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什么会不仁?

2024-05-17 12:38

1. 天地为什么会不仁?


天地为什么会不仁?

2. 天地为什么会不仁呐?


3. 天地为什么会不仁呢?


天地为什么会不仁呢?

4. 天地不仁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完全不明白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来看注解后豁然开朗,原来是说天地之道运行,对万物一视同仁,并没有区别心。所谓的好与坏,高与低是相对的,有既定的立场的观点,而天道运行则无既定立场,一切事情源于道,源于自然之理,一切事出有因。既然如此,则会有有顺天道和逆天道一说,何为顺应天道,无为则可了,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故意为之,故意为之则为逆天道了。举个不太合适的例子,我们通常认为的好人是做不得坏事的,而我们通常认为的坏人是做不了好事的,但是有时好人做好事不见得是好事,坏人做坏事不见得是坏事。乍一看,觉得是好人坏人,好事坏事的排列组合一样。其实不然,我们认为的好人,做坏事是逆天意,好人仁慈,做坏事做不绝,所做之坏事便难成;坏人做好事,坏人所做之事断在主流之外,而当所做之事即便是主流的好事,也会因成见或其他外在因素,好事也难成。至于好人做好事未必好,则是在于自己觉得好的事情,生搬硬套的觉得人家也觉得好,于是事情做下来,到人家身上也便成为一种负担,其实也是有违天意;坏人若是做的主流之外的事情,难道就没有推动这个时代的发展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或许便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吧,做到了圣人,也无分别心。然而有两种人能活的洒脱,一种是天性纯然,没有欲望,随遇而安,一种是大彻大悟,乐天知命。天道无吉凶,但是其余的人都介于这两种人之间,于是有了吉凶悔吝,于是佛家认为一切痛苦源于想,诚然如此。至于人性向善,命运轮回,天堂地狱则是教化众生的道理而已,过了也会适得其反。听友人聊有信众礼佛,每日计算诵读佛经次数,捐下香油钱几许,然心安理得以为,佛看在其诵经次数以及香油钱之下便降福于其,遂开始谈论师父们的是非。
  
 一切归结于混沌,归结于对确定性的认识。从小以为周易是迷信的书籍,提到便会想起那种神神叨叨,终日在昏暗香火之下的诡异之人。当有一天,忽然觉得混沌其实并没有打破确定性,反而证明确定性的时候,便开始了不断的思考和求索,在念研究生的是反而没有关注这些科学的哲学问题,并没有感悟到东方文明的智慧结晶。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我们的文化在逐步消失,外来的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驱逐着古老的东方文明,世界是平衡的,时时刻刻都是平衡的,存在便是合理的,但是我只是感到隐忧,却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当时在写给James lingl的信上提到了这一点,但是他问他的研究生确是觉得并不是这个样子。当是时,自己唯有把道德经一读在读,一点点的感受这种东方的智慧。
  
 然后我忽然想到了中医,想到了易经,易经讲的不就是东方文明对世界的描述嘛,有变化,不断变化,相互影响,但是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意乱变的,其实这个不就是混沌的哲学内涵嘛。动力系统,说白了就是自反馈系统,不断的迭代,易经64卦来回往复不也是迭代着走嘛。混沌大师的说多次提到了东方文明,整本书的思想虽然出自西方,用了西方的数学推导,但是和东方文明的描述极为相似,这更让我坚定了研究易经与混沌之间的关系了。
  
 当我意识到这个确定性的时候,我很兴奋同时也很担忧,担心会不会被人耻笑,同时便开始反感和排斥概率的东西。到现在我已经不担心被耻笑的问题,只是作为一个自己的问题,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当我阅读到量子物理史话的时候,关于物理学中引入概率的时候,爱因斯坦是坚持上帝是不掷骰子的,在这一刻我忽然觉得爱因斯坦说的是不是其实就是这个确定性。当我翻开一些混沌大师的书的时候,发现原来关于确定性的讨论,贯穿了整个西方科学史,豁然开朗的是其实这个是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问题。即使是完全引入概率的量子力学,像薛定谔不也是用了一个确定的公式来推导出概率的大小,其实你说这算不算确定性呢?我更坚定了我对概率的看法,概率有两种一种是统计学规律,一种是期望值,严格的说统计学规律也是期望值,但是概率看出来的毕竟是表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关键还是没有找到运行的根本规律,只是发现了现象,但是现在概率的大规模滥用,弄得这种期望值变成了一种忽悠的做法,任何事情都是确定的,说概率更多的是数学的把戏,学了混沌之后我是更加深恶痛绝这种玩数学游戏的把戏。扔出一个石头一定只有一个轨迹,扔出一个硬币一定只有一个结果,初始值确定了其后的状态。
  
 当看完傅先生解读易经后,稍微了解一点易经的时候,发现其中奥妙无穷。不断的认识到了其中的科学内涵,譬如,八卦取象,就是自然界有的东西能抽象出来的东西,天,地,火,水,风,雷,泽,山,而其他万物是依靠这八种象来生长消亡,其中两两排列变成了64卦。更为神奇的便是算卦,算卦其实和概率有相似的一点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越学习,发现自己了解得就越少,越学习,发现就更不需要依赖算卦,因为你学多了了解了自然就通晓很多道理,看表象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而不需要依赖算卦,就是其中说的,会易者不卜。因为依赖的话就是迷信了,所以只有在人力不可能的时候,占卜上一卦,无有师保,如临父母,看看天意。占卦只是让你明白,你现在的实际情况,让你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多一份坦然,想要改变命运,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于宿命论中一切都是天意,冥冥自有分晓的时候,我也有不同的意见。虽然事情是确定的,但是也是会相互影响的,会出现蝴蝶效应,如果不出现蝴蝶效应,只有两个可能,相互影响的次数(迭代次数)不够多,差异并没有放大,另外一个就是扰动因子不够大,对轨迹的影响不明显。这样的话,是不是和量子论中的多重宇宙的理论能结合到一起,因为在多重宇宙学说里头,人的一个念头抉择就形成了两个宇宙,每个人独立存活于自己的那条路径,人有2的n次方个选择,于是出现了2的n次方个小宇宙,每个宇宙中的你单独的实践着你的一个决策树路径,显然人这么多,选择这么多宇宙有点不够用了。如佛家所言,每个人生而有命,一切都是天注定,但是人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其实有一个悖论,就是你无论如何改变,其实这就是你的命,一切都是定数,只是你一开始没看到你真实的命而已。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人们会觉得行善有何意义呢?于是我以为这都是教化需要的。但是确实有定数,但不是不能改,而是难以改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并非改了这就是你的命。
  
 2012.6.10 于 动物园南门

5. 天地不仁

学生时代看的一本小说,具体内容几乎忘完了,却独独记得第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当时就认为,小说就是消遣娱乐的东西,没必要太较真,加上这句话玄乎乎的,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没在意。
  
 今天在听到别人给的露营建议的时候,又提到了这个“天地不仁”,于是有了一点理解。
  
 这里的天地,泛指大自然。
  
 在城市里生活的久了,对于大自然,我们的印象就停留在清新、舒适、自由、色彩斑斓等的美好上面。
  
 殊不知,无论你在意与否,大自然始终如一。
  
 你之所以看到了美好,是因为你选择了在它美好的时候去亲近它。
  
 当山洪爆发,当狂风肆虐,当山火蔓延,它不会因为你是老弱病残孕而心慈手软,不会因为你的祈祷而迟疑半分。
  
 它会一如既往地,稳定而坚决的推进正在发生的一切。
  
 因此,所谓“天地不仁”,是因为大自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大自然。
  
 它没有感情,不带偏见,从不枉私。
  
 所以,作为渺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遵循它的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天地不仁

6.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并没有人的思维,所以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万物都看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它们自枯自荣;圣人也应当效仿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是否就像为火炉鼓风的风箱?它内部看似虚空,其实并不匮乏,越是鼓动起来,内部的风反而越是向外散去。
  
 反思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因为他说话太多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内心的平静,把话放在心里,反而能得到更多。

7. 天地不仁是啥

庄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是说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当台风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华的富人家里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里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里,也要刮到阿猫阿狗的家。还要刮到那小小蚂蚁的穴里。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又不明白了。怎么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齐物论里的如下的这么一段话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洁的人不谦让,最勇敢的人不轻易挑逗冒犯别人。
这就是庄子的言说,他的话看上去很不对,仔细想想又很对。他的文章也是这样,看上去很没道理,也无结构逻辑可讲。其实是最有道理,最讲逻辑与结构。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是啥

8. 天地不仁是啥意思?

意思: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第五章(老子 春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