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

2024-05-16 12:22

1. 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


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

2. 经济学指的是什么?

经济学指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扩展资料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 (经济学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3. 简述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简述什么是经济学

4. 经济学是什么简介

经济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悉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历程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专业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按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一定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经济专门人才。

1966年后,经济学专业教育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学专业得到了恢复和扩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类专业分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2][3]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类专业的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1,为经济学类专业。[4]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可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修满学分且完成全部培养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未修满学分和未完成培养方案的,可以延后毕业。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

1、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如开设第二外语,应尽量开设英语。

2、具有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

3、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2)专业知识

1、牢固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

2、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

3、熟悉经济学理论运用的市场环境、政策依据和政策效果。

4、了解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

(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经济学类专业人才所从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综合性,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根据具体专业属性还须熟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人文学科、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5. 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1、社保和五险一金不属于可支配收入;

2、除了工资无其他收入,那么他的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 转移支出,消费支出是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不对。

3、外来务工者、学生、临时居住者按户籍原则分属于 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

4、企业给到公司普通员工的所有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社保/五险一金,及吃住补贴,但具体到各家公司会有不同。

5、对于一个纯务工人员,按期扣费说后的工资计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需要个人填报,因人而异,差异也较大。

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6. 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 和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 亚里士多德 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 亚当·斯密 、 马克思 、 凯恩斯 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 行为经济学 等交叉边缘学科。.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7. 经济学基本概念

1、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2、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3、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5、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6、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7、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8、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9、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10、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经济学基本概念

8. 经济学中的 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