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山东荣成 “伯” (读音为bai) 姓的来历

2024-05-19 01:20

1. 我想知道山东荣成 “伯” (读音为bai) 姓的来历

伯姓起源有三: 
一、系出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始祖为伯益。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各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了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 
二、系出姜姓夷。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三、系出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荀林父。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 
   
堂号:伯益堂: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  
郡望:河东郡(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 
  儒行著称,圣门笃学 
  直言及难,贤妇进规 
  上联说春秋时鲁国人伯虔,字子析,孔子弟子,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下联说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贤能又敢于直言。每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进谗言而遭杀害。 
人物简介: 
1伯牙: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cao》、《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钟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世无知音,不复鼓琴。 
2伯乐:春秋时人。或说姓孙,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为秦穆公之臣。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堙于穆公。堙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以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3伯达:西周成王进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4伯夷: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5伯宗:(?-前576) 春秋时晋国人。大夫。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每朝,其妻常戒之。后终以直谏恶郤锜、郤至等,被谗杀

我想知道山东荣成 “伯” (读音为bai) 姓的来历

2. 山东蓬莱岛名称的来历

蓬莱岛之名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相传为秦始皇命名,“蓬莱”者,“蓬草蒿莱”也,也就是岛上蓬草丛生的意思。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岛上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白色,仙境一般,宫阙是用黄金白银做的,珠钎之树到处都是,果实都很好吃,吃了能长生不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派使者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
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这便是蓬莱岛的由来。


扩展资料
蓬莱岛的地理位置
蓬莱由仙山的名字变成了实际地名。唐神龙三年(707),蓬莱升镇为县。1991年11月30日,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县级),现蓬莱市由烟台市代管。
蓬莱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日最高气温28.8℃,年平均日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664mm,年平均日照量2826小时,无霜期平均206天,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无洪水,不受台风影响。
蓬莱市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临烟台,南接青岛,北与天津、大连等城市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蓬莱岛地处渤海、黄海之滨,其地势南高北低,属山前冲洪积、丘陵剥蚀平地为主的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5-25m之间,市内的主要地层结构为强风化玄武岩层,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一般为300Kp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蓬莱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蓬莱 (山东省县级市)

3. 山东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由来:最早的山东之名来自金朝所设置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金户部侍郎行于山东得名“山东行省”,明朝始置山东行省,后改为山东山东布政使司。
相关历史:明始置山东行省,辖济南府,青州府,兖州府,东昌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司。清朝将辽东半岛划入盛京,由盛京将军统辖 。山东青岛,威海先后造列强侵占。
1949年8月山东解放,同年划出菏泽、聊城新建平原省,后平原省被撤,上述地区划入山东。
1953年陆续将范县划入河南,馆陶县划入河北。将东明县,宁津县、庆云县划入山东。

扩展资料:
其他省份:
1、福建省名的由来:
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2、广东省名的由来:
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 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

山东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4. 山东省行政区的来历和城市美称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济南——泉城 
青岛———岛城 
烟台———港城 
曲阜———圣城 
东营———油城

5. 山东董姓的来历 分支和家谱

董姓起源 


董 驯龙得董姓 

董姓有诸多历史可考,其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从惠连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帝。“董”初指能制绳索的草,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他们以草为图腾。据传,惠连的孙子董父擅长驯养龙(即鳄鱼)。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献了几条蛟龙,需要专人饲养训练,朝廷就指派董父驯养。董父精心驯养这些蛟龙,教它们学会各种舞蹈。舜帝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并赐董姓。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内,是夏商时代的侯国,后为晋所并。 
另据汉代的考证,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职为姓,是春秋时期晋国董督晋典的后代。 

一、董姓迁变 

董姓来源与其他姓氏不一样,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族人就进入甘川滇黔等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声名卓著。当时活跃于晋国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后世誉为“良史”,为后世史官树立了榜样。当时,董姓主要活跃于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河南地区。到秦汉时期,董姓已扩展至河北、山东,进入了浙江、广东,还有西部的四川。那时,董姓名人有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被王允、吕布所杀死的董卓、东汉洛阳令董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时向贵州和云南迁移。这时,有人称蜀国“四相”之一的三国名臣董允,医学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进入唐宋时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区形成,并大批移民东南。这时候,董姓艺人大量涌现出来,有琴师董庭兰、五代南唐的画家董源、金戏曲作家董解元,当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晋。明清以后,东北的董姓得到发展。这时候,董姓族人出现了明朝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清代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当然,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战斗英雄董存瑞,甲骨学家董作宾。 

二、董姓名人 

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时期,武帝颁布诏书,下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董仲舒三次上书,三献论述天和人的关系的《天人三策》,博得汉武帝的赞赏,委以江都相之职。这种“天人感应”的学说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予以神化,谁反对政治统治,反对皇帝,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这种学说适应了统治者愚化民众的统治心理,被汉武帝采纳了。为了实现这种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求以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促进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到汉宣帝时,当时儒生对奉为经典的五经有不同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讨论,这次讨论由萧望之主持。讨论中,儒生们把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反驳攻击观点不一样的人,被班固称为“党同伐异”。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一心钻研孔子学说,曾作数十篇文章论说《春秋》,后来合编为《春秋繁露》。他在书中杂并阴阳五行学说,强调天意,君权神授,从唯心主义角度论证了汉王朝存在的必然性。书中还提出了封建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以及人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荒谬论点。 

据说董仲舒在帐幕中讲读经籍,然后由其门弟子依次传授后来者,因此竟有弟子未曾见过先生面的。董仲舒日常生活严格遵照礼仪,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讲学,三年时间竟然没有空观赏室外园林,为弟子们所敬重。成语“目不窥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 


▲寻根溯源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 
董父。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繁衍播迁 
董姓出于同一宗源,均为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望。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 
“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名人精粹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孔子赞其为秉笔直书的“良史”。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 
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湖北枝江人,蜀汉时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 
董奉: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 
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共产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山东董姓的来历 分支和家谱

6. 山东省乳山市的名字来历?

地名由来:
乳山市因境内耸立于乳山口湾南岸浑圆挺拔、顶峰凸起、状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
乳山市是中国沿海的长寿之乡,被授予“山东省长寿之乡”称号 。
乳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是中国著名作家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发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民族先锋“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迹发生地。
乳山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发源北部山区,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
乳山市主要地貌类型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微地貌单元有14种。乳山属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
境内山脉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列,西列自垛山、马石山向南延伸至玉皇山;中列由双山、三佛山、寨山、多福山向南延伸于海阳所半岛的帽山、大乳山;东列为昆嵛山脉,由虎山、尼姑顶、黄道顶构成主峰,斜贯东北边境。
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最高山峰垛山612.6米。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小平原。
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境内山地平均海拔300米以上,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2.4%;丘陵海拔100—300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3%;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7.3%。

扩展资料:
建置沿革:
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和史籍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乳山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夏,地属嵎夷,亦称东夷。
商时,属青州。
西周时,属莱国。
春秋时期,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
秦代,属齐郡腄县(治所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育犁县(治所在今育黎镇城阴村南),此为境内第一次置县,属青州东莱郡。
东汉建武五年(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
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东牟县。
西晋时,属青州东莱郡牟平县。
北魏时,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县(治所一说为今牟平观水,一说在今海阳发城)。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境域改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青州东莱郡观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登州东牟郡观阳县。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莱州文登县。麟德二年(665年),属登州牟平县。
五代因之。
宋时,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
金时,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
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牟平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牟平县省入宁海州,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海阳县,境内原属宁海州的乳山乡全部(辖于疃社、石山社、野子社、玉泉社、宽洪社、龙山社、登宁社、邵村社、桃花社)和城阴乡的鲁济、兴善两社划归海阳县,其余仍归宁海州。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宁海州改称牟平县,境内分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七年改称东海道)牟平、海阳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牟平县、海阳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改属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境内南部的大乳山命名),隶属不变,并确定夏村为县城。
1950年5月,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乳山县属之。1956年3月,文登专区撤销,乳山改属莱阳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乳山县,原所辖育黎、崖子、午极、冯家、诸往、石头圈、下初、上册8个公社划归烟台市(1959年11月划归新复设的牟平县),夏村、乳山寨、白沙滩、唐家、海阳所5个公社划归海阳县,南黄、洋村公社划归文登县。
1961年10月5日,根据国务院〔1961〕议字34号文《关于恢复山东省禹城等22个县和设兖州、崂山两县的决定》,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
翌年1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1983年8月,烟台专区改为省辖烟台市,乳山县隶属烟台市。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
1993年7月17日,国家民政部以民批〔1993〕153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乳山县,设立乳山市(县级),以原乳山县的行政区划为乳山市的行政区划。8月8日,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乳山市

7. 山东长岛 名字来历,急急急!~~~

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5.96平方公里,全县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隶属烟台市。   长岛县位于胶东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烟台,北倚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长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朝属黄县,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归蓬莱县管辖。1929年设长山岛行政区,隶属山东省府。1945年8月,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属。1949年8月长岛解放后,仍设长山岛特区。1956年5日,长岛县隶属莱阳专区,后隶属烟台专区。1963年10月恢复长岛县,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11月隶属烟台市。政区划分:现辖8个乡镇,40个行政村,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长岛属亚洲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43天。 全县森林覆盖率53.2%,独特的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之成为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途经的候鸟有200余种,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南临蓬莱,北接旅顺,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屿周围有星罗棋布的港湾,众多的海水浴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称,它与蓬莱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九丈崖(半月湾)、庙岛、龙爪山、宝塔礁、珍珠门、砣叽岛等。为加速长岛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批新的景点如林海峰山景区、望福礁民俗风情公园及水幕电影等又相继向游人开放。  长岛县以长山岛而名。长山岛以长山而名。   【 政区人口 】 全县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40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男女性别比95∶100。人口出生率�4.9‰�,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0.9‰。有少数民族10个,36人。   【 经济概况 】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1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5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17.9%。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51∶9∶4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现财政总收入0.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7亿元,比年初增加0.9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加0.5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亿元,比年初增加-0.06亿元。   【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2亿元,增长5.8%。农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16.5%。粮食总产397吨,比上年增长-50.6%;水果总产785吨,增长-14.3%;蔬菜总产54吨,增长-80%。肉类总产23吨,禽蛋总产357吨。水产品总产20.6万吨,增长0.4%。全县拥有林地28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3%�。   【 工 业 】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实现出口交货值1.6亿元,增长51.3%。产品销售率达104.34%,比上年提高2.4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8亿元,增长35.6%;实现利润0.14亿元,增长96.9%;实现利税0.3亿元,增长1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77%,比上年提高37.65个百分点。

山东长岛 名字来历,急急急!~~~

8. 山东"龙口"这个地名有什么来历!急急急!!!

龙口市 
【 市名由来 】 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原黄县有龙口镇,龙口镇有龙口港,因而得名。 
【 政区人口 】 全市总面积893.82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道办事处),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万人。男女性别比99.8∶100。人口出生率�5.46�‰,死亡率7.28‰,自然增长率-1.82‰。 
【 经济概况 】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0亿元,增长�23.1%�;三次产业比重为8.4∶54.1∶37.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7.8%。实现财政收入1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6�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6亿元,比年初增加9.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在2003年公布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中,龙口列第25位,比上届前移了4位,居全省第三位。 
【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27.7亿元,增长5.9%。农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5.7%。粮食总产14.6万吨,比上年下降11.3%;油料总产0.93万吨,增长52.5%;水果总产25.6万吨,增长27.0%;蔬菜总产19.96万吨,增长27.5%。肉类总产2.97万吨,禽蛋总产5.28万吨,奶类总产3.82万吨。水产品总产20.1万吨,增长5.2%。全年造林4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6.3%。全市农机总动力67.0万千瓦,增长�2.8%�。 
【 工 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3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1%。产品销售率达�97.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7.6亿元,增长30.0%;实现利润33.4亿元,增长89.9%;实现利税47亿元,增长�7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8%,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总计24亿千瓦时,增长36.8%�。 
【 建设环保 】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4%;更新改造投资2.4亿元,增长25.7%;房地产开发投资13.1亿元,增长191.9%。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1家,实现增加值5.1亿元,增长32.9%,实现利税1.45亿元,增长33.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个,完成投资3020万元,增长�251.0%�。 
【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605.4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806万人,比上年增长131.2%;水路旅客运输量1.88万人。公路货物运输量3605万吨、周转量28334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77.1%和178.0%;水路货物运输量764万吨,增长23.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64万吨,增长23%。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400万元,增长9.83%;邮政业务总量3586.71万元,增长1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9.8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6029户。 
【 贸易旅游 】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2处;成交额42.2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进出口总额46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5%,其中出口24163万美元,增长53.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68项,增长�7.9%�;合同外资额54414万美元,增长79.5%;实际利用外资24700万美元,增长61.2%。主要旅游景点有屺山母岛、南山风景区、徐公祠、丁氏故宅、王屋水库风景区、冶基观光农业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4.43�亿元,其中外汇收入645.5万美元。 
【 教科文卫 】 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在校生8.971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在校生7.4445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3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6项。专利申请量281件,比上年增长2.6%;授权专利190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1个。医院33所,床位1956张,卫生技术人员2348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4枚。 
【 社会生活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9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800元,增长10.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81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153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1元,比上年增长7.5%;生活消费支出2447元,增长6.3%;人均居住面积21.6平方米。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618人,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镇802人,增长16.1%;农村3816人,增长6.3%。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6个,床位1092张,收养697人。社会福利企业26个,安置残疾人员7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