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与学术成果

2024-05-11 14:42

1.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与学术成果

■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大规模标注语料库、面向机器翻译的语义词典和面向信息检索与信息提取的中文概念词典等)已初具规模,在语言信息处理界发挥了作用。■中文自动切分与词性标注、中文自动注音、汉英机器翻译(合作)、古诗词计算机辅助研究和中文信息提取等工具软件或应用系统有一定影响。已经取得了属于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的“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软件”、“日汉机器翻译系统”(合作)、“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处理的自动评价”等成果。■计算语言所的科究成果获得政府部委级与北京大学的多项奖励,部分成果已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瑞典以及香港、台湾和内地等。Microsoft、IBM、Xerox、Intel、Fujitsu、NTT、松下、Saillabs、Enpia、佳能、东芝、NEC、青鸟、联想、北佳等50余家国内外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从北大购买了科研成果许可使用权,或者同北大计算语言所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同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以及港、台、新加坡、欧美等地区的大学和公司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基地。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任重道远。北大计算语言所正努力进行资源、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探索,寻找发展契机和突破口,并坚持理论探讨同大规模语言工程实践相结合,强调语言知识表示的整体性和理论应用的针对性。北大计算语言所兼收并蓄国内外计算语言学研究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并紧密结合汉语的特点提出适合汉语信息处理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的构建计划。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期望与同行一道攻关,密切协作,把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与学术成果

2.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

■语言模型与分析技术■语料库语言学■信息检索与提取的模型与系统■计算语义学■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评价技术■计算词典学■机器翻译的理论、技术与系统实现■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中国古诗词计算机辅助研究■受限汉语及其辅助写作系统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在计算机系开设了《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已培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10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0余名、博士后工作人员近10名,接待国外访问学者3名,国内访问学者7名。研究所承担和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专项资助项目、国家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国家质检局中国标准研究院项目、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项目、IBM-北大创新研究院项目以及北大985项目等三十多项。

3.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院研究所

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第一个以汉语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研究所的宗旨是:面向实际应用,研究计算语言学理论和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语言理论,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和知识库,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本体研究。近年来,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部委和公司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多项技术和软件系统被国内外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所采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所招收具有计算机应用和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接受国内外高级进修生,培养掌握自然语言处理理论和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院研究所

4.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中心设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4个研究室和1个《语言学论丛》编辑部、1个基地资料室。4个研究室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分别为陆俭明教授(兼)、蒋绍愚(兼)、朱庆之教授和王洪君教授。中心按研究课题聘任研究员,每年聘请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为基地的专/兼职研究员,联合进行各大研究课题的开发与攻关。其中包括校内专职研究员8人,兼职研究员7人,校外(含海外)兼职研究员8人。2003年初,本基地还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设立了两个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实验室,由詹卫东和邵永海两位老师负责,在建立国际一流的语言学研究资料库的同时培养更多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本基地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中心研究人员的聘任、重大项目的确定等重要工作,由14人组成:主任: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委员13人(按音序排列)贝罗贝(法国国家科学院)、丁邦新(香港科技大学)、黄正德(美国)、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蒋绍愚(北京大学中文系)、鲁国尧(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木村英树(日本东京大学)、裘锡圭(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福堂(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邢福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洪年(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基地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和基地有关人员共7人,负责协调处理基地日常工作。具体成员如下:蒋绍愚(主任)、王洪君、(副主任)、陆俭明、陈保亚、沈阳、朱庆之、 宋绍年同时,基地还设有季报和年报制度,及时向学术界通报本基地各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专兼职研究员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各类会议、讲座和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现以本基地网站的形式向外发布。

5.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介绍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1月成立,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陆俭明,副主任蒋绍愚。从2007年4月起,王洪君为主任,朱庆之为副主任。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介绍

6. icl的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CL), Peking University )成立于1986年。研究所的使命是致力于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资源和应用技术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承担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任务。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了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差的学术风格和研究特色(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信息技术、数学与统计学),已形成系列化的研究方向和人才优势。详见词条: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7.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机构简介

研究所始建于1977年9月,1983年正式成立,1986年建立博士点,2002年被评选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点。研究所内设有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栅格图像处理技术、集成排版技术、新闻出版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电子金融技术等。19世纪70年代,研究所在王选教授带领下,参与研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成功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文电子出版系列产品,引发了我国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后,又相继研制出彩色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内外奖励二十余项,其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王选院士本人也因此荣获 200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数字内容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研究所在继承电子出版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技术的研究,研究范围涵盖了数字内容的创建、管理、发行各个环节,并且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是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的关键。研究所在此背景下重点开拓信息安全研究方向,成立了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内设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成果推广等部门,形成了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换、市场推广的一条龙体系,重点开展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下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络实验室,提供一流的实验条件,保证了研究、开发的实验需要。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机构简介

8.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介绍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研究所的使命是致力于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资源和应用技术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承担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任务。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了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学术风格和研究特色(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信息技术、数学与统计学),已形成系列化的研究方向和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