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的介绍

2024-05-19 18:11

1. 法门寺地宫的介绍

宝鸡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

法门寺地宫的介绍

2. 法门寺地宫有什么特点?

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约有19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3. 法门寺地宫的重大意义

贮佛骨修塔建寺 地宫仿帝王陵寝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如何解读,则必须透过历史的隧道,深入了解塔的渊源,进入幽邃的法门寺地宫。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著名学者黄卓越称,中国东汉前,没有塔这种建筑类型。而塔在印度的起源,一说是就是源于佛祖涅盘后的舍利,弟子们建造了三层佛塔埋葬舍利。最初的佛寺,以塔为中心,四周用堂、阁围成方形的庭院。法门寺就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地宫,则是中国佛塔构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瘗藏佛舍利、佛的遗物、经卷等法物的秘室。它不同于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刹竿”里的做法,与中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结合。因系盛唐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又与帝王陵寝的地下宫殿相仿。宗教旅游内涵 吸引信徒朝拜进香众多游客来到古老的法门寺地宫,只能排成单行,鱼贯而入。记者眼中的地宫,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1987年,法门寺扩建重修宝塔再建的地宫,由踏步、平台、隧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的地宫。导游介绍全长21.4米,虽然面积仅31.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宫。法门寺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如地宫珍宝的出土、佛指舍利赴泰国、台湾等,均由其内在的价值引起轰动,参与法门寺考古发掘的韩金科说: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发利用很不够,名不符实。“法门寺亟需进一步开发,成为集世界僧众朝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参与陕西省战略决策,力荐建设法门寺文化景区,拉动陕西旅游东线产业的韩金科,在分析中国旅游大省陕西的旅游点后说:秦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乾陵等,都属于历史文物,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绝大多数游客不会再来第二次。然而,宗教旅游点则有其特殊的地位及人文内涵,能吸引信徒和游客多次朝拜、瞻仰、进香、参观。陕西的宗教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佛教,不但寺院多,而且等级高,在全球佛教徒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总工程师郑毅说:法门寺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利用法门寺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将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地宫放大百倍 可容二千人盛大佛事走进由李祖原设计的合十舍利塔,进入148米高的佛塔下,感觉空间宽阔,郑毅介绍:地宫面积广达5000多平方米,较古法门寺神秘地宫大了100多倍,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合十舍利塔地宫灯具隐藏得非常高明,在将灯具埋设于建筑结构的进深处,使灯具与建筑溶为一体的同时,也避免了眩光。步入地宫,根本觉察不到身在地下,此时地宫正厅的大日如来佛像跃然眼前,坐高7米圆雕錾铜贴金的佛陀,金碧辉煌。合十舍利塔地上11层,地下一层,塔内自上而下供奉法、报、化三身佛像。给记者的感觉是塔上与塔下浑然一体,只能用佛教术语,形容地宫予人强烈的印象:“空间为三身、三世诸佛,菩萨的宇宙法界……”梦幻与神秘地宫 多元文化交流对话大日如来佛像之南为真身舍利,正前的中心藻井。记者观察到用半圆雕方式,匠心独具做出可开启的錾铜贴金莲花。郑毅说“合十舍利塔天轴与地轴交汇点,即塔下地宫就安奉佛祖舍利”。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于宝函之内,位于地宫中心,逢重大佛事活动可用电动液压升降机通过顶部莲花中心藻井开启装置,升至一层供僧众瞻礼。法门寺地宫出土时,真身舍利伴有三枚影骨。影者影现之意,喻真身舍利是天上之月,而影骨则表水中之月,是唐代所制的替代品,分别被安置于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方的秘龛内。冉冉升起的佛舍利,只在好莱坞电影中才看到的神秘之事,屡屡在地宫中出现。“地宫之下,还有地宫”。一路参观的的记者同行笑称:当遇到不可推测的原因时,地宫下的地宫,刹那间打开,护法高僧手棒佛祖真身,降落最隐秘的地宫……新建的地宫,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防地震、防腐蚀、防爆炸、防盗窃等功能。据悉,为了保护这“象征着国泰民安、和谐安康”的佛家最高级别中国国宝,陕西省政府还特批一个至少百人以上的武警中队,长年驻守保护。梦幻与神秘地宫,将吸引众多佛教徒和游客前来,感悟佛家文化精髓,达到合十舍利塔设计大师李祖原曾说的境界:法门寺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佛文化乃法门寺之核心,建设法门寺成为21世纪世界佛文化中心,以实践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交流”与“对话”之时代使命。 

法门寺地宫的重大意义

4. 法门寺塔的地宫

法门寺塔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5. 法门寺地宫的发现经历

 1987年4月3日,法门寺佛塔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传说洞里是一个地宫密室,而且有许多青蛇盘踞其中。手电光划过洞内密室,里面文物清晰可见。那些令人困扰又让人兴致勃勃的谜,在持续发掘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和人们重新见面。法门寺地宫里,传说有佛祖释加牟尼的真身舍利。1981年8月25日,韩金科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对方语无伦次地讲述,使他好一会儿才明白,法门寺那边出事了。1981年8月24日夜晚,伫立在法门寺中的唐建佛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袭,中部出现裂缝,佛塔遭到了严重破坏。令人震惊的是,佛塔东北边的部分基本上已经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神奇地矗立着。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门寺佛塔可谓大有来头。佛经上记载,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连年的征战,建立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之后,为救赎战争中的杀戮,阿育王开始力推佛教。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众和信徒去到国外,宣扬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扬佛法。传说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座佛塔,供人们礼敬佛祖。其中中国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门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传说,法门寺中一个神秘地宫里供奉了佛祖释加牟尼的真身舍利。那么真身舍利是什么?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对于残塔的处理,上级主管部门极为重视。反复论证的结果,形成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另外一个方案是保护半边塔。鉴于佛塔倒塌的情况十分罕见,修复工作必须按照一系列严密程序进行。但在考古专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时,发现先前确定的那个方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塔里全是土坯,怎样把土坯保护起来在技术上非常难,而且造价高。最后决定还是把塔拆除重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终于重见天日。无意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白玉石板下的神秘洞口。1987年4月3日,勘察现场休息时间,突然有人惊呼。浮土之下,考古人员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清掉石板上覆盖的浮土,一尊雄狮浮雕显露出来。当考古队员推开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时,一个洞口出现在人们眼前。那个狭小的洞口里一片幽暗。传说中神秘的佛骨舍利会不会被埋藏在洞里?种种迹象表明,人们要先找到地宫入口。果然,队员们在前方大殿后发现了一个漫步踏道,它应该是通往地宫的出入口。 1987年4月9日,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推开地宫第一道门,一股霉气扑面而来。门内是一段幽暗隧道,墙壁为黑色大理石拼贴。因为年代久远,石壁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斑驳。在石壁东侧,考古队员突然有新发现,石壁上刻有文字。字由白色颜料书写,纵向排成几列。这些字是谁写上去的,是什么意思?石壁上的文字一时无法索解,只能留待日后仔细研究。就在队员失望时,在隧道尽头,两块石碑进入他们的视线,石碑为黑色大理石材质,碑文在手电光下依然清晰可辨。这两块石碑又会透露什么秘密?但是更意料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了,没有任何征兆,隧道顶上突然有碎土掉下。考古队员不得不先撤离地宫。 在白玉灵帐中,人们发现了一枚玉制仿制的舍利。地宫实地考古探察工作不得不暂时终止。经研究后决定,接下来的考古勘探将严格控制进入地宫的人数,并且加快进度。随后被搬出地宫的两块石碑,共计刻有约900字。专家发现一个是记事碑,一个是物账碑。从文字内容分析,石碑是唐代最后一次迎送佛骨时留下的。而这浩大活动的主角———神圣的佛祖真身舍利,会不会出现在地宫里呢?在两块石碑被移开后,又一道门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石门左右两边的门扇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萨像。进门后,地面上是一堆又一堆码叠整齐的丝织品。尽管历经漫长岁月,但这些丝织品依然精美光鲜。在前室尽头,一座汉白玉石塔静静伫立在一角。这座后来被称为阿育王塔的汉白玉石塔,大约有80厘米高,四面有精美的彩绘浮雕,塔盖、塔刹、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千年的谜底,神秘的佛骨舍利,会不会就在眼前的塔里?没想到,阿育王塔后面发现了另外一道石门,门后必然还有密室。这道门的门扇上雕刻着天王力士彩绘浮雕。采用如此造型,是否暗示了门后的世界将非同寻常?第三道门打开后,呈现的是法门寺地宫的中室。中室是一个方形空间,中央放了一个白玉灵帐,这是一个国宝级文物,上面的雕刻是非常精细。这个灵帐里会不会藏有人们迫切期待的谜底?几天后的集中清理中,人们果然在灵帐中发现了一枚舍利,但那是一枚玉制仿制品。因为有发现阿育王塔的经验,在汉白玉灵帐后面,果然又是一道石门,这道门上没有锁。门内是地宫的后室,后室的情景令人震惊,里面竟然摆满文物。 地宫密龛里,发现世上仅存的指骨舍利。1987年4月13日,考古队连夜清理后室。一件件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在人们手上传递着。清理工作即将结束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工作人员发现,后室的土层好像被动过。挖开土,一个密龛显露出来,密龛里藏着一个包裹,里面又是一个铁函。为什么惟独这个包裹被埋在土里?5月4日,法门寺地宫文物的最后清理工作开始进行,由中科院研究员王孖和考古学家韩伟主持。谁都不会想到,那个沉甸甸的宝函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宝函。直到第七重,里面是镶满珍珠的金质宝函,宝函里是一座宝珠顶小金塔。第八重是个纯金塔,打开后,金座子上有个像手指一样的银柱子,上面还有白花花的东西。佛骨问世了!专家对比后,大家都跳起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佛舍利。但这仍然是玉制仿制品。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再次转到密龛里发现的铁函上。为了万无一失,考古专家们对其进行了透视。X光机扫描的结果,确定铁函内有异物。1987年5月10日,韩伟打开了铁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一小两颗水晶珠,下面是一个被丝绸包裹的镏金函。镏金函里有个檀香木函,檀香木函里还有个水晶椁子,水晶椁子里还有一个玉棺。凌晨8点零6分,韩伟揭开了玉棺棺盖,玉棺里面又是一枚舍利。据考证,这是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跟志文碑上记载的相吻合:中间有纹,纹并不彻。历经波折,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世上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终于显身。

法门寺地宫的发现经历

6. 法门寺地宫发展史是怎样的?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扶风县法门镇。
据传始建于公元68年,周魏以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用香木焚烧了他的遗体等大火熄灭以后,在灰烬中发现了许多圆珠一样的结晶体,还有一节手指骨、4颗牙齿和一块头盖骨等,称之为“舍利”。
从此,舍利就被视为佛门的圣物,而那节没有焚化的手指骨就称作“佛指舍利”。200年后,称霸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把舍利分载于84000个宝函,由僧众分送世界各地。
东汉灵帝时期,虔诚的佛教徒们带着佛指舍利来到我国陕西,恰逢扶风镇上光芒万丈,汉灵帝视为吉兆,大喜之下令工匠造地宫秘藏佛指舍利,并修建佛塔。
地宫是我国佛塔构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瘗藏佛舍利、佛的遗物、经卷等法物的密室。它不同于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刹竿”里的做法,而与我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结合。
法门寺因瘗藏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所以是一座塔寺。又因为是盛唐皇家寺院,所以法门寺地宫又与帝王陵寝的地下宫殿相仿。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7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法门寺所藏佛祖舍利被视为护国之宝,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8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874年正月初四,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也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迎请佛骨在唐末越演越烈并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30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
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
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3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
自874年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000多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曾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845年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
他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已经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即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而且从此地宫就再未被打开过。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4字于山门之上。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法门寺地宫由踏步、平台、隧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的地宫。全长21.4米,虽然面积仅31.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地宫。
地宫中有制、储、饮一套精美的金银茶具,这是我国所知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
这套茶具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调料盛器等,包括了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等全部工艺流程和饮用过程所用器具。
这是一套供奉佛寺之物,从地宫《宝物帐碑文》中可知是僖宗皇帝“新恩赐”的。因为是皇家所用之物,故而等级在当时应属最高之列。
而且,这套茶具是唐僖宗亲自使用过的鎏金茶具,还附带有银火箸、银坛子、结条笼子等,分别对应了唐朝宫廷茶道的全过程,完全印证了陆羽写的《茶经》中的有关内容,用实物讲述了我国茶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而世上仅存的佛指骨舍利就在地宫的密龛里,共有4枚。
地宫后室的土层挖开后,就有一个密龛显露出来,密龛里藏着一个包裹,里面又是一个铁函。那个沉甸甸的宝函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宝函。直至第七重,里面是镶满珍珠的金质宝函,宝函里是一座宝珠顶小金塔。
第八重的这个纯金塔打开后,金座子上有个像手指一样的银柱子,上面还有白花花的东西。这就是第一枚佛指舍利,但他是一件当年玉制的仿制品,命名为“特级一号”。
第二枚佛祖舍利珍藏于地宫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函。铁函上锁着大铁锁,上面锈迹斑斑。一般开启八重宝函,是完全按照碑文的记载来进行的。但是,这只奇异的大铁函,碑文却没有任何记载。
启开木盒,盒内是彩绢,整整9层,层层花色各异。当取开最后一层彩绢时,发现鎏金银棺。银棺状如棺木,前端雕五彩花冠一顶,中间两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凤鸟,正在并头齐飞,后端饰云头纹。
在小小的前端银挡板中间,开着两扇精致的小门,挂一把小巧的金锁,左右两面门扇上各镶3排9颗小金钉,门扇上各雕一执幡童子,童子头上有彩云数朵。银后档上雕一对披发金毛狮,银棺身左右两侧棺板上,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
整个小银棺置于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前后分别有五座月形壸门,左右两侧是雕花帘帷。第二枚佛指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命名为“特级二号”。
第三枚佛指舍利藏于地宫后室北壁秘龛内,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函,打开铁函,里面是一枚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上面放着两枚硕大的水晶随球,还有两枚雕花白玉指环,两枚雕花金戒指,一串宝珠,数条绣花绸绢。
银包角檀香木函内为嵌宝石水晶椁子。椁盖上镶嵌黄、蓝宝石各一枚,体积硕大,眩耀夺目。椁盖雕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
水晶椁子里又是一个壸门座玉棺,玉棺里面又是一枚佛指舍利,命名为“特级三号”。
这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16.2克,上齐下折,呈现乳黄色,一面有一些霉点,还有一个非常细小的裂纹;三面俱空,一面稍高,骨质细密而有光泽,中空管状,髓穴高大,上下俱通。在日光灯下,似有灵怪异彩。
在高倍放大镜下,发现外壁有隐隐约约的微细血管,内壁有7颗排成“勺”形的小星星组成大熊星座。并经鉴定,这枚才是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
第四枚佛指舍利发现于阿育王塔中。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4部分组成。铜铸塔刹,葫芦状,安置于盖心。塔盖为9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一圈如意云头二方连续图案。
塔身为四面,四角有立柱。每面中心设门,门上有四排乳钉,各24枚,门设司前,有锁。每个门扇上各有一尊菩萨。塔座为须弥座,座的台缘均刻流云纹。
塔内放着一座宝刹单檐铜塔。铜塔为模铸成型,平面呈方形,分作塔基、塔身、塔刹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有弧形踏步。
铜塔内盛放银棺一枚。棺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壸门。当这口银棺的棺盖被启开后,又一枚佛指舍利出现了,被命名为“特级四号”。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圣物,法门寺将因此成为世界佛教朝拜的圣地。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法门寺地宫还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茹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古代我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13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谜团。
唐朝时我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地宫《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
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法门寺文物锦绣

7. 法门寺地宫的交通信息

从西安出发(单程约2小时)  1. 在西安火车站乘坐游2路可直达,每天8:00发车,下午15:00返回,一天一班,单程票价约25元。  2. 在大唐芙蓉园西门有班车,每天8:00起人满发车,平时一辆,周末两辆车,14:30-15:00从法门寺返回。  3. 西安的城西客运站每天9:00、16:30有两班直达车,13:30、14:40返回,票价约35元。从宝鸡出发(单程约2小时)  宝鸡汽车站西站,从7:00-16:50每小时有一班直达车发往法门寺,耗时约2小时,车票约30元。或在宝鸡汽车西站,先乘车到达扶风县,然后换乘小巴或者包车前往景区,扶风县城包车到景区约20元。

法门寺地宫的交通信息

8. 法门寺地宫的文化宝藏

法门寺珍宝馆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世界仅存的佛指骨真身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世界上最早的宫廷茶具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制、储、饮一套精美的金银茶具,这是我国目前所知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这套茶具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调料盛器等,包括了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等全部工艺流程和饮用过程所用器具。这是一套供奉佛寺之物,从地宫“宝物帐碑文”中可知是僖宗皇帝“新恩赐”的。因其为皇家所用之物,故而等级在当时应属最高之列。从这套茶具中可以推知,唐人“吃”茶的过程是,先把茶叶从茶笼中取出,经烘烤后,用茶碾子研碎,再用茶罗子筛过,将细茶末收入由框、罗、抽屉组成的抽屉中,水烧开后,先取出茶末,兑水,在茶盆中调成糊状,再加进盐、姜、葱、椒等调料,冲水,然后用茶碗分盛,茶碗下垫茶托,端起来吃掉。这套茶具现陈列于法门寺珍宝馆。这是唐僖宗使用过的鎏金茶具。这一套茶具为茶碾子、茶罗子、银火箸、银坛子、结条笼子等,分别对应了烘焙、研磨、过筛、烹煮、饮用、贮藏等唐朝宫廷茶道的全过程,完全印证了陆羽写的《茶经》中的有关内容,用实物讲述了中国茶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过程。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故乡,唐代饮茶之风极盛,“吃茶”之法十分考究,至陆羽《茶经》已理论化了。地宫出土烘焙、研磨、过筛、烹煮、饮用、贮藏等系列金银茶具,标明是唐僖宗的供佛珍品,全面地体现了唐宫廷茶道的工序和茶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