”是什么意思。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国企与其他企业实现公平竞争。这里就必然涉及到国企改革的路线是否正确的问题,太左或太右都不可能实现公平竞争。 
    回顾一下40多年的国企改革历程,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改革就是坚持了两个东西,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经常市场化。所以国企改革的本质,就是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解决政府如何办企业这个世界性难题。 
    另外,我们现阶段搞国企改革,还不是说只要把国企搞好搞活就行了,让国企员工过上好日子就行了,还要考虑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考虑其他群体的利益,比如民营企业的 健康 发展。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还要引入外资企业,国企还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加入CPTPP这样的自贸协定,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对我们国企改革也有一些要求。 
    总之,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国企改革,我们要跳出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部门来理解国企改革,这是改革的外部压力。 
     欢迎您继续阅读下一节: 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 
     第七部分目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01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本节)  02 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  03 国进民退 vs 国退民进  04 竞争中性原则  05 CPTPP与国企改革  06 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  07 规范国企补贴方式
    注:本节内容摘自吴刚梁课程《深度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5.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解读背后原因是因为经济萧条吗

您好,因为经济萧条有是有一定影响的。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把上市作为主要形式。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支持混改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经理班子成员达到一定数量。大力推行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三是优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足用好股权和分红激励、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种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鼓励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摘要】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解读背后原因是因为经济萧条吗【提问】
您好,因为经济萧条有是有一定影响的。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把上市作为主要形式。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支持混改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经理班子成员达到一定数量。大力推行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三是优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足用好股权和分红激励、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种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鼓励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回答】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解读背后原因是因为经济萧条吗

6. 国企改革将继续提速吗?

多位国企改革专家都认为,央企利润刷新了历史纪录,正是因为多项国企改革的落地和改革红利开始释放的信号。作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国企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也在上半年有了实质性的提速。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央企重组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要加大力度,通过推动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扎实推动中央企业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和重组整合,先后完成了20组38家企业的重组,中央企业的户数调整至96户,重组整合取得积极成效。彭华岗说,前一段时间国资委专门召开了央企重组整合座谈会,重组不仅仅是两家企业发布消息就完成了,它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内部的管理整合、文化整合、资源整合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步伐,彭华岗表示,一是重点围绕国家战略落实,继续推动集团层面重组。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通过重组整合加快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二是重点围绕央企整体资源效率提升,深入推进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推动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三是重点围绕协同效应发挥,切实加强重组后的内部整合融合。

7. 2015年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相关受益股有哪些

比较强势的国企改革 相关受益股有:


2015年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相关受益股有哪些

8. 今年国企改革是一个高频词,那么国企将如何改革?

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

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在培训工作方面,投入较少,培训的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2.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经济效益,造成新的浪费和污染。还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国有老企业由于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给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老企业形成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攀比使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在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当中不够周密严谨,从个人角度来看,职工如何自强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获得一席之地,适应竞争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年龄老化,他们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与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距离。另外贫富差距社会失衡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扩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还不能保障充分就业。一些员工的心态不平衡就演变成了情绪的波动,直到聚集上访,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