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の「和」

2024-05-07 00:17

1. 日本人の「和」

关于日本市场经济

第一章、日本市场经济的历史回顾

  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后半期,以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为主要标志,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期,而此时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德川幕府时代。直到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才正式起步。与西欧相比,落后了一大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而西欧大体花了100年。上述情况说明,日本市场经济的发育不仅时间短,而且几乎没有经过西欧式的自由资本主义,便直接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直至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崩溃。纵观早期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日本市场经济基础的确立

一、从“锁国”到“开国”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后进性,根源于它的顽固的封建制度,尤其是长年推行的“锁国”政策。德川幕府于1633至1639年先后五次发布“锁国令”,建立起严密的“锁国”体制。规定:(一)除持有特许证的船只外,私自乘船出海者处以死刑。之后又废除特许证,禁止一切日本船只驶往海外。(二)凡旅居海外的日本人一时因故不能回国者,限五年内回国,否则处以死刑。之后又改为禁止旅居的日本人回国,回国者不论情由一律处死。(三)严令禁止葡萄牙船来日本,拘捕西班牙,葡萄牙籍教士,禁绝国外教会与日本教民的一切联系。对西、葡人在长崎所生的子女及收留或匿救这些子女者一律严惩不怠。(四)将葡萄牙人迁到长崎岛内的出岛居住,与日本人隔离。之后又将其驱逐到中国澳门,不准在日本居留。驱逐葡萄牙人后,1641年又迫使荷兰商人移居岛上。(五)除同中国、荷兰、朝鲜三国保持附有严格条件的贸易关系外,对外贸进行严厉统制,生丝等商品价格由长崎行政当局及其首长决定,禁止官吏直接购买外货。
  德川幕府的上述政策,除若干时期稍有放宽外,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形成长达220余年的“锁国时代”。这一时期日本闭关自守,几乎与外界隔绝。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内外矛盾,使封建幕藩的统治得以维系,但它又不可避免地严重阻碍西方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的传人,扼杀了日本近代工业的成长,大大推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从18世纪末叶起,英、法、俄、美等西方国家,竞相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日本,要求幕府开港通商。据记载,在1794至1823年的30年间,欧美国家来日本活动19次,1824至1853年的30年间猛增至30次。其中首先把日本“国门”敲开的则是美国。1854年2月11日,美国海军准将培理再度率舰队驶进日本江户湾浦贺港,以武力威逼幕府在同年3月31日签订《日美和好条约》(通称《日美神奈川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涵馆二港为美国船只停泊地,用以加煤、上水和补给粮食等物品;美国人到达上述两港时,其所携物品在日本交易享受最惠国待遇;允许美国派遣领事驻在下田;如美国船只在海上遇难,日本应给予救护等。同年8月和12月,幕府又被迫先后与英,俄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接着,在1858年1866年间,又与美、英、俄、荷、法等国签订诸如《日美友好通商条约》、《长崎租地规则》、《伦敦备忘录》、《巴黎协定》和《改税协定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规定。按照这些条约和规定,西方国家分别取得了在江户(幕府所在地)居住和在大坂经商的权利;日本对外开放兵库、新潟、神奈川、长崎和函馆等5个港口;各缔约国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日本被剥夺了关税自主权。至此,日本的“国门”已被迫完全敞开。
  日本被迫“开国”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大举侵入日本,引起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动荡,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就经济领域而言,西方大量廉价工业品涌进日本,给日本传统工场手工业以重大打击,加之外国商人又利用日本国内金银比价(1:4.65)和国际市场金银比价(1:15)的差额,从日本大量运出黄金,向日本大批运进白银,以获取暴利,破坏了日本的货币体制,加剧了经济混乱。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一定范围内刺激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例如对外贸易的增长,尤其是生丝等农产品出口的扩大,提高了日本农业生产中的商品经济成分,促进了包括缫丝、棉纺、制茶、酿酒等在内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又如幕府和各藩为了发展军事工业,竞相兴办钢铁厂、造船厂和兵工厂,从而使日本的工场手工业中出现了初期的带有重工业性质的新兴产业部门。再如在幕藩创办棉纺等轻工业性质的手工业工场的带动下,以缫丝和棉纺为代表的私营手工业工场也不断兴办起来。当然,从总体看,这一时期在日本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广大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但上述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对加速封建经济的解体却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治改元和“维新”

  1868年1月3日,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中心的“倒幕派”,在“尊王攘夷”、“王政复古”口号下发动了政变。之后经过数月内战,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同年9月,天皇睦仁举行即位仪式,改年号为“明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权,开创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
  明治政府成立后,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新政权,便全力推行各个领域的变革,日本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鉴于当时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充分,而欧美先进国家则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前夜,因此明治政府为了避免日本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并使日本早日跻身于西方列强的行列,不得不利用国家权力实行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调整上层建筑,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化。从1868年至80年代初的“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作为改革的主导方针。

(一)“富国强兵”——实行社会变革的总目标

  “富国强兵”政策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广泛的内涵。所谓“富国”,就是通过“殖民兴业”和“文明开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积极扶植近代产业,加快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以缩小与西方列强在“国力”上的差距。所谓“强兵”就是实行兵制改革,推行以欧洲兵制为样板的征兵制,建立以陆海军为中心的强大的常备军,建立武官制,创办以培养军官为目的的军事学校,以建成具有充足兵源和现代化武器的军事强国。“富国”和“强兵”相辅相成,而“强兵”则是“富国之本”。在西方列强入侵和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威胁下,“富国强兵”口号的提出,在早期还带有某种程度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性质,但是基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以及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天皇制国家的反动性,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日本被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危险的消除,“富国强兵”也很快变成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路线,并被战前历届日本政府所继承,对外疯狂侵略,对内残酷镇压,不仅给包括中国、朝鲜在内的亚洲各国,而且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大家看了后,知道日本为何有很重的军国主义味道了,也应体会的《浪客剑心》中明治维新后还存在那么多的反政府组织,如志至雄真实的“十本刀”)。


(二)“殖产兴业”——实现工业现代化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尚处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为微弱。反映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就是作为农民副业的家庭手工业产品还占绝大多数,而真正像样的工场手工业产品则几乎没有。例如明治维新前夕的1867年,在日本出口总额中,生丝占53.7%,蚕卵纸占22.8%,茶叶占16.7%,三项合计即占93.2%。据统计,从1834至1867年的33年间,日本全国手工业工场累计仅188个,资本主义的发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运用国家权力和各种政策手段,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尤其是发展近代工业,便成为明治新政权的一项迫切任务。“殖产兴业”政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兴办国营企业。明治政府在接管幕藩军工企业和矿山的基础上,大力扩充以军工生产为中心的国营重工业和与此相关的社会基础设施。1870年10月设立工部省(工业部),掌管矿山、冶铁、铁路、通信等建设工作。在工业生产部门,从1868至1880年间,由明治政府兴办的陆海军兵工厂已达8所,其中有的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例如横须贺海军工厂配备的机器设备达116种,拥有溶矿炉及其它铸炼用炉50个,职工近千人。由日本人独自设计的第一艘军舰“磐城”就是由这家造船厂制造的。这一时期明治政府还设立了一批“模范工厂”,如富冈缫丝厂、新町纺织厂、千住呢绒厂以及水泥厂、玻璃厂和火柴厂等。据统计,到1880年,这类工厂已增至52家。由于这些民用企业均具有较大的规模和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平,因而对普及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培养和训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870年便着手兴建东京至横滨间的官营铁路,稍后神户至大津间的铁路又破土动工。明治初年日本的海上运输,无论是远洋还是沿岸的主要航线,几乎均被外国海运公司所垄断。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明治政府在接收各藩原有船舶的基础上,于1870年设立回漕公司,之后又设立日本国邮政蒸汽公司,并于1875年下令三菱商会开辟上海航线,与垄断该航线的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相对抗。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海运业的培育和扶持。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基于保持军事和治安机密的考虑,在发展通信事业时决定采用“官线”的原则。1873年东京至大阪间的电信线路开通,翌年东京至长崎的第一和第二线路的架设又相继竣工。在矿产部门,实施“官有”原则。明治政府成立后,立即接收了幕藩所有的生野、佐渡、小阪等矿山,并于1872年颁布“矿山心得书”,规定一切矿山归政府所有(尽管土地所有权属地产,但矿物归政府所有),垄断了矿山的采掘权。对已接收的矿山,由工部省管辖,引进新式机械,实行“官营”(现在明白我们所看的一些描述明治时期的动漫画常有政府官员在矿场了吧)。明治政府发展国营企业,兴办交通通信事业,尽管主要基于军事和财政目的,但是在当时民营企业发展极不充分的形势下,这类国营厂矿对维系日本工业生产,尤其是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银行制度。为了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明治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1867年12月至1886年3月,明治政府用于“殖产兴业”的资金合计达2.1亿日元,其中政府一般会计支出占64.5%,特别会计支出占34.7%,地方财政支出占0.8%。在这些资金中,45.6%用作有关官厅(工部省、内务省、劝业竂、农商务省等)的行政费(20.3%)和兴办官营事业的经费(25.3%),43.5%借贷给民间企业。而政府财政资金对民间的融资,又是以银行和“政商”(封建特权商人)为主要对象的,因此设立国立银行和私立银行就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1872年11月,明治政府根据伊藤博文的建议,以美国国民银行为蓝本,制定了“国立银行条例”,并分别在东京、横滨、新潟和大阪设立四家国立银行。1876年 8月,“国立银行条例”经过修订后,决定停止银行劵与金币的自由兑换。这就为明治政府通过发行不兑换纸币筹措“殖产兴业”资金创造了条件。此后,国立银行数量不断增多,到1879年底,经批准设立的国立银行已达153家。此外,按照修改后的“国立银行条例”,允许私人设立银行。于是以1876年三井银行的设立为契机,日本各地纷纷开设私立银行,至1882年末,其总数已达176家。随着国立银行的发展,各种不兑换纸币的发行量急剧扩大。据统计,1873年纸币发行额为7974万日元,1874年为9390万日元,而1875至1880年,年均发行额已增至1.36亿日元左右。
  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明治政府除大力兴办国营企业,发展国家资本外,还努力将富商、地主,尤其是与政府权力关系密切、享有封建特权的“政商”转化为近代资产阶级。其主要措施是:
  (1)通过发放巨额“创业基金”和“劝业基金”,鼓励改革俸禄后的封建藩主,用货币俸禄设立银行和兴办铁路的事业。1876年8月,明治政府发布命令,宣布所有领取俸禄者献出俸禄,由政府发给的一次性“金禄公债”(公债券)来补偿。当时发放的公债总额为1.75亿日元,领取公债者达31.4万人。由于公债领取人的地位不同,所得金额相差悬殊,绝大部分落入了旧封建领主的腰包。据统计,占领取公债总人数0.2%的519名旧封建领主,他们所得的公债俸禄达3141万日元,占总额的18%,平均每人6万余日元。其中包括德川家族在内的12名大诸侯则高达50万日元以上。占领取总人数83.7%的下级武士,每人获取的俸禄公债平均只有415日元。巨额俸禄公债向旧封建领主集中,为他们转化为近代资产阶级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绝大部分下级武士在明治初期的经济动荡中开始没落,他们持有的俸禄公债最终也落到了商人和高利贷者手中,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到这里,中孝想谈谈题外话。相信大家都有看《浪客剑心》这部动画(什么?!你没看过!我倒完再倒。)里面一次又一次的讲剑心和敌人决战,而相当一部分敌人是对明治政府不满的,在下相信其背景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俸禄公债问题所引起的,当然书里写的是另外因素,比如称王称霸,夺宝之类的。我们在观看这部动画片的同时也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确,维新刚刚完成的时候美其名曰社会安定,其实许多低下阶级成了维新前进的牺牲品。比如剧中绑架胜海舟女儿的那名武士便是一个典型了。我们看动漫不要一味的追求画面美丽、人物俊俏,其实最好领悟到作者的意图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看深一层。就像绯雨焱殿那样……啊……还未说完就被一众高呼“苍紫!苍紫!”的MM践踏过去了……可悲,还未来得及拿在下的逆刃斩啊……
  对不起,各位,在下的确扯远了点,咱们继续吧。
  (2)采取金融、财政和税收措施,直接保护和扶植私营企业。明治政府在推行“殖产兴业”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不能只着眼于移植近代资本主义产业,创办国营企业,而是应该考虑当时日本国内的经济条件,大力振兴民办产业。加之,相当数量的国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给政府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这种形势下,明治政府不得不从1880年起对原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亦即由依靠国营企业对私营企业的间接带动和示范,转向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直接扶持和培植。这一点在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财政拨款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从1874年1月至1880年6月的6年间,“殖产兴业”资金中用于对民间贷款的金额,仅为1664万日元,占这一时期“殖产兴业”资金总额的27.6%.1880年7月至1886年3月的6年中,对民间贷款猛增至4862万日元,占这一时期“殖产兴业”资金总额的49.2%。这说明了进入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已大大增强了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力度。
  (3)将国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一批大“政商”。1880年,明治政府在采取紧缩财政支出措施的同时,决定将大部分国营企业廉价转让给诸如三井、三菱、川崎、古河、浅野等大资本家,为这些大“政商”转化为以后的大财阀铺平了道路。1880年5月,当时任大藏卿(大藏大臣)的大隈重信提出了“处理”国营企业的构想。大隈把国营企业分作三类:第一类为军事、造币部门,第二类为金属精炼、印刷和通信部门,第三类为纺织、机械、造船和窑业部门。其中只有第三类企业属于“处理”之列。同年11月,明治政府根据该设想颁布“处理”国营企业的条例。鉴于大隈“构想”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和节省财政支出,条例规定了“处理”条件极为苛刻,而且“处理”对象仅限于出现亏损的国营企业,那些经济状况良好的铁路、矿山并不包括在内。因此该条例发布后,国营企业的“处理”几乎没有进展。1882年12月,明治政府根据工部省的建议,决定放宽“处理”条件,1884年10月又决定废除条例,由工部省酌情“妥善处理”。“处理”对象也由国营企业扩大到国营矿山。此后国营企业的“处理”便加速进行,到1885年底基本告一段落。一大批国营企业被廉价“指定”转让给了那些“资金充足”、“熟悉经营”和“有能力办好企业”(工部省的选择标准)的大“政商”,例如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所和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局,仅分别以9.1万日元和5.9万日元“处理”给了三菱和川崎,又如投资了18.9万日元的品川玻璃厂,在转让给西村时,仅作价约8万日元,而且采用期限为55年的长期分期支付办法,这实际上等于拱手相送。显然,明治政府“处理”国营厂矿的做法,名义上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实质上是运用国家权力,一方面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以“处理”国营企业为“引子”,加速私人资本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进程。
  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机械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是“殖产兴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明治初期百业待兴,而国内技术力量又极度不足,迫使新政府不得不大量聘用外籍专家和技术人员,并于1870年2月制定了《外国聘用须知条项》。对聘用的外籍专家和技术人员,既给予优厚的待遇,又提出严格的工作要求。明治初期聘用的外国专家,以政府机关为主体,涉及工部省、文部省、海军省、陆军省、大藏省、内务省、外务省等十余个部门,其中工部省人数最多,居首位。1872年共聘用了214人,其中工部省153人,文部省24人。在工部省聘用的外籍人员中,英国人为104人,占压倒多数,其次为法国人,为33名。前者集中于铁路、通信领域,后者则集中在造船、机械制造等部门。1874年聘用人数激增至503人,其中工部省为228人,文部省为77人,海军省66人,陆军省38人,大藏省和内务省分别为27人,从被聘人员国籍分布看,英国为269人,占总数的53.5%;法国108人,占21.5%;美国47人,占9.3%;德国37人,占7.4%.这说明明治初期日本先进技术的引进,主要依靠西欧,尤其是英国。除了聘用外籍技术人员外,这一时期明治政府还依据国内的实际需要,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例如1872年依靠法国技术人员和设备,兴建了官营富冈缫丝厂,1876年又从英国购买两组2000纱锭的纺织机,创办官营爱知和广岛纺织所。这类先进设备的引进,对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文明开化”——资产阶级的社会启蒙运动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其缓慢,无法与欧美各国相比。因此明治政府要实行“维新”改革,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步伐,唯有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引进西方文明及相关制度,输入近代科学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明智的选择。所谓“文明开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涉及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等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又包括具体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近代化的实施和普及。就“文明开化”的社会影响而言,说它是一次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决不过分。它不仅对明治初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学习西方,首先必须了解西方。为此,明治政权成立不久,1871年11月便派出以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为副大使,一行48人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12国进行实地考察。在为期近2年(1年零10个月)的考察过程中,他们广泛调查了有关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财政金融、产业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状况,对西方列强的文明发达程度惊叹不已,并就这些国家的哪类制度、文明可为日本所用作了探讨。在被访的美、英、法、德、意、俄等12国中,最使代表团关注的是当时被称作“世界工厂”的英国和刚统一不久的德意志帝国。前者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发展业已达到“成熟”的程度,后者则是新兴国家,与日本有许多“类似之处”,且拥有高度军事技术水平。代表团在这两个国家的体验,对归国后明治政府的政策制订,尤其以“殖产兴业”和扩充军备为核心的“富国强兵”路线的提出,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欧美发展文化教育的经验是此次代表团出国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文明开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明治政权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初期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实践,深深意识到培养本国科技人员及各种人才的重要性,而大批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这一思想可以从上述代表团的首脑人物之一木户孝允给国内的信中得到充分反映。他在信中写道:“……确立……牢不可破的国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明治政府振兴教育的主要做法是:

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 
  “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明治政府较早认识到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发展小学教育作为造就人才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并全力以赴地予以实施,以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创办西洋式学堂。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决定废除幕府时代的“寺子屋”(设在寺院等处的学塾),在全国各地开办53760所西式小学。小学的设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校址大部分利用“寺子屋”旧舍和普通民宅。学校形式多样,有女子小学、村落小学、贫民小学、幼稚小学及残疾人小学等,也允许民间开办私塾。学制分上下两等,各为3年,共6年。儿童一般从6岁入学。 
充实学习内容,着重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初步科技知识。按照《学制》的规定,下等普通小学(1至3年)的课程设置,包括字母拼写、习字、会话、读本、修身、尺牍、文法、算术、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体操和唱歌等14门。上等普通小学(4至6年)还增加史学大意、几何学挂图(工具用具图大意)、博物学大意和化学大意等课程。此外还提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可能,增设外语、簿记和美术等科目。在每周学时安排上,注重教育内容和教学质量。属于语文类的课程合计占总学时的40%,算术、理科、历史、地理等课程合计占53%。 
逐步实行义务教育制。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明治政府相继实行了3年、4年和6年的义务教育制,在4年和6年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可免交学费。 
注意发展师范教育。明治政府在大力兴办初等教育时,并没有忽略作为发展小学基础的师资力量的培养。认为抓小学教育,“务须迅即兴办师表学校”。继1872年在东京设立男女师范学校之后,1874年又分别在大阪、京城、爱知、广岛、长崎和新潟等地设立了师范学校。此外还创办“讲习所”、“养成所”等,以加速培养师资力量。由于明治政府不遗余力地兴办小学教育,小学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仅为28.1%,1879年即上升为41.2%。到明治末期,这一比率已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在大约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便完全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发展中高等教育,造就科技骨干力量。 
  在改进、充实中等教育方面,首先是改革学制。明治政府在实行教育改革初期,中学学制不一,短则2年,长则6年,1881年统一定为“四二制”,规定初等中学为4年,高等中学为2年。1886年又改为7年制,规定普通中学为5年,高等中学为2年。其次是明确中等教育的办学方针。明治初期,日本发展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就业和升学并重,之后逐步转向以升学为主,就业为辅。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官立高等中学。明治政府在实施中等教育“七年制”的同时,在全国创办了5所高等中学(后改为高等学校),作为中等教育的重点学校。这些高等学校均设立工、农、商、法、理、医、文等专业学科,实际上是专为大学输送学习“尖子”的大学预备学校。再次是中等课程设置要求严格。例如1886年明治政府规定,普通中学应设置的学科为伦理、国语及汉文、第一外语及第二外语、农业、地理、历史、数学、博物、化学、习字、图画、歌咏及体操,并分别对这些课程的教学程度提出了要求,例如第一和第二外语要求达到会话、文法、作文和翻译的标准;又如代数课程,要求具备解释定义和运算整数、四则、分数、一次方程式、二次方程式、开平方、立方、指数、根数、等差级数、等比级数、调和级数和对数的能力。这说明,日本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很严,充分体现了明治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在科学技术领域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决心。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1869年8月,明治新政权诞生不久,便将接办的幕府昌平学校、开成学校和医学校合并,总称为“大学校”。1871年4月,工部省设立“工学寮”,开始着手建立大学。同年4月,又将该校南校和东校合并,创建了东京大学,并在校内分设法、理、文、医四个学院。在开办大学的同时,明治政府还选派优秀人才出国深造。1869年至1870年共派出留学生174名,1882年有进一步改为公费派送留学,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振兴实业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培养中下级科技人才。 
  明治政府推广的实业教育的内容广泛,既包括科技知识的普及,又包括科技知识的运用和生产技术的操作,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教育。根据上述内容,明治政府将实业教育分为三等:初等为小学的手工科、中学的实业(系指工、农、商等生产和经营事业)科和实习补习学校等。中等为师范学校、普通中学的实业科目(工、农、商等)和实业学校。其中实业学校作为中等技术教育机构,其课程设置要求更高,教学内容更深,分科也更加专业化,例如农业专业学校设农业、林业、蚕业、园艺、农业土木和兽医畜产等科

日本人の「和」

2. 在日本工伤的相关问题

  1日本是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这个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多的国家,在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从一个千疮百孔,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其经济发展同步,日本的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也经历了一个飞跃发展的过程。日本6000多万就业人口,工伤发生率却很低。2004年,全国因劳动工伤(含交通事故)死伤(伤,包括受伤休息4天以上者)仅12.3万人,工伤发生率约为2.05%。其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仅274件,工伤死亡人数为1620人。同时,日本的工伤致伤致残人员,都能得到良好的补偿。工伤康复事业设施先进、管理周到,有很强的容纳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全国需求,全社会给予了极高的认可。
  基本概况
  工伤保险在日本称“劳灾保险”。日本对劳灾保险的定义是“为受到业务灾害或上下班灾害的劳工或其遗族,发放必要的保险给付的制度。”
  日本的工伤保险是一个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并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并不包括所有的雇员。雇员人数不到5人的农业、林业和渔业企业的雇员,可以进行自愿的保险;海关和公共雇员实行特别的制度。在日本还有私营保险机构提供的工伤保险项目,可分为两类,一是雇主责任保险,是一种强制性自动责任保险,可以使雇主免除受害人依据侵权法提出的要求承担民事责任的诉讼;二是补充赔偿保险,覆盖了投保的雇员在劳动合同或以其他形式明确的补充性赔偿(指依据工人事故赔偿规定之外的部分)。
  基金征集
  日本的工伤保险费(即劳灾保险费)全部由企业雇主缴纳,国库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可以进行补贴。雇员一般不缴纳工伤保险费。雇主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根据社会保险机构规定的保险费率(见表1)和企业工资总额进行核算。
  日本劳灾保险费率(2003年4月1日修订) 费率%   序列             企业
  12.9      1      水力发电设施和水道等建设企业
  8.7       2      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石灰石矿业除外)
  6.9       3      采石业
  5.9       4      林业
  5.3       5      石灰石矿采掘业
  5.2       6      海面渔业
  4.0       7      海洋养殖业等
  3.2       8      其它矿业
  3.1       9      港湾装卸业等
  3.0       10     铁道建设事业
  .      . . .
  0.5       .      烟草、钟表、仓库、供水等行业


  注:1. 序列按费率高低依次排列,最高12.9%,最低0.5%。
  2. 表上1—10序列号,为费率最高的前十位。
  具体到单个企业的缴费,还要根据约前3年的费率,算出后3年的费率,目前全国的参保单位为265万个,有4700万人参保,劳动者个人不缴费,不搞实名制。企业可以通过协会缴纳工伤保险费,也可以直接到所在地的劳动基准局缴费。一般在每年4月1日至5月21日期间(日本的财政年度都从4月1日开始)为下一年缴清。与此同时,核定前一年的缴费情况(基数),多退少补,先缴费、后核定。2004年,日本全国工伤保险费收入为11934亿日元,支出11264亿日元。当期结余707亿日元,滚存结余76990亿日元,储备相当丰厚。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每年注入资金13亿日元,虽然比例不大,但表明政府对工保险事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也有一个例外,即若因通勤事故而导致的工伤,雇员在领取疗养补贴时也要缴一部分费用,从雇员领取的修歇工补贴中扣除缴纳。日本人认为,通勤事故虽列为工伤,但其性质与一般工伤不同,雇主责任较轻,因此让受益的工人负担一部分费用比较公平。
  行业费率和费率浮动制度
  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以支定收,全国统筹。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是必须的、强制性的。日本的工伤保险行业费率划分细密,共分8大产业51个行业,最高行业费率为12.9%(如水电建设),最低行业费率为0.5%(如供水等)。另外各行业都附加0.1%通勤事故保险费率。日本规定,在雇主缴纳的职业伤害保险费率中有0.1%日后要用于通勤事故的费用。这样,最高行业费率为最低的近25倍。行业费率是依据各行业工伤事故状况由厚生劳动省确定,并且根据情况变化,每3年调整一次。
  在行业费率的基础上,对各企业确定缴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连续事业”(工厂、商店等)确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费;二是对“有期限事业”(土建工程等)确定缴费的绝对额。
  为促使企业注意安全、减少工伤事故,日本实行的是费率浮动制度。大体的方法是:根据企业前3年实际支取工伤保险金占所缴纳工伤保险费总额比例划档,75%以下的降低费率,在75%~85%之间的不变,在85%以上的提高费率。降低和提高费率的最大幅度为40%。例如某企业所在行业的标准费率是2.0%,那么它的浮动费率区间为1.2%~2.8%。对有期限事业,按30%的幅度调整其缴费绝对额。
  认定条件
  (1)在规定劳动时间内或加班时间内,在业务场地内从事业务时受伤认定为工伤;但劳工在就业中因私事(私人行为)或因逃脱业务的故意行为而受到灾害时,劳工故意引起灾害时,劳工因个人私怨而受到第三者的暴行而受到灾害时,因地震、台风的天灾地变而引起灾害时发生的伤亡不能认定为工伤。
  (2)因事业场所的设施、设备或管理状态等引起的灾害认定为工伤。
  (3)因公司需要而外出从事相关的业务,虽然是离开公司的管理之下,但因为是根据劳动契约做事,所以不管做事的场所在何处,只要不是行使私人行为,而是从事一般性业务,在没有能否定其为业务灾害的情形下,一般都认定为工伤。
  (4)如能满足下列3个条件,原则上可认定为职业病:
  ①劳动场所存在有害因素;
  ②暴露于可以引起健康伤害的有害因素中;
  ③发病的经过及病态与有害因素有关。
  (5)所谓通勤伤害(交通事故),是指工人上下班按合理路径(无脱逸或中断)往返于住宅和工作地,发生的伤病、伤残、死亡事故。
  ①劳工的住宅和就业之间的交通往复行为,必须被认定为是与业务有密切关联。在此情形下,为了避免迟到或拥挤而早出等,在时间上,即使跟通常的上下班时间有提前或延后,也可以认定与就业有关系。
  ②所谓“住宅”是指劳工所居住的家庭场所,也是劳工为了就业的根据地。因此,劳工在就业场所附近租屋,从那里上下班时,所租房屋也是住宅。
  ③所谓“合理的路径”,即往返于住宅与就业场所之间的路径,即一般所认为的合理路径。如果是为了上下班而日常利用的路径,即使是复杂的路径,都可以认定为合理路径。
  ④所谓“脱逸或中断往复路径的情形”是指在上下班途中,因与就业和上下班没有关系的目的而脱离合理的路径。所谓中断,是指在上下班的路径上做出与上下班无关的行为。但下列行为不视为脱逸或中断:购置日用品及其他类似的活动;接受职业培训和能力开发一类的活动;行使选举权或类似的政治活动;接受医疗机构治疗或类似活动。
  基金支付
  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企业,一旦员工发生工伤,费用一般全部由基金支付,雇主不再承担费用;但因雇主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而导致的工伤、雇主未缴保险费期间发生的工伤,工伤保险管理机构一方面支付给员工保险金,一方面向雇主征收同额或部分的“特别费用”,实际上还是由雇主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下,并不完全免除雇主责任。
  受伤者既可以请求工伤补偿又可以提起诉讼,请求补偿损失的差额部分。所有的工伤医疗费都可以得到补偿。因工致伤者可以在工伤事故医院或者专门指定的医院免费就医,也可以自由选择在其他的医院就医,然后要求补偿医疗费。


  工伤保险的费用给付主要体现在保险给予和劳动福利事业的给付两个方面。
  保险的给付包括疗养(治疗)补偿给付、休业补偿、年老、遗属补助等。这方面的支付比较复杂,主要项目有:
  (1)职工在发生工伤后,有专门的工伤医院进行治疗,全国有36所工伤医院,工伤人员所有治疗费全由工伤保险费支付;
  (2)职工在因工伤事故不能上班领不到工资时,从歇业第四天起,由工伤保险基金每天支付相当基本工资的60%全额;
  (3)残疾补偿给付则根据其伤残的等级给付年金或一次性补贴;
  (4)因工伤事故死亡给予遗属年金或一次性补贴、丧葬费;
  此外还有护理补偿给付等。
  劳动福利事业的支付更为广泛,包括康复治疗、遗属生活、劳动规章的更改、劳动条件的改善等。
  日本工伤保险的给付制度审理比较严格。据大阪南劳动基准署看到的情况:2004年脑、心脏疾病工伤审核的合格成功率仅为36%。法律规定伤残等级为14个,1至7级是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这样就必须按时发给工伤保险年金。8至14级是不影响劳动能力的,只发给一次性赔付。伤残等级认定要待治疗终了和症状固定后才能认定。工伤保险的给付流程为:发生工伤后,首先由发生工伤的劳动者提出保险给付的请求,递交当地劳动基准署,劳动基准署署长签字同意受理后,由劳动保障审查官进行审查,并必须在60天内办理完毕。如有异议本人可要求复议,提出再审查请求。60日以内再审查的结果要提交厚生劳动省劳动保险中央审查会审议裁决。对裁决有异议可提请司法诉讼,得出终审结论。工伤保险也可以不经过中央审查,直接走司法程序。

3. 生育保险报销的钱是归个人还是单位?

是归个人的。
生育保险的报销其实分成两部分:
1、生育医疗费:
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业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
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生育津贴:
女职工依法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综上所述,你们领的32550元里面,最后给到你的4800元就是生育医疗费了,剩余的先在公司的账上,本来生育津贴是由工作单位按规定去社保局申请,然后社保局补贴给用人单位,用人在你休产假的时候给你发的工资和社保缴费等,都从只里面扣,如果最后由多余则全部给到你,如果不够,则有公司补足。

扩展资料:
1、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2、办理程序:
(1)女职工怀孕后、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前,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
(2)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签发医疗证;
(3)生育女职工产假满30天内,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办理待遇结算;
(4)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支付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报销的钱是归个人还是单位?

4. 关于人类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的事例?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我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 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我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九、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5. 有关环境破坏的资料!!!答对了的100分给你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7个可喜进步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政府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政府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97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假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资源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计划”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计划”。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采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 
越来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栖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过去的50年内,珊瑚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27%。光是在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变暖。当然,海洋中来自太阳的辐射增加和渔民野蛮的捕鱼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过度捕鱼 
人类科学技术使捕鱼速度和数量都超过了海洋的天然补给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鱼类的数量正在锐减,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每年海洋中鱼类的总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科学家们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区域划为保护区,停止捕鱼,让大自然有时间和机会重新积蓄。但人类似乎不愿意给自然这样的机会。限制捕鱼会直接影响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鱼类市场只讲究价格和利润却从不考虑物种保护。 
核废料的处理 
2003年全球超过440个商用核反应堆会产生超过11000吨的核废料。如何处置这些核废料给人类提出了难题。首先这些核废料很可能会有泄漏的危险,其次这些核废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获得,从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国有超过100个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而处理核废料的核垃圾场就更多了,共有131个。共有超过一亿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无论将核废料运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给当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类似的污染就会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级动力时,人类千万不要忘记核废料的隐忧。 
7个震惊的声音 
“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100年前,当飓风袭击人类时,当时的人们只会问政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政府已经能够预报飓风,了解飓风的力度和方向,为人们尽量减少损失。100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政府同样了解其他极端的自然灾难。”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化学制剂能够进入子宫,影响人类的大脑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人类需要聪明的后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订者。”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历史证明,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唤醒公众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现在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提出更多的、更明确的证据使公众和政策制订者改变想法。”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生态天堂 
Kruger国家公园 
位于南非的Kruger国家公园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灌木丛组成,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最集中的地方。Kruger国家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这里是一个狩猎区,为了狩猎的方便放养了147种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猎豹、白犀牛。另外还有超过500种鸟类。后来,处于当时一种相当创新的观念,Kruger被简称国家公园。 
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 
这是位于太平洋偏远海岸的生态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海洋鱼类。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于1988年成立,为了限制当地毫无节制的捕鱼活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的面积为330平方公里,有超过450种海洋鱼类安逸地在这里生活。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中,任何的捕鱼活动都是违法的。可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海洋保护区实在很少。 
Prespa公园 
Prespa公园是一个跨国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成立。2000年,阿尔巴尼亚、希腊和马其顿签署协议成立跨三国的自然保护区。Prespa公园保护的主要是区域内的湿地资源,在这里生活着超过160种鸟类,有另外几百种鸟类路过这里,或者会在这里做短暂停留。现在Prespa公园已经成为很多珍稀鸟类最后的乐园。 
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 
在秘鲁的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保护区。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是1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而在保护区里,所有的破坏行为被严格禁止。另外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也保护着流过公园的3条河流的水资源,自2000年开始,在这些河流里捕鱼也被禁止。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超过200种哺乳动物、900种鸟类和1200种蝴蝶。 
Nahanni国家公园 
在加拿大的西北部,占地4760平方公里的Nahanni国家公园保护着加拿大最崎岖不平、最天然的土地。在Nahanni国家公园里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有很多自然的奇观,包括天然大峡谷,落差为92米的宏伟大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比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高一倍)。但是加拿大政府禁止将这里天然的美景开发成旅游资源,每年只有大约900个探险者进入Nahanni国家公园。成立于1976年的Nahanni国家公园于1978年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这在诸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Nahanni国家公园是惟一的。 
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 
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是南亚地区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鳄鱼自由地游在河里,还有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珍稀哺乳动物生活在这里。自1973年成立以来,属于尼泊尔皇家的皇家Chitwan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项目,游客从1973年的每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人。不过这对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件好事,但幸运的是,在这里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Goualougo三角地带 
Goualougo三角地带是个商业和自然保护成功结合的保护区。这个非洲著名的森林保护区同样也是大伐木公司表演的舞台。伐木公司向世界证明,他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扮演破坏者的角色,事实上,在Goualougo三角地带,伐木公司获得利益的时候,森林资源的再生也得到了保障。Goualougo三角地带是民主刚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密度是世界最高的。

有关环境破坏的资料!!!答对了的100分给你

6. 求有关论文《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的开题报告

任何投资者都要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创业的风险较大,商业银行一般不愿贷款给初出茅庐而无相关信用记录的大学生。大学生创业融资,必须另辟蹊径。 
  第一种方式是争取获得政策性贷款。2006年共青团中央、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对40岁以下青年初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不超过3年的贷款;每人单笔额度一般在10万元以内,最多不超过100万元;中小企业单户一般在500万元以下,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2007年广东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体系。政策性贷款一般是政府贴息的,贷款成本很低。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件,为创业获得更多的启动资金。

  第二种方式是争取获得亲友的借款。这是一种含有情感因素的特殊融资方式,包括向父母、亲戚、同学、朋友等借款。由于亲情或友情因素的存在,可以在无信用记录而又不需要抵押的情况下获得借款。

  第三种方式是争取获得风险投资。收益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姊妹,风险大、收益一般也较高,因为敢于投资的人很少,一旦某胆大的投资者获得成功,将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为了获得更高的潜在利润,风险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创业大学生应尽力引入风险投资,以获得企业创办和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当然,大学生只有作出充分的准备,制作出完善、可行、具有诱惑力的商业计划书,才可能获得风险投资。
初创企业在创立过程当中都要经历一个融资、投资、再融资的循环过程。一个新创的企业在成长的初期由于缺乏盈利的能力,要维持其正常发展,需要不间断地投入资金以维持其正常运转。然而,初创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充足的资金来保持持续的投入,这就需要创业者从社会中容纳所需资金。所以,   创业者创业融资的成功与否,关键着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业者如何摆脱创业前期的财政困难,实现新创企业成长期的过渡,以及创业融资效率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着新创企业的成功与否。
 

    创业企业在社会中容纳资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为维持所需要的创业成本,哪怕是最少的启动资金,创业者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创业资金,都将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以下从几方面来分析创业者如何在社会中融资,摆脱财务困境:

 

    目前创业者最主要、最流行的融资方式是通过银行贷款,主要有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贴现贷款、担保贷款等等。银行贷款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且渠道繁琐、复杂,还要经过多级部门的审批,申请周期特别长,但是银行作为一个“金库”,而且银行正扩大贷款的支持力度,增加贷款的类型,放宽松贷款的条件,这也成为了创业者们首选的合适对象。

 

    首先,抵押贷款是创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抵押贷款,是贷款人通过向银行抵押房产等固定资产,而获得个人资金的一种行为。目前,银行为减少贷款的风险,一般都要求贷款人用实物进行抵押,从而发放贷款,这也是创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一种相对较容易的方式。

 

    其次,信用贷款也是创业融资的一种方式,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银行根据贷款个人过去和现在的诚信情况,考虑是否对其发放贷款。由于我国现阶段的个人诚信档案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很难靠个人的诚信来获得银行的贷款,除非有某些特殊的情况,否则很难得到银行的放贷;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信用贷款也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再次,贴现贷款。银行按照贷款人要求的贷款数量,按利息计算而从中扣除一定数量的金额,然后将剩余的金额放贷给贷款人,到期之日,贷款人则把贷款全额(包含了利息)归还给银行,而银行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差额(即利息)收入的一种融资行为。

 

    第四,扶持性贷款担保。国家为发展西部地区,而给创业者以政策上优厚的待遇,为创业者贷款的担保人,从而更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

最后,就是担保贷款,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贷款人在获得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信用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创业者要注意,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否则银行是不会亦已放贷的。

 

    银行贷款虽为一种较好的融资方式,但正是由于其单一、程序复杂,以及申请周期长,所以很多创业者都不能及时地从银行得到贷款,不能及时补给创业资金的紧缺。所以,创业者应该放开眼界,要多管齐下,寻找更广阔的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

 

    如果新创企业是创业者合伙入股的,这样新创企业就可以通过合资来获得初创企业的第一笔资金。此外,合伙之间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整合人才资源,实现新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创业者们应该要注意,合伙之间,应该要分清融资份额,防止因以后的感情破裂或者其他矛盾的冲突,而有人撤资或纷争公司的资产份额。合伙人之间还要加强信息的交流,切忌过多的猜疑和压抑,尽量减少合伙人之间的感情冲突。

 

    如果是大学生创业的话,创业者要懂得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和给与的优厚待遇。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般都很难找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为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几率和增加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国家特别对大学生创业给以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尽量降低其创业融资所需的门槛,让大学生更加容易地获得创业资金。

 

    向亲戚朋友借款,这也是新创业者重要的融资渠道。所需的融资成本比较低,而且也更快速地获得所需的创业资金,这也是很多初期创业者考虑的方法之一。

 

    民间资本,也不失为一笔较好的创业资金。民间资本,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其用途已经开始沿多元化发展,而且民间资本的融资方式更简单,速度更快,门槛也更低,所以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创业资金。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在资金很紧缺的时候,可以考虑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这种方式中,创业者在新创企业期间对于资金紧缺的时候不必花费太多的资金在生产设备上,而把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创业者只需分期偿还租金,即可使用生产设备,省下了大部分的银行信用额度,这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融资方式不妨创业者考虑一下。

 

    风险投资家,正是所谓的“钱袋子”,其一般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并以参股的形式进入企业,但其一般都更青睐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行业。要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一般都是那些IT或者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的高科技行业。除此之外,风险投资家还会更关注创业者本人的做事风格和新创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才能获得产品利润和更好的回报。创业者选择风险投资家,一般都是选择对该行业较为熟悉的风险投资家,且2~3人较为合适。选择合适的风险投资家,可以给新创企业带来很大的附加值,风险投资家可以利用其经验、人脉关系给与新创企业的很大的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以及较多的管理经验。

 

    创业者在寻找风险投资家的时候,天使投资人不愧为一个对创业者帮助很大的投资者。天使投资人在新创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起着很好的桥梁作用,而且由于在创业初期天使投资人要求的投资回报并不高,所以这对创业者获得更多的创业资金和更好地利用资金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然而,让一位天使投资人来投资你的企业并不是一件很简单、容易的事情,为获得天使投资资金,需要你通过不断的努力,通过各方面的人际获得天使投资人的引见,而且你需要有一份很好的创业计划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清晰地陈述清楚,说服天使投资人将风险投资资金投到你的企业运营中。

 

    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为了减少融资成本,获得更多的创业资金,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创业者不要为了创业融资而一味地筹集创业资本,而将创业总成本的高低置之度外。即使是求资若渴,也不能不考虑创业的总成本,以及自己的资金需求状况,否则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收获都没有,反而债务累累,所以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应当考虑自己的资金需求状况以及所要的融资总成本。只有资金的预期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时,创业者才应该到市场中去融资。

 

    其次,为减少创业总成本,以及筹集到所需创业资金,创业者可以适当“挪用”自己储蓄的房款,然后向银行贷款购买房子,因为住房的贷款率是最低的,但是创业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出最后的决定,因为创业是有风险的,一旦自己的房款“打水漂”,那是很难拿回来的。

 

    再次,不同的银行,其贷款利率浮动的情况不同,创业者要懂得“货比三家”,通过比较,选取所需总费用最小的银行贷款,通过这样,创业者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创业总成本。

 

    最后,创业者应该合理选择贷款期限,一般来说,期限短则贷款利率底,期限长则贷款利率高;同时创业者贷款时还要考虑贷款利率的走势,贷款利率向高的趋势走时,根据资金的急需情况来及早申请贷款;贷款利率的趋势走低的情况下,假如资金的需求不急,创业者可以延缓贷款期限,这样可以适当地减少利息的支出,减少融资成本。

 

    总之,创业者新创立企业的初期,在根据自己新创企业的实际情况下,要容纳到所需的创业资金,必须要有合适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才能为新创企业容纳到更多的创业资金,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创企业中去,为新创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7. 有部分员工要求自己购买养老保险,要求把公司该补的部分每月以工资形式补给,如何写承诺书?

员工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单位需要为员工缴纳足额的社保,如果单位直接将社保费用补贴在工资内,那么是属于违法行为。写任何承诺书都没有作用。

员工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那么是不能在工作地自行缴纳社保费用的,除非员工户籍所在地和单位并不在一个地区才可以缴纳。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保中,单位缴纳部分是直接划入当地统筹的,而在员工在户籍所在地缴纳养老保险,一部分是划入缴纳地的统筹的。如果单位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由员工自己缴纳,本身就是属于违法行为。

依据《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有部分员工要求自己购买养老保险,要求把公司该补的部分每月以工资形式补给,如何写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