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的引发思考

2024-05-06 00:37

1. 全球经济危机的引发思考

刘周嬴嘉丽《黄沙淘尽金始见,不兴儒术天地休》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本质暨后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警示,以下是该文观点:一、刘周《2009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由全球市场的消费不足导致的全球范围的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只是这场危机的前期表现形式。(二)全球市场的消费不足,是由于全球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全球消费者购买力不足则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过度集中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空前拉大和两极分化空前严重。所以,全球范围内的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全球范围内的中等国家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减少——是本次危机的根本原因,亦即症结所在。(三)由此可知——危机的根本解决必然会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贫困人口的减少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多,必然会伴随着贫困国家的减少和中等国家的增多。凡能促进以上情况发生的政策都将有益于危机的根本解决,反之则无益于或有害于危机的根本解决。所以,一场涉及全球宏观经济体系的以限制大国和平掠夺和扶助弱小国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将成为必须。一场涉及各国具体经济体系的以“节制资本”和扶助中小企业、普通民众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将成为必须。如果以上情况始终不能出现,则本次危机必不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纵有暂时缓解也必将导致更剧烈的爆发。二、《刘周短语四则之三》:“考诸现代经济之运行,则大众消费为生产之最终指向。故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必有害于最终消费市场之能力提升。而大众消费能力之不足,则又必致国民经济之整体疲软也。是故‘节制资本’者,实为维护国民经济良性运行之法宝也”。嬴嘉丽浅释:“社会财富过于集中会造成这样的危害——譬如牛奶业罢,如果大众的大部分没有经常去喝牛奶的消费实力,那么即使富人都奢侈地去喝,他们的消费总量终究还是很少。因此牛奶业的大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大众的大部分都能经常喝得起牛奶的基础上。牛奶业如此,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其实都是这样。再进一步说,国民生产的所有部门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大众消费为最终市场的。所以,如果大众消费能力疲软,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关系大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出现疲软,而后是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和软硬件技术支持的行业相继疲软。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就都疲软了。所以,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和两极分化,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不利。杜绝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和杜绝两极分化,就是在维护经济领域的生态平衡。这是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保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久繁荣的最有效方法。三、世界的两难:一方面是:抑制垄断扶持弱小(“节制资本”)是排解危机的唯一出路。只有抑制垄断扶持弱小,才能使普遍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业者,获得生存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中产阶级和减少贫困,才能保证大众财富的增长以及大众消费能力的增长,从而造成全球经济复苏的必要的市场基础。舍此,则此番世界经济危机必不能有任何实质性的解决。一方面是:垄断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争夺市场份额的力量也较大。所以,在全球市场争夺激烈的环境下,各国垄断企业都纷纷在其政府的纵容和支持下,把经济危机当作兼并弱小的机遇,借机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更大的垄断集团,以应对越加激烈的市场争夺。这样,各国政府出于当前的争夺市场的需要,事实上都在纵容和扶持垄断,而不是抑制垄断。当然,这样的策略无疑是符合各国的眼前的国家利益的。但是,对于解除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则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所以,世界的两难在于:各国如不实行抑制垄断扶持弱小的政策,就不能解除此次世界经济危机。而一旦有某个国家实行“抑制垄断”的政策,则又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即其他国家依然在纵容和支持垄断——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就会因为单方面抑制垄断,而在很多经济领域中被其他国家的垄断集团挤出市场,从而给这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带来严重打击。所以,只有在世界各国都采取抑制垄断的政策时,那些采取抑制垄断政策的国家才是安全的。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尚没有一个能够使世界各国采取统一行动的协调机制。而且,即使形成一个采取统一行动的协议,也是非常不可靠的。只要有一些国家利用拖延执行和敷衍执行来获利,那么就会有一些国家因为率先执行、认真执行而遭受损害。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在经济危机中只会更加脆弱。四、所以,就当前情形看,利用“抑制垄断扶持弱小”的办法,以解除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希望是无比渺茫的。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过度集中和两极分化只会愈演愈烈,全球市场的承载力只会越来越萎缩,全球市场的争夺只会越来越白热化。所以,也是就当前情形看,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无疑只有依靠一次世界大战才能获得解决。人类已经徘徊在世界大战的边缘,一切难于逆转。五、世界经济危机的危害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原先处于沉寂状态的深层社会矛盾,都会随危机的发展而次第显露,并不断激化。社会深层次的动荡,将成为比世界大战更深刻的危险。事实上,世界大战也只是这种深层动荡的一种表现而已。六、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但是,经济是人的经济。人是经济问题中唯一的能动因素。所以,世界经济危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由社会的病态发展和人的病态发展所导致的经济运行阻滞问题。七、经济运行阻滞的根源,在于垄断的过度发展。垄断的过度发展,挤压了中小企业和个体业者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一切相关从业人员的比较普遍的收入降低和失业增多。其结果便是导致范围甚广的大众财富缩水和大众消费能力降低。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和破坏了维持经济持续良性运行的市场基础,并最终造成了一场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八、纵容和扶持垄断违背了“仁政”的原则,不仅造成经济运行阻滞和经济危机爆发,且使大众生活陷于悲惨境地,使大众反抗和恐怖活动等暴力事件无可避免,并将汇成遍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动荡的洪流。九、动荡洪流的形成,一方面是源于不行“仁政”而“使民有造反之必要”。一方面是源于社会各阶层缺少稳定的自我道德定位和自我道德认可,也就是没有有效的社会道德秩序,亦即缺少“礼治”。因而不能“使民无造反之道德(依据)”。既不能“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又不能“使民无造反之道德(依据)”,革命、造反、暴力、恐怖等汇成的动荡洪流,便势不可免。十、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个体的自我道德定位。社会个体的自我道德定位,有赖于其道德的提高。道德之本在于人的良知,在于发挥人的良知而使外物在人的心中有正确的位置。十一、所以,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和经济运行的阻滞问题。其直接病源是:垄断和社会财富过度集中。深层病源是:不行“仁政”和“礼治”。病源之源是:社会个体的良知不能普遍发挥,以致外物在社会个体的心中没有正确的位置。垄断业者的贪婪,也即是其良知不能发挥的结果。十二、所以,只有推行大众儒学的“仁政”和“礼治”,只有普遍的倡导“致良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世界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危害,才能消弥世界的深层动荡。在尚属和平之时实行大众儒学,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大战发生的危险和危害。在大战进行时实行大众儒学,则可降低大战的烈度和尽早结束大战。在大战之后实行大众儒学,则可冀收长治久安与永久和平的治绩。十三、所以,究竟要选择儒学,还是要选择世界大战、选择革命洪流、选择暴力动荡、选择恐怖泛滥——人类的前途完全决定于这一神圣的选择。十四、“黄沙淘尽金始见,不兴儒术天地休”,只有儒学才能挽救世界,只有儒学才能布甘霖于人类。“只有儒学才能挽救世界”——并不是说各国所取的挽救世界的方略一定称为中国之大众儒学。但是无论其方略称作什么,它都只有在——符合大众儒学倡导的“仁政”“礼治”“致良知”诸原则并行的前提下——才会有切实的作用。

全球经济危机的引发思考

2. 为什么会发生全球经济危机?

1.经济政策错误; 
  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3.自然灾害; 
  4.全球化的后果; 
  5.金融政策错误。 
  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 
  1.社会动乱; 
  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3.政变。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63.htm

3. 世界经济危机的关于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经济危机可能是:1、经济政策错误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3、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1、社会动乱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3、政变

世界经济危机的关于经济危机

4. 全球经济危机的介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5. 关于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实质上只是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并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就是你所说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资本主义的逐利行引起的盲目的生产,罗斯福新政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
  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性的,就像课本上所说的周期性的爆发。
  这是因为引起经济危机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刚才所说的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生产之间的矛盾
  其实不论哪次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没有改变就只能算做是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

  七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因为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提高油价引起的。

  我国当然会出现经济危机,就像最近的一次08年的经济危机,还有1999年的经济危机。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控起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私有化程度这个很难回答,只能用我国的经济结构来回答,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粗略的回答,因为我也没有准确的经济数据。
  至于你感觉我国的私有比国有多,那是必须的,国有经济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现在掌握只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其他的一些可以放宽的行业都是私有的,实际上你的感觉是对的。
  但是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说,国有经济还是占据这绝对的控制力。
  私有只是数量上占优,而国有则是质量上占绝对优势


  我自己手打的,我自己的话,呵呵~~~~~~


  怎么问了这么多遍??

关于经济危机

6. 经济危机影响全球 吗?

进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并波及全球,各区域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冲击。虽然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程度日渐深入,但全球各区域依然各自保持了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均有差异,必然导致中国企业在不同区域所面临的风险大相径庭。同时,在当前背景下,金融危机对各区域的作用机理各异,其表现形式不同、危机进程参差。为更好地把握系统性风险,本文将分别对北美洲、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区域整体风险状况作一简要评述。 
一、北美洲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已通过相关行业和金融系统广泛传染到实体经济的其他领域,社会信用体系严重受损,购买力明显萎缩,内需持续低迷,失业率和企业破产数量不断攀升,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点,经济显著下滑并步入衰退周期。短期内,美国国家风险呈急剧放大态势。据美国官方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消费支出走势迟缓;制造业普遍低迷;汽车销售陷入低谷;服务业表现消极、需求疲软;而此前曾是经济亮点的能源和采矿业也开始出现疲软趋势。可见,近几个月来,美国经济低迷的程度和范围仍在不断加深。 
未来中短期内美国经济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截至目前,房地产价格下跌尚未见底,由此导致的家庭财富缩水和金融系统损失还将继续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近期美元升值趋势将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尽管政府不断注入流动性,但收紧的信贷标准将影响货币乘数效应的发挥,难以出现立竿见影的增长效果。 
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北美地区有出口和投资业务的企业,总体上将处于比较艰难的商业环境中,贸易条件趋于苛刻,交易对手偿付能力下降,贸易摩擦和商业纠纷更为频繁,信用风险整体升高。因此,采取更为稳健的业务发展战略、更为谨慎的业务规模、更为稳妥的支付手段、更为完备的合同条款、更为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二、欧洲 
在此轮金融危机中,欧洲经济已受到直接冲击和多重影响。对于欧洲发达国家,金融系统巨额损失、信贷环境紧缩、美国需求萎靡、内部需求走软的影响尤为突出。目前来看,尽管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延后于美国,但由于欧元对美元转为贬值,政府救助措施出台速度和力度不及美国,劳动力成本相比美国更缺乏弹性等原因,欧洲发达国家在更短的时间内滑向了经济下行通道。 
对于欧洲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通过信贷环境和投资信心的变化而传导,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等实体层面的影响也开始显现。由于在经济基础、国际收支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差异较大,各国目前经济表现各不相同。部分经常项目长期逆差、财政收支失衡的国家,由于外国投资和国际游资撤离以及外部融资条件恶化,短期内流动性急剧抽紧,偿付能力明显削弱。目前,匈牙利、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已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以度难关。俄罗斯由油气出口拉动的强劲经济走势已放缓,而其银行和企业因对外负债过高,正面临美元流动性短缺压力。 
预计,对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主要源自于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及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超过预期。此外还包括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引发的经济无序发展和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上升等。对于欧洲新兴市场国家,体制风险仍然比较突出,经济硬着陆风险普遍增大。由于半数以上国家还拥有大幅度经常账户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部融资依赖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俄罗斯,由于积累了较为充裕的国际储备和财政盈余,在国家层面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可能性不大,但具体银行和企业的财务境况则需要细致甄别。投资方面,应特别关注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之间引资政策差异和外资审批权限归属带来的潜在政策风险。 
三、亚洲 
中国企业在亚洲所面临的风险全面而复杂。政治社会方面,各国差异显著,局部冲突长期存在,且在未来有进一步激化及加深的趋势;经济金融方面,亚洲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金融系统趋于不稳定,经济增长普遍减速。亚洲经济对美国及欧洲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外需下降、贸易保护给亚洲带来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曾在亚洲资本市场大量积聚的国际投机资本在金融危机之下纷纷撤离,给亚洲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亚洲国家货币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国家货币体系受金融危机冲击呈现剧烈的无序波动,给正常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干扰;部分国家高负债经营企业或贷款率偏高企业过多,受危机影响显著。 
从业务实践看来,亚洲市场面临多样化、多层次风险。其一,亚洲国家货币体系总体脆弱,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加之外汇政策不稳定,由此带来较大结算风险;其二,亚洲地区众多企业实力不强,或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营困难或濒临破产,由此造成信用风险急剧升高;其三,当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急剧波动,诸多重要产业景气度急剧下降,亚洲国家及企业深受影响,由此造成的拒收风险及违约风险迅速升高。
四、拉丁美洲 
政治社会方面,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各国执政党多为左翼或中左翼,近年中推行相对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但政策缺乏连贯性。此外,该地区局部冲突和政治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经济金融方面,拉丁美洲面临风险急剧升高。其一,金融体系脆弱,各国货币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大幅贬值;其二,该地区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或者原材料为主,极易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其三,部分国家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危机影响较大;其四,内外债负担沉重,还债压力巨大。在商业环境方面,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在国家与行业之间蔓延的趋势;二是工会势力强大,普遍注重环境、劳工权益保护,劳资纠纷难以解决;三是法律体系不健全,诉讼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从业务实践看来,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地区所面临的风险呈升高态势。其一,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收入及侨汇减少,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国际收支迅速恶化,债务偿付能力大为削弱;其二,政体不健全,政策延续性较差;其三,各国货币普遍不稳定,该地区各交易主体偿付能力普遍下降;其四,项目执行风险突出,普遍存在项目延期、劳资纠纷等问题;其五,部分国家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和国有化政策。 
五、非洲 
相对于其他地区,非洲整体风险的绝对水平仍然最高。政局脆弱、经济落后使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的经贸实践长期面临全方位风险。政治方面,虽然非洲各国已基本告别全面战乱,但部族矛盾、党派纷争和军事政变等均在一定范围存在,恐怖暴力活动也时有发生。经济方面,非洲国家受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由于对外资依赖较强,随着全球银行惜贷严重,投资者资金紧张,非洲吸引外资增速将大幅放缓。同时,非洲国家对外出口主要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主,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多数国家外汇收入持续减少,国际收支恶化,偿付能力削弱。根本而言,非洲经济增长点单一及产业结构失衡的特点并未转变,非洲经济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愈加脆弱。商业环境方面,非洲地区“软、硬”环境仍待整体提高,法律环境、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等仍是重要瓶颈。 
从业务实践看来,非洲地区风险仍然复杂而显著,但区别于其他地区,由于金融危机的直接与短期影响相对有限,其风险水平波动性较小,仍以基本面风险为主要特征。具体而言,在短期险业务中,进口商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非法关闭公司的情况较为多见;海关工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且对本国进口商的保护倾向明显。在项目险业务中,政府干预严重,油气和矿产项目面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征收和政府违约风险;项目拖期、配套工程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有效解决;部分国家由于财政实力有限导致财政担保有效性不足,由于外汇短缺导致不同程度的汇兑限制;此外,自2007年起,非洲国家整体进入外债还款高峰期,未来较长时期内还款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面临严峻考验。

7.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

8. 经济危机中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