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融行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2024-05-17 17:59

1. 金 融行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从行业趋势来说,未来的行业竞争一定是基于数字化核心能力的竞争;从标杆借鉴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已经为标杆企业带来价值,并且标杆企业未来将继续加大数字化投入;从战略牵引角度来说,数字化是连云港金控战略落地的必要支撑;从内部需求来说,企业治理和业务发展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数字化的迫切需求。


因此,连云港金控选择携手AMT,共同开启数字化转型征程。



连云港金控的数字化规划要实现三大目标:引领战略、达成共识、规避风险


引领战略落地


以集团战略引领数字化建设方向,以数字化建设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通过对连云港金控愿景和战略目标的解读、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分析,明晰集团发展对数字化能力的要求是什么、数字化建设的方向是什么,以此保障战略目标有效落地。


达成变革共识


通过规划过程中的交流、培训、成果宣贯,积极促成各层级、各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变革共识。


战略决心:数字化转型需要坚定持续地投入,且一定会涉及到企业文化、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重构与变革。


组织保障:数字化转型不仅仅需要专业的IT人才,更需要新型人才,例如金融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等等。


绩效配套:需要针对各业务与职能部门设定数字化转型KPI考评体系,保障变革力度。


规避建设风险


通过规划中的投资估算,避免前期盲目投资;通过应用蓝图和需求分析,避免建设与业务偏离;通过技术路线规划,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本次合作中,AMT将通过数字化现状评估分析、数字化蓝图规划、数字化建设路径设计、数字化治理规划以及辅助核心系统建设项目立项等工作,帮助连云港金控实现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生态化。


您有任何管理和数字化转型问题,都可以私信。我们将即时为您解答,或预约专家进行一对一沟通。

金 融行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2.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2022)

   大纲目录  
     一、数据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    1.1 什么是数据智能?  1.2 构建数据智能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平台.  1.3 “数据智能”崛起的背景和发展特点  1.4 “数据智能”下的产业赋能实践和趋势  
     二、数据智能下的金融嬗变    2.1 传统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2.2 数据智能下金融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特点  2.3 数据智能金融场景图谱和代表企业  
     三、数据智能下主要金融场景和案例分析    3.1 信贷风控场景  3.2 金融营销场景  3.3 第三方支付场景  3.4 供应链金融场景  3.5 保险 科技 场景  
     四、数据智能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和趋势展望    4.1 大数据是智能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  4.2 数字智能金融发展的趋势展望  

3.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多位监管部门人士和专家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 科技 的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推动了整个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也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需从多方面加以应对。此外,还需加强监管 科技 应用,用 科技 手段来监管 科技 。
  
 大数据是金融服务的基础
  
 从金融和 科技 的关系看,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 科技 正从外在的辅助支撑变成内在的改造力量,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颠覆性 科技 在金融中的创新应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金融服务供给的方式。
  
 “市场一般将金融 科技 概括为‘ABCDE’:A是指人工智能,B是指大数据,C是指云计算、云存储,D是指分布式记账、区块链,E是电子商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在“ABCDE”中,大数据最为重要。它是所有 科技 的支点,也是金融服务的基础。人工智能、云存储、分布式记账和电子商务都离不开大数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金融智能化是金融 科技 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金融智能化代表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广的生产要素内涵,是金融 科技 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必然方向。目前,围绕人工智能,我国已经将一批金融 科技 产品投入试点,相信将来我国可以在金融智能化的顶端占据一席之地。
  
 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易纲认为,金融 科技 发展和大数据运用推动了整个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同时也造成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鸿沟等问题。
  
 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看来,金融与 科技 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金融产品、再造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也改变了金融运行机理,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比如,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从内部专网转向互联网,大量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同时,部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对数据泄露环节和危害认识不到位,而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手段却不断翻新,从面对面诱骗到远程网络攻击,从木马病毒到“短信嗅探”,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业务交叉风险也不容忽视。范一飞称,金融 科技 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普遍,多种业务交叉融合,导致风险交织复杂、难以识别、外溢加剧。从隐蔽性来看,一些金融 科技 创新产品通过粉饰包装,增加了金融监管界定和识别的难度,使风险隐蔽性增加。业务交叉风险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稳健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金融管理部门穿透式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带来了严峻挑战。
    
 提高监管 科技 水平
  
 易纲认为,针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鸿沟等问题,应从多方面应对。一是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该透明的一定要透明,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严防隐私和商业秘密被滥用。二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四是要保留传统的、有效的金融交易渠道和服务方式。
  
 范一飞表示,要固本强基,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比如,优化数据治理。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加强数据标准、数据模型、资产目录建设和管理,理清数据权属关系,做好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的科学界定,打造金融数据“通用语言”,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强化数据保护。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和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类分级,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防护,把好安全关口,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蔡鄂生表示,金融 科技 发展给监管带来挑战,金融 科技 正在重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务之间的逻辑,使得很多新兴业态游离于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外。监管者缺乏充分技术手段对金融 科技 进行动态监测、实时追踪和及时预警,从而可能出现监管缺失,产生众多问题。强化 科技 监管的应用实践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科技 发展使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穿透性监管,不过基于 科技 的金融监管方式正在日渐发展成熟,用 科技 手段来监管 科技 ,有助于加快发展金融 科技 。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4. “十四五”时期,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正席卷各行各业。作为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的金融机构,亦在迅速跟进数字化趋势,积极探索业务创新、运营优化、改善客户体验的新金融商业模式。

什么是金融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的数字科技,

将与企业相关的人、物、组织、主体对象连接在数字环境中,,并通过数据要素和智能生产力,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更快速、更精准的响应市场需求,更优质的服务体系获得客户信任,更低的成本效率取得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金融数字化转型并不等同于把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和“数字化”,而应该寻找数字科技如何推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呢?

第一,实现决策管理的数据驱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挖掘数字化潜能,做到“数智化”。金融机构要懂得利用产业数字化数据量庞大、信息化程度高、数据管理集中化等特点,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支持,用数据驱动管理,实现快速科学决策。

第二,加快运营机制的敏捷重塑。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金融数字化技术快速提升和发展,金融机构IT系统要推动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治理转变,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构建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金融运作体系。

第三,聚焦业务模式的智慧再造。金融数字化要与时俱进,金融行业可以基于云计算平台和全局统一客户视图,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互通共享,打造高效融通的全渠道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快速、更实惠的软件服务技术架构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四,多向赋能,推动生态体系的协同共建。金融数字化要从单一变为多向,不仅仅是局限在金融领域,要联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共生,建立相互连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数字生态网络,打造金融数字化综合性服务平台。

第五,披坚执锐,强化风险防控的科技武装。金融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金融行业更是事关经济发展,其安全性乃重中之重。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可能衍生出技术、业务、网络、数据等新的风险,要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以技术防控风险,全面提高金融业风险抵御能力。

5. “十四五”时期,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第一,深挖潜能,实现决策管理的数据驱动。第二,开拓创新,加快运营机制的敏捷重塑。第三,与时俱进,聚焦业务模式的智慧再造。第四,多向赋能,推动生态体系的协同共建。第五,披坚执锐,强化风险防控的科技武装。
“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刻不容缓。金融数字化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保障金融数据安全,建立更可靠、更安全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强有力的金融风险防控监管系统,实现金融信息服务数字化与数智化。
许多咨询公司都在帮助各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例如中大咨询、北大纵横等。从他们的官网了解到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题主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十四五”时期,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6. 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表明,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
2020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倡议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



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7. 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下,尤其是在“平台+生态”模式的冲击下,众多商业银行开始借助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赋能,推动商业银行数字进化,以及构建智能金融基础设施、智慧化金融开放平台、敏捷金融服务中心。
而交易银行成为银行战略转型及数字化变革中的重要路径和创新点,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促使商业银行进行自我颠覆和价值重构。要想理解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明白数字化转型的含义。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一个收集、传输以及存储和分析等,从而打通各个层级之间存在的数据壁垒,然后提高生产、工作以及运营效率。而银行数字化转型就是指银行机构利用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银行内部的运营效率。

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8. 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如何“乘风破浪”?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增加供给并提升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和经济理论均表明, 科技 与金融相结合,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推动着金融体系的转型与变革。上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由手工记账向电子自动化转变,实现了跨区域的通存通兑。进入21世纪后,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转变实现了业务网上审批、资金异地实时汇转,推进了金融机构资金清算、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与金融业务开始深度融合,推动着金融机构服务向场景化转变,也正在推动着金融机构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如果说金融交易的最大难题是信息不对称,很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我国数字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是新兴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网络贷款、数字保险和线上投资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与成就甚至是世界级的。迄今为止,这些数字金融创新大多是由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推动的。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与挑战   
      下一步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一个新的趋势,即在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持续引领创新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可能会成为我国数字金融的主力军。 甚至出现 科技 公司与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紧密合作的情形,即 科技 公司为金融交易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金融机构里使用数字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效率。从业务发展看,数字技术将进一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结合。比如大数据风控与传统银行风控结合,既可以提升风控的精准度,还能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业务领域看,数字金融将从目前的支付和贷款扩展到智能投服与数字货币等新领域。可以说,数字技术改变金融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在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积极地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第一,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在服务范式、渠道创新、 科技 赋能和生态构建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二,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借鉴数字金融的一些业务方式改善金融服务。比如学习基于数字技术的大数据风控方法,与传统风控模型结合,提高风控的效率,尤其是改善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服务;第三,监管部门积极应对数字金融发展所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利用诸如“我国式监管沙盒”等做法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差异显著,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思维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内部跨部门与跨条线之间欠缺有效的协同机制,创新技术人才不足,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问题,监管模式和效率难以适应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快速融合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积极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数字经济和金融 科技 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及 健康 发展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认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是金融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趋势,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遵循顺应市场、支持创新和优化监管的原则。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已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这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较为旺盛,不仅年轻人更倾向于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老年人、病患者、以及残障人士也迫切需要“不出门、不见面”就能获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六条具体建议:  
      第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实现商业模式及服务群体差异化转型。 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提高服务效率。中小金融机构应注重与金融 科技 服务平台合作,明确差异化市场定位,更多向数字零售银行转型,运用数字化技术控制运营成本、提高风控效果、扩大服务客群范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精细化分工合作,优化金融业产业链格局,扩大金融服务群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第二,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可以包括在全国范围内铺设5G网络、完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包括金融机构远程开户以及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等。  
      第三,加快数据立法,加强针对数据使用与数据隐私保护的综合治理。 一是重点解决数据携带的问题,只有个人可以携带大 科技 平台上的数据,才谈得上大数据。但与此同时,也必须保护大 科技 平台的利益与积极性。二是保障市场竞争,避免形成大 科技 平台赢者通吃的局面,增强数字金融业的活力,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积极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借助监管 科技 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一是利用“监管沙盒”的机制,为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有条件地试验新的业务模式、技术流程及金融产品,成功了再推出到市场上。二是考虑到数字金融风险传播快、传播广、构成复杂的特点,积极发展监管 科技 能力,与传统的信息披露、现场检查等手段结合,更好地识别并处置金融风险。  
      第五,适时推进金融 科技 、监管 科技 和数字金融产品的标准建设,促进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合理平衡。 一是要积极研究并适时制定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标准;二是针对这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催生的新的商业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充分发挥金融标准在创新推广和风险管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六,改革监管框架,尽快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以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金融综合经营以及数字 科技 与金融活动进一步融合,是目前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应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的同时,逐步构建综合性的金融监管框架,应对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