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价上行“疯涨”难再现 乳企奶源争夺暗流涌动

2024-05-06 07:27

1. 奶价上行“疯涨”难再现 乳企奶源争夺暗流涌动

 在经历了漫长的下行周期后,国内的原奶产业从2018年下半年转入上行周期。调查发现,与2013年、2014年上一轮疯涨的奶价相比,本轮原奶价格上行相当温和,在进口大包粉的平衡之下,再难出现上一轮奶价疯涨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随着乳业消费的增长和奶牛存栏的下降,乳企之间的奶源争夺开始暗流涌动。
       疯涨难再现 
    进口大包粉供应充足 
   虽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奶价就开始不断上涨,但洛阳市华丰奶牛养殖场的郭大姐却并没有那么欣喜,郭大姐介绍,她向当地的一家乳企交奶,而目前鲜奶的收购价是3.58元/公斤,而且这个价格还不包含运到厂里的运费。
   郭大姐说:“3.58元/公斤的收购价格相比之前上涨得并不算多,而同村向蒙牛、伊利交奶的养殖场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大企业虽然要求严格,但是目前收奶价格已经涨到了4.1元/公斤,整体涨幅也在1成多些。”
   在产奶大省河北,河北省乳价协调委员会几天前刚刚举行了今年三季度的协商会。河北奶协秘书长袁运生表示,今年三季度河北省的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为3.84元/公斤,最低不低于3.56元/公斤,目前奶价总体在3.7元/公斤。而同期2018年三季度,奶价参考价区间为3.5—3.8元/千克,最低不低于3.4元/千克。
   相比于上一轮奶价的大起大落,虽然个别地区依然有抢奶现象,但本轮奶价整体上涨明显温和。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国内奶价冲高3.61元/公斤后,从3月份开始,生鲜乳收购价格一直处在季节性下行阶段。5月份奶价回落至3.53元/公斤,近期奶价又有所上升,6月第三周为3.55元/公斤,同比上涨4.4%。
   而在2013年开始的上轮周期中,国内原奶价格暴涨暴跌,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从3.2元/公斤一年内冲高至4.3元/公斤,企业间上演抢奶大战,部分热门区域的原奶收购价格被炒高至6元/公斤。
   在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看来,2013年的那轮暴涨有其特殊性,当时一方面恒天然2013年遭遇乌龙事件,大包粉出口暂停,导致国内市场库存不足;另一方面2008年之后,遭遇重创的国内奶牛养殖尚未恢复,两者叠加导致市场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原奶价格已经进入2—3年的上行周期,但进口大包粉供应充足,奶价暴涨的可能性并不高。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中国进口大包奶粉52.43万吨,同比增加28.7%。
   奶业专家豆明分析认为,目前大包粉价格和国内奶价的联动越来越明显,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贬值影响,5月进口大包粉均价为3212美元/吨,与1月相比上涨14%,折算生鲜乳价格3.47元/公斤,接近国内同期生鲜乳价格。这也导致5月大包粉进口增速下滑到5.4%,而前四个月都是中高双位数的增幅。
   在豆明看来,下一阶段,随着新西兰2018/2019奶季结束,进入枯奶季,下一季产奶高峰将出现在十月,进口奶粉新的供应季将在11—12月。进口奶粉遭遇气候异常等因素造成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热应激导致原奶产量减少加剧,双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原奶价格上涨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加。
    奶源暗战开 
    现代化原奶企业成重点 
   尽管进口大包粉对国内原奶供应形成补充,但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鲜奶制作的高端乳品更受到市场追捧,也加大了国内主要乳企对于优质原奶的需求,进而在优质奶源争夺上暗流涌动。
   有国内乳企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的日收鲜奶总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总体增幅在13%到15%之间,而因为目前国内优质奶源有限,所以两家企业也在加快对上游奶源的控制。
   在2014到2018年的那场乳业大调整中,中小养殖户纷纷出局,大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目前奶价已上涨一年,养牛再度开始赚钱,但养殖热情恢复缓慢。
   中国奶业协会6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625万吨,同比增长2.0%,而养殖户数持续减少,2019年3月,奶站所涉及的养殖(场)户环比减少0.2%,同比减少21.7%。
   另一方面,2018年国内荷斯坦奶牛总数下降到472.25万头,而今年前3个月,奶牛存栏量尚未摆脱下降趋势,奶站涉及奶牛存栏环比减少0.6%,同比减少4.8%;成母牛存栏环比减少0.4%,同比减少4.2%。环保因素和养殖效益较差是奶牛存栏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局面下,拥有大量奶牛的现代化原奶企业成为乳企紧盯的重点。
   2018年初,蒙牛率先动手完成了对现代牧业的收购,彻底掌控了现代牧业的奶源,现代牧业拥有规模化牧场26个,存栏数高达23万头。而在2018年底,蒙牛又通过收购下游公司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圣牧的掌控,后者拥有存栏数11.2万,也是国内最大的有机原奶供应商。
   业内人士表示,伊利也在收拢大型原奶资源,称目前赛科星和中地乳业的原奶已经主要出售给伊利,未来不排除有股权合作的可能。
   资料显示,由蒙牛原总裁杨文俊掌控的赛科星2018年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93%的收入来自原奶销售,根据计划,赛科星希望在未来5年内形成20万头的存栏规模。从销售客户构成上看,2018年赛科星的客户主要是蒙牛和伊利,分别占39.96%和37.12%。中地乳业则拥有6.5万头荷斯坦奶牛,客户结构与赛科星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有所有的乳企都有快速并购的上游企业的能力,而随着优质奶源争夺加剧,出于奶源安全和品质的考虑,更多乳企选择开始自建牧场。
   据了解,2018年开始,君乐宝乳业下属的乐源牧业在河北投建了2个大型牧场,其中一个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设计规模为5000头;另一座位于邢台市威县,设计规模为10000头。君乐宝乳业对此回应表示,公司已在多地自建10个大型现代化牧场,奶牛存栏量约6万头,年产奶量约27万吨。下一步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君乐宝奶粉及高端乳制品的用奶需求,牧业在未来5年内牛群规模预计达到7.5万头,年产原奶41万吨。在提升自给率的同时,进一步采用“种养结合家庭牧场”的模式,推动中小型合作牧场升级改造增加优质原奶供给。
   2019年6月11日,贝因美也发布公告称与河北康宏牧业合作,双方成立一家注册资金为1.3亿元的合资公司,在黑龙江安达牧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在黑龙江的奶业资源,保证自有奶源供应。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在2013年之后,由于奶价的剧烈波动,不少中小规模乳企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改用大包粉代替原奶生产产品,而目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端乳制品大多以高质量原奶为基础,又倒逼企业重视奶源建设。自建牧场虽然可以解决高端产品的奶源问题,但牧场属于重资产,投入较大,目前经营不佳的中小区域乳企难以承受,这也将加速中小乳企和大乳企的分化。
    (栾立) 

奶价上行“疯涨”难再现 乳企奶源争夺暗流涌动

2. 我国现阶段乳制品类上市公司有哪些?(希望回复尽量全面一点)多谢!

你好!
目前中国乳品类上市公司有:ST伊利(600887)、光明乳业(600597)、三元股份(600429)和皇氏乳业(002329),这些公司的股票在上交所上市;蒙牛乳业(02319)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也涉及乳业相关领域:
新希望(000876):乳业是该公司3大主营业务之一,与饲料、猪肉制品并驾齐驱;
新农开发(600359):持有新农乳业公司75%的股份,而后者是一家集乳牛饲养、乳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乳业企业。
华资实业(600191):投资大型奶牛养殖、育种中心。
维维股份(600300):拥有“天山雪”乳制品的商标,在以豆奶粉生产销售为主业的同时,涉足乳制品的生产、销售

3. 关于乳制品行业的一些问题

美国、欧盟规定牛奶每毫升细菌不能超过10万了,蛋白质含量3.0克以上。中国新规定标准是细菌每毫升200万个,蛋白质2.8克。
    并不一定说国外的牛奶有多好,只是国外对于牛奶的标准要高点,拿加拿大来说,他们国家不卖奶粉,婴儿配方奶只让宝宝吃到18个月,所有鲜奶,包括脱脂、全脂、半脱脂等都是在冰柜里出售,没有类似国内的“利乐砖”,也没有不需冷藏的瓶装鲜奶。他们的牛奶据说只比白开水浓一点,这才是真正的牛奶。所以,你是买不到正宗的国外牛奶的。
    其实你并不需要如此担心,国内的牛奶还是可以的,像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光明,雀巢,旺仔,三元,完达山等等啊,都是很不错的。

关于乳制品行业的一些问题

4. 乳品的中国乳品行业

中国乳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纵观以往喧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其焦点一直围绕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等方面,但2007年竞争的话题显然已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含量,也更加侧重功能性。中国乳业已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针对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从“有奶喝”转为“喝好奶”的需求日益强烈,竞争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低端的价格大战走向高端的技术、产品比拼;从原始的广告战、价格战变为对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差异化竞争。随着中国乳业的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已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较为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自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发,国产乳品面临严重的消费信任危机。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乳品行业始终被丑闻所缠绕,从早先的还原乳到现如今的乳业新国标,从毒奶粉造出来的大头娃娃到吃死人的三聚氰胺,国产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

5. 中国乳业实力榜中21家乳企总营收超3500亿了?

中国乳业实力榜中21家乳企总营收超3500亿了。
2019年,中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销售收入、产量等方面逐渐回暖,业绩成良性表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为2537.7万吨,同比增长5.8%。A股及港股的21家上市乳制品企业全年合计总营收为3,535.12亿元人民币。
其中,年营收排名前5的头部乳企均入围“百亿阵营”,全年营收排名分别为伊利股份(600887,SH)902.23亿元,蒙牛乳业(02319,HK)790.3亿元,光明乳业(600597,SH)225.63亿元,中国飞鹤(06186,HK)137.22亿元,健合乳业(01112,HK)109.25亿元。

扩展资料
2020年一季度伊利营收超越光明2019年全年水平:
2020年一季度,伊利营收已超越光明去年的全年水平,其增速达17%,而光明增速仅为5%。与此同时,中国飞鹤以相差不到百亿的营收位居排行榜第四。
从企业3年内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方面来看入围“百亿阵营”的企业,其中,蒙牛和飞鹤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3.86%和113.18%,而伊利与光明的复合增长率仅为7.03%和0.35%,健合乳业的复合增速则为-1.51%。由此可见,光明虽长年稳居第三,但其市占率增长上却有些不尽人意。

中国乳业实力榜中21家乳企总营收超3500亿了?

6. 2020年-2021年的乳制品行业的全年的产量和销量,还有2021年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排名

2020年-2021年的乳制品行业的全年的产量和销量,还有2021年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排名

您好亲,2021年蒙牛市场份额为28.8%。

作为国内乳业两大巨头之一的蒙牛,在2021年中期获得亮眼的业绩表现,特别是鲜奶、奶酪等高端线产品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蒙牛乳业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期内收入达459亿元,同比增长22.3%,利润达29.5亿元。2021年蒙牛市场份额为28.8%。由于该业绩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财报公布后,蒙牛乳业股价高开3.54%,随即股价一路攀升,最高涨7.65%。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摘要】
2020年-2021年的乳制品行业的全年的产量和销量,还有2021年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排名【提问】
2020年-2021年的乳制品行业的全年的产量和销量,还有2021年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排名

您好亲,2021年蒙牛市场份额为28.8%。

作为国内乳业两大巨头之一的蒙牛,在2021年中期获得亮眼的业绩表现,特别是鲜奶、奶酪等高端线产品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蒙牛乳业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期内收入达459亿元,同比增长22.3%,利润达29.5亿元。2021年蒙牛市场份额为28.8%。由于该业绩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财报公布后,蒙牛乳业股价高开3.54%,随即股价一路攀升,最高涨7.65%。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回答】
我是需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是一家企业的【提问】
我是需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是一家企业的
您好亲,根据投资者调研信息,2020 年,新希望乳业华东市场区域增速约为20%,在华东区域市占率有所提升,并对光明乳业“大本营”上海市场立定了较高的增速目标。



在产品策略上,2020年4月,光明乳业推出保质期达15天的超巴产品“新鲜牧场”,推进“新鲜全国战略”,快速渗透全国二三线城市


2020 年,新希望乳业华东市场区域占有率为20%。新希望乳业,新希望集团旗下的集团化乳品企业,中国最具活力与创新的企业之一,短短十几年,立足西南,并在华东、华中、华北、西北深度布局,构建了以“鲜战略”为核心价值的城市型乳企联合舰队。

截止2020年年底,公司旗下有46家控股子公司、15个主要乳品品牌、16家乳制品加工厂,13个自有牧场。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回答】

7. 非上市公司乳制品制造行业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

亲您好,非上市公司乳制品制造行业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从我国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企业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其中广东省乳制品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最多,同时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份企业数量也相对集中。目前,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代表企业中,伊利乳业、光明乳业、三元股份等业务规模较大。2021年伊利股份业务收入超过950亿元。【摘要】
非上市公司乳制品制造行业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提问】
亲您好,非上市公司乳制品制造行业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从我国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企业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其中广东省乳制品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最多,同时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份企业数量也相对集中。目前,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代表企业中,伊利乳业、光明乳业、三元股份等业务规模较大。2021年伊利股份业务收入超过950亿元。【回答】
相关资料: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内蒙古、上海等地区发展较为迅速,以内蒙古为例,上游奶牛养殖牧场圣牧、赛科星、优然牧业以及中游乳制品生产企业伊利、蒙牛等均位于内蒙古.【回答】

非上市公司乳制品制造行业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

8. 乳业巨头扩张加速行业“内卷”新乳业突围

 中国乳业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内卷”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行业两大巨头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在奶源、生产基地等布局逐步完善,开始加速进入低温鲜奶领域,打破了以往全国乳企和区域乳企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市场格局。
      乳业“内卷”加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两大全国化乳企伊利和蒙牛,与区域乳企虽然存在市场重合,但却整体呈现一种共存格局。
   此前,全国化乳企的奶源布局主要在北方,远离销地,产品多以常温为主;而区域乳企则围绕城市市场,主要以低温鲜奶产品为主。但从2019年开始,这一市场平衡却被打破。随着全国化乳企的奶源布局不断向南扩展,加上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两大全国化乳企纷纷推出低温鲜奶业务。
   一方面,全国化乳企利用自身在品牌和渠道上的优势,与区域乳企进行激烈的渠道和价格战;另一方面,全国化乳企利用自身在北方奶源上的优势,不断推动产品关键指标如蛋白、乳钙等升级,试图在产品数值上对区域乳企形成产品领先优势。众所周知,国内南方奶牛养殖的难度大,同指标下,南方区域乳企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区域乳企和全国化乳业的业绩增速也拉开差距,2021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87.3亿元,同比增长23%;同期蒙牛乳业实现收入884.6亿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42.6%,而多数国内主要区域乳企的业绩增速相对较低或仅与两大巨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两大全国化乳企还有进一步产业南下的计划。
   2021年,蒙牛在武汉投资20亿元,建成了全球最大低温单体工厂,华中之外,将覆盖东南、华南、西南市场。伊利则加速在华北地区的布局,除了在山东大规模兴建万头牧场外,今年5月,伊利集团计划在沧州投资152亿元,建设日处理生鲜乳4000吨、年产150万吨、全球规模最大的乳制品加工基地。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随着全国化乳企产业基地不断南下,会加速对区域乳企根据地市场的渗透,下一步区域乳企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重建差异化 
   对于区域乳企而言,在鲜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如何重建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则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而面对市场竞争的变化,新乳业(002946.SZ)也成为区域乳企突围中的一个特殊样本。
   在传统的产品和渠道竞争之外,新乳业采取了更加主动的并购战略,并在2021年推出了“鲜立方”战略和三年倍增计划,通过数字化、并购整合、消费者运营、持续的产品迭代等方式搭建复合式的立体竞争生态来重建差异化。
   2021年,新乳业实现收入约90亿元,增长32.9%,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区域乳企中业绩增速领先,其中根据地西南市场实现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7.3%,在鲜奶“战事激烈”的华东市场,新乳业实现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了29.9%。
   财报显示,2021年新乳业的鲜奶业务同比增长35%。在业内看来,新乳业的增长与其低温产品的差异化密切相关。
   在目前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鲜奶业务上,市场上主流的鲜奶产品多以短保(7天左右)和长保(15天左右)产品为主,新乳业推出了“24小时鲜牛乳”,产品货架期不超过24小时,这和传统低温鲜奶保质期7天卖5天产生了很大的差异。2021年新乳业高端、超高端低温鲜奶产品实现了约50%的增长。
   而在低温酸奶领域,新乳业则转向 健康 化、控糖细分、功能型和休闲零食等属性开发新产品。
     比如2021年,新乳业在网红益生菌酸奶产品“活润”晶球酸奶基础上,进一步推出零糖晶球、肠胃双护双晶球新品,当年销售同比增长了113%。新乳业2021年新品销售收入整体贡献超过10%。
   据新乳业总裁朱川介绍,每年七八月份新乳业会开新产品的研讨会确定未来产品方向和重点,今年新乳业的新品研发方向将向进一步向产品功能化、精准营养、先进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新乳业产品创新战略的背后,与新乳业在上游奶源的一系列并购投资有关。
   区域乳企背靠一二线城市,奶源供应一直是难点。在这一轮低温鲜奶竞赛中,新乳业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提前对上游原奶产业进行布局。2019年以来,新乳业先后参股现代牧业、澳亚牧业,收购了宁夏夏进乳业,并在甘肃和青海投资了2个新的万头牧场,也让新乳业与全国化乳企的原奶供应水平保持一致。
      下一轮竞争是生态? 
     因此,在完成了公司、工厂、牧场的一系列布局调整就位之后,新乳业的管理层将下一个竞争的重点,放在新生态的构建上。
       而在数字化运营上,新乳业2021年电商收入增长80%,并实现了1000万数字化用户的突破。
   在席刚看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企业具备了与用户直接建立联系的能力,下一步要将两者融合,更及时的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柔性供应链提前拦截消费者需求。
   为此,2021年1月,新乳业宣布以2.31亿元收购国内酸奶茶饮品牌“一只酸奶牛”的60%股权,并在2021年先后投资了植物基饮品一番植、甜品酸奶品牌达芬奇等,希望借助产业下游更直接的洞察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区别于此前区域乳企不断并购,以壮大收入体量和规模,与全国化乳企抗衡的“聚沙成塔”模式,新乳业在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外,希望在小区域市场与全国化乳企形成“微生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