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

2024-05-20 23:57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极大地鼓舞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规划》出台,将推动中国的文化像经济一样走向国际市场。投资文化产业原先有一定的进入门槛,且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规划》的出台必将带动文化产业的投资。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

2.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几个问题

第一,《规划》的公布并不意味着国家文化事业政策发生变化。《规划》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人有疑虑,不确定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文化的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点要向社会说明,《规划》是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制定的,任期是到2011年。《规划》的发布是国家在支持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是对文化事业方针政策的调整。第二,要充分认识到把《规划》变成现实的难度。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制定了大的发展思路、原则、纲要,确定了发展目标,但是仅有原则和方向还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文化单位需要更具体的可以操作的配套政策,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把《规划》变为针对性更强的政策的路程还比较远,而这需要上上下下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及到的相关部委、部门的认识与合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第三,《规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文化产业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但是制定和发布《规划》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来办产业,它只是给社会提供一个信息,提供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目标。既然是产业就必然涉及到市场主体,就不应该由政府亲自“操刀上阵”。产业是一个经济范畴,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求,所以要表述清楚两层意思:一是政府不会直接上阵,二是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特别是非公有部分和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的外资部分,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第四,要注意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我们国家有些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具备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条件。但是也有地方还是要进行培育,包括市场的培育。市场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脱离了市场条件发展产业,我认为是很不现实的。还有一些地方还谈不上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人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要。比如说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政府要做的还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当地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所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不能全国统一步伐、统一行动,而是要根据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决策。

3.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

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趋势为:
1、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
2022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完成到2035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未来我们将在文化产业开展全方位的发展布局,坚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加强科技发展规划,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在互联网大潮中积极应变,加强年轻化传播,促进智能化发展。
2、文化产业继续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不断转型升级,而这在未来依然且始终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搭乘“数字快车”,文化产业也在朝着家庭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科技创新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将是未来10年的时代主题。

3、电子竞技成为被主流认可的文化活动
如今,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2022年杭州亚运会,响应了12月13日亚奥理事会在官网“支持鼓励单项协会和各自对应的虚拟运动合作”的口号,也标志着电子竞技作为年轻人喜爱的竞技赛事,已经走在了规范化、成熟化、体系化的道路上。
在未来,电子竞技将越来越成为被主流认可的一项文化活动,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健康与生态问题成为关注重点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等等关键词将愈发成为广大人民的新诉求。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健康养生与人居环境质量的问题也日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当下,我国不再着眼于追求纯粹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一目标,而开始不断关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话题。
5、美育成为社会新风尚
2021年,美育教育利好政策频出,美育已经被提到时代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已然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发展机遇。2021年4月,教育部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2021年5月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有关情况》(以下简称《情况》)。
6、双循环格局进一步完善
自2020年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来,我国便致力于在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文化产业领域,这一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也将在未来更加清晰明确。
7、严格、规范化网络管理成为常态
规范且明朗的网络环境对于促成虚拟性公共空间的和谐、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网络平台的规范化管理,积极介入监督,加强正向引导。尤其是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一代,更是要着力于建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8、广播电视领域行业法规将明确化
2021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我国首部广播电视法将要在未来出台。
意见稿提出,国家将加强智慧广播电视建设,推动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提升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广播电视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深度融合发展。
9、网络发行机制更加成熟
经过了2020年疫情的网络电影大爆发,本年度网络电影无论在制作还是在发行方式上都更加成熟及多元。多部预备于院线发行的电影转为网络首发,如《东北恋哥》等,为网络电影市场带来了更加成熟和精良的制作。
10、原创性文化艺术内容质量提升
2021年末,《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出台,对于当前常见的短视频剪接、授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种管理规定之下,一部分基于二度创作、视频搬运的内容制作模式将难以再成为竞争致胜的法宝,也因此开始倒逼内容生产者朝着提升质量、注重原创、深耕内容的方向发展转型。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

4. 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请先搞清楚何为文化?文化乃滋养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之所在!
在谈到“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这一问题,我们自问下:我们是否知道啥是文化?然后再谈产业似乎更合乎情理!
看到“文化产业化”这个名头之时,不禁让人回到“教育产业化”时代,由于当时教育产业化的作为,所以产生今天之教育堕落之现状!
难道实属当下国策无奈之举~?
估计当文化成为某种谋利的工具,那么文化末日估计也不会远了,
北伐其间,民族面临家国存亡之时,我们提倡过发展文化产业么?
内战时期,我们倡导过发展文化之事吗?
如果人们的内心被利益团体利用,无底线的利用文化进行违背国格、人格之事,这样的文化不要也罢!
这种状态下去谈论文化、谈发展文化都是水底捞月!镜中看花!
文化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人心。心不存,灵魂能归何处?
肉若不存,皮将焉附 
在当下信仰面临危机之时,某个利益小团体,会以填充式的手法,用所谓的伪文化作为矫饰、粉刷、浇灌原本就空空如也的脑袋,作为让自己摇身一变替代人类信仰传统的一种伎俩而已!或许这是其一贯使用的法宝,而且屡试不爽! 
-----------------------------------------------------------------------------
关于就业问题:我们还能回到那种百业兴旺的境地么?不能?!
我们能让行业托拉斯手下留情么?不能?!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就业难题呢?
那就是调整目前的税收征收方式,让利于解决绝大多数人就业的行业:如:第三产业等!
减免对这类行业的税收!
是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税收这个杠杆回归到正常的调节之道。实在迫切
回归师徒制度,回归能者上、庸者下,回归技术立国之道,回归个人发明得到国家之保护,回归回归其自然之道才是解决就业之策!
---------------------------------------------------------------
关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这难道不是个伪命题!!!农业乃一国立国之本!
怎么就会在某些人嘴里成为问题???
颠覆这个国家的人大有人在!!
没有农业我们吃啥?难道去喝风吃土?
当下国家只要能够解决农村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一根本问题,放开对农业发展的各项限制,(实际上目前农村的人们尚处于对国家农业政策不了解的状态),真正充分利用电视这个当下有力教育工具,提升农民的素质,整顿目前农村管理上徇私枉法的不良状态。顺应自然的法理治理之道(其实这也是给予农民以希望的唯一办法)。自然农业这片天空会拨开阴霾见太阳! 
---------------------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之道还在于“法理治国”,这是自然之法则,是任何人和团体都改变不了的天道!

5.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五大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关系在推进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到底怎样来发挥?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市场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规划》中主要谈了公益性部分,实际上就是政府推动的部分。但是从政府推动的这部分来看,包括文化创意、资源整合、产业基地、骨干文化企业、新业态、文化贸易等,也包括重大项目运作,还是应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制定产业布局、产业重点等是政府的责任;二是规制,就是要制定一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规制;三是规范,规范文化产业市场。文化要作为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属于经济范畴,它的运作一定是市场化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产业的发展中与在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并无二致。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关系目前的《规划》比较注重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化的载体形式、国外先进文化的产业形式,但是考虑到我国文化积淀深厚,《规划》还应该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把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积累转变成产业元素,转变成文化的创造力。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现代的网络文化、动漫等形式,另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化形态也要传承、保护、推广、发展。很多文化用“激励”、“集聚”这样的制造业概念可以涵盖,但也有很多文化是不能用制造业的方法发展的。文化真正的创造力在个体,因此应该把文化创造者的要素从政策上真正给予支持,希望这一点在《规划》里能够进一步得到重视。文化创新和制造业创新的融合这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怎样把文化元素和制造业转型结合起来,为制造业提供新的支撑能力,是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考虑的。五是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学科基础理论的融合,就是理论的创新问题。 现在对文化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从文化比较学、文艺理论、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但作为一个产业,文化亟需和经济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加快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产业真正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有形文化产业和无形文化产业的载体关系现在我们比较重视有形文化载体,比如基地,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区域振兴规划中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基地”。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是先进的,需要产业功能配套,但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的文化形态并不适合搞基地。有形的文化载体如园区、基地、主题公园等确实需要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有度,仅仅搞成和制造业一样的基地缺少对文化的领悟,因此应该考虑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无形的文化载体结合起来,甚至更加重视对无形载体的投入。无形的文化载体《规划》里已经包括,例如网络文化等,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通过扩大无形的文化载体来提升我国的国家影响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完全可以并购具有全球网络体系的媒体,缺少全球网络媒体的支撑是我们传播能力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比较小的重要原因。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五大关系

6.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将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规划》提出了到2011年末文化产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振奋人心,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好《规划》,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落实好《规划》,要靠政策的大力推动。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地区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我们有理由相信,《规划》付诸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时代赋予了重大机遇,我们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7. 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1、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
3、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4、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事关民族存续、价值输出和文化传承的战略需要。
5、很多地方发展文化产业也难免陷入一窝蜂、跟风的状态,有时候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地方施政的噱头,而这个噱头很容易引起关注,也有助于地方官员的政绩提升,这也是很多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在心理冲动。

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8. 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

当最后一公里被突破,带宽已不再是瓶颈,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到,当前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力不是技术而是内容。网络内容浩如烟海,但总的来说都属于通信文化的范畴,深入研究其特点及发展趋势对通信产业意义重大。天天在线是中国网通旗下专注于宽带内容服务的公司,本文作者长期从事通信文化的研究,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网络内容的发展道路,似远实近,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合组织在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定义后,很快将文化产业纳入知识经济领域中。近年来,文化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其强大的生命力甚至被经济学家视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动力。

  当代通信文化产业是建立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基础上,对人类各种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再生产、再分配的产业体系,业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经济现象。加快发展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紧紧跟上世界潮流,壮大我国经济实力,意义十分重大。

  一、应充分认识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将通信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内容产业培育成国家战略性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内容强国,文化内容产业是同军事工业一起主导美国经济的两大产业之一,约占美国总出口额的13%。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美国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高达6.5%,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

  日本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文化内容强国,在游戏、动画、卡通、漫画领域中拥有世界一流的竞争力。早在2001年1月,日本就制订并实行了政府层面上的e-Japan战略。

  英国于2000年制订并发表“数字内容培育实践计划”并设立了政府层面上的全权机构(创作产业促进办、创作产业出口振兴咨询团),将该产业销售目标制订为GDP的10%,占全体雇佣人数的5%(132万名)。

  韩国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内容产业,2002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主要市场规模达到惊人的18兆8000亿韩元。为了加速文化内容产业发展,韩国提出了“成为创意文化内容五大强国,把文化内容产业培养成下一代国家战略产业”的宏伟蓝图。为此,韩国专门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及其附属10个促进机构,就产业政策、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和支援等方面扶植文化内容产业。目前,韩国已初步形成分布全国、功能明确的9大地方文化内容产业群。

  通信文化产业横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两大产业,是两大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对于加速我国两大产业的发展,迎接国际通信文化产业集团的竞争,乃至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我国应当效法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迅速把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早日把通信文化产业培养成一个新的支柱型产业。

  二、应加大国家财政对通信文化产业的投入

  西方国家的一位文化部长说过:“没有政府就没有文化。”要实现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通信文化产业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体制、资金、资源、人力等一切因素必须具备之外,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和制订有关扶植政策,也是一条固本之策。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通信文化产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消费环境之外,与这些国家对文化强有力的财政投入和扶植政策也是分不开的。为建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法国政府投入80亿法郎,建成后每年正常运转的经费为10亿法郎,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再如悉尼歌剧院,作为一个单纯的文化设施,当地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财政拨款占到剧院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并且剧院维修的费用全部由州政府负担,可见政府投入之巨。英国文化新闻部对于从事原创性文化生产的个人和团体奉行“一臂之距”的投资政策,由英国艺术委员会这样的专家机构代表政府对原创者进行直接资助。法国为抵制美国的“文化侵略”,规定电影院放映法国和欧盟国家的电影必须达到50%以上,超过70%者给予奖励。美国政府则通过立法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文化进行捐赠。据统计,美国的文化团体和个人从社会各界得到的捐赠,相当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财政拨款的10倍,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政府投入。

  各国政府不仅注重对原创性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还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扶植,甚至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近20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制订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通过所谓“产、官、学”(即企业、政府与科研机构)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日本的卡通、游戏以及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韩国于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1999年国会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法》,2001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韩流”风靡亚洲,韩国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新兴国家。

  三、应打破各种限制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樊篱

  应研究和制订有助于“三网融合”的管理新体制。技术进步正在促进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业务的融合,在管理体制上,必须对先行的将电话、数据、传媒分开管理的体

  制进行重新研究。建议成立一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机构,专门研究、制订和协调涉及业务融合的政策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改革现行的信息网络与媒体分开管制的体制,建立一个综合管制机关。

  应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和“事企分开”。譬如,广电总局既承担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行政管理,又实际经营着广播电视事业。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机关应该与公司化运作机构分开。作为过渡,以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广播电视业务,可以继续由广电总局所属单位运营。但是,要实现事业与企业的分开。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非盈利目标来管理。

  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要采用统一开放的技术标准。让更多的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应用开发商可以进入这一市场,形成竞争格局,以提高这一市场的效率,并为运营商和消费者带来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和业务。

  要抓紧研究出台数字业务的分类管理办法。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所有扩展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要对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的扩展业务进行分类,鼓励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在规范基础上发展付费电视业务、专业电视频道、交互电视业务等,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促进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信息服务市场。

  应加速立法,规范国内外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数字化信息的内容,应该从政策上给予严格的界定。凡不属于政府专营的内容,应该允许各类公司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提供。当然,属于政府专营的内容,仍然保留在政府严格控制之下。制播一体的新闻节目,涉及时事政治、方针政策等内容,应该由政府统一授权的广播电视机构来播出和管理。凡制、播可以分离或制、播本来就分离的电视节目,已经经过内容审查的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性节目,则可以由多家公司制作,并可由多家公司播出。制作和播出可以实行许可证管理。获得电视节目传输经营许可的公司,必须承担政府信息的免费传输或低成本传输的义务,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播出的覆盖率。

  四、应努力培育航母型文化企业集团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现状是摊子多、规模小、力量分散、经营单一、发展缓慢,尚未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集团,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通信文化产业发展,也不适应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为了繁荣通信文化市场,将我国的文化服务产品打向国际市场,必须集中全国的优秀力量。这必须要有实力雄厚、组织能力强的演出中介机构运作。这样的大公司负责海外市场,而中小企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以大企业为行业龙头、数量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后发制人,不能再走由小到大的老路,而要走一条由大到小的新路。

  建立通信文化产业基地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后发策略,值得推广。成都被誉为“全国三大数字娱乐中心”之一,网络游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三,家庭宽带接入率居全国第三位,拥有互联网用户三百余万户,游戏玩家一百余万人。数字娱乐产业已经被成都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并明确提出,将在成都建立数字娱乐基地,发挥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并将以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式来引导。据悉,成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结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成都市提出的数字娱乐基地的整体布局是:以成立数字娱乐对外交流协会为突破口,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引进资金与技术,重点建立发展培训考试、研发孵化、运营代销、批发交易、消费运用、咨询服务等9个数字娱乐中心,建立起成都市数字娱乐产业基地。该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在3至5年内初步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形成以成都高新区为数字娱乐核心的研发孵化区。此外还将打造“四个一百”工程:培养100名数字娱乐高级开发人才,孵化100家从事数字娱乐研发的企业,研制100个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字娱乐产品,实现100亿元由数字娱乐产生的直接经济收入,在成都建立起“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实践证明,由政府主导建立产业基地是从根本上解决通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有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