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镇的基础设施

2024-05-06 16:05

1. 高都镇的基础设施

高都镇交通便利,水电充足,通讯快捷,投资环境好。镇驻地距县城12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205 国道从镇南部穿过。高蒙路、东高路、常坦路在此交汇,龙蒙路纵贯北部林果主产区,全镇村村通电、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网络无缝隙覆盖,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严,设施配套,布局合理。

高都镇的基础设施

2. 高都镇的农业发展

高都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已初步形成了以苹果、蜜桃、板栗为主导产业的林果大镇。是国家科委九五年首批命名的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二00一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全国农技中心高优水果产业示范区”、是临沂市“全市唯一的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全镇红富士苹果3.8万亩,蜜桃8000 亩,板栗6000亩,凯特杏、雪枣等特色果品6000亩,在全镇形成了以温村、蔡庄流域为主的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以孙官庄、河西村为中心的蜜桃生产基地,并在温村、孙官庄等地建有7处果品批发市场。年产各类干鲜果品5000多万公斤,全镇果品收入6000万元,果品生产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4000亩,瓜菜5000亩,特色白莲藕1200亩。

3. 高都镇的第三产业

商业,餐饮业和运输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镇拥有2个特色农贸市场和200个商业经销网点。旅游产业全面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已逐步形了以卧龙山景区为龙头,以东岳庙、景德寺、城隍庙、高都遗址为旅游景群的文物古迹,以及自然风光旅游区。旅游业逐步成为高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高都镇的第三产业

4. 高都镇的农业生产

全镇有耕地6.71万亩,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等。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形成了卧龙山园区、“泽州黄”小米、玉米育种、蚕桑养殖、优质小杂粮“五大”农业生产园区和基地,水浇地面积发展到1.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有晋城市最大的民乐面粉厂,有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以及米康尔、晋园等食品加工企业。近年来高都镇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组织实施了市、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保福生态种植养殖示范化项目,总投资1.3亿元,由生态养殖、循环无公害农业、生态林果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万头养猪场、1350平米的沼气站、8栋蔬菜大棚、120亩经济林苗圃。截止2007年底,全镇发展优质小麦示范基地4.9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4.5万亩,“泽州红”小米基地4000亩,玉米育种基地6000亩,节水灌溉1.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5万公斤,小麦总产量2153万公斤,蔬菜产量达到543万公斤,肉类产量105万公斤,蛋类产量达到172万公斤,蚕茧产量达到3万公斤,养猪达到10600百头,养牛310头,养鸡16.7万只。

5. 高都镇的资源环境

高都镇境内地面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含煤面积16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13.3%,探明地质储量5145万吨,且煤层厚,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另外,铁矿分布广泛,还有适用于发展建材的石灰石,石膏, 瓷土,大理石,铝钒土等少数储量。高都镇林果资源丰富,是山西省多样化果品生产基地,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全县果树总面积达1500亩,正常年景产值一般在16.5万斤以上,盛产山楂、苹果等果品。

高都镇的资源环境

6. 高都镇的历史沿革

高都镇是一个具有优悠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公元前17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高都县,以后历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称“行山重镇”。悠久的历史为高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镇西有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高都遗址”,镇南有“夏桀王迁都于垂”的垂棘山,现名凤凰山,镇中有修建于金大定年间,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岳庙,镇北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卧龙山,龙五庙,还有景德寺,关帝庙、二仙观,城隍庙,白衣阁、万年桥等文化古迹,现不少地方已开辟为旅游胜地。历史名人有北宋天文学家刘羲叟,明代工部右侍郎张昺,清嘉庆年间书画家原秉琏,近代书画家原石民,当代艺术理论家赵力忠。并且,建立过晋城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垂棘山小学党支部,由孔祥贞在此建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