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作为家电品牌国内不如美的和格力,可其国外影响力为何远在这两家之上

2024-05-17 04:44

1. 海尔作为家电品牌国内不如美的和格力,可其国外影响力为何远在这两家之上

先从公司历程说起,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起步时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又仿效日本的精工制造,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文化理念。在改革开放头几十年,可谓家电届一时无两的存在。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可以看一看,一部以海尔兄弟为主题的动画片,那时候能出现在动画片里的企业品牌并不多。可能,由于海尔总裁张瑞敏本人是一个非常理念化的人,其瞻前思维特别强。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解散了其所有中层管理者,化身为一个个小型创业单位,并实行所谓的“人单合一”模式。从那时起海尔对海外市场的拓广远远比格力和美的要快,虽然格力和美的现在也通过腾讯,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开始了国际互联网接轨,但与海尔相比还是太晚了。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知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比如美国的耐克、德国的奔驰。而中国家电虽然已经承担了全球市场7成以上的供应量,但是放眼全球,无论是冰箱、空调还是洗衣机、电视,真正“叫得出”、“叫得响”的中国家电品牌却是“屈指可数”。 根据谷歌数据显示,海尔海外品牌影响力居首位。这主要源于,与其他企业“出口创汇”不同,海尔一开始坚持“自主创牌”,“海尔”品牌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青岛海尔三季度报数据显示,海外收入高达507亿元,占据青岛海尔全球总营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尔家电业务全球收入近100%来源于自有品牌,与海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不同,格力走的是一条专业化出海之路,主要优势在空调。数据显示,世界上每3台空调中就有一台是格力造。

格力空调虽然连续11年在全球销量领先,但是在欧美市场却鲜有听闻。格力电器在美国消费者报告的唯一的信息还是前两年因除湿器防火材料不合格被起诉的旧闻,此案结果格力由于产品瑕疵的问题,赔偿其美国代销合作伙伴Solesu公司4250万美元。反倒是海尔实行先难后易的战略在欧美地区站稳了脚根,多款产品多次被欧美媒体推荐。

综上所述!由于两家空调发展思路不同,一个深耕国外市场,一个深耕国内市场!所以就造成了现在我们国内消费者对两家空调品牌不同的印象,认为格力空调要远远好于海尔空调!这个认知其实是不对的,论质量两家空调不分伯仲!主要差异在于两家空调在国内的宣传力度不同而已!

海尔作为家电品牌国内不如美的和格力,可其国外影响力为何远在这两家之上

2. 曾称霸全球的海尔为什么干不过美的格力?

三家相比,海尔付出了最高的管理成本和销售费用,在研发上费用支出却是最低的。这造成海尔在毛利率上不落后,在净利率上却明显落后,卖出产品的代价更高。另外,在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家电产品上,海尔的研发投入少,必然导致其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只能通过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市场份额,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前不久,《互联网周刊》发布了一项2019年度中国AIoT企业TOP100排行榜,“海尔智家”位列榜首。海尔智家,就是海尔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曾经用名“青岛海尔”。
对于这份榜单,有网友的评论道出了海尔如今的处境:“登个榜首,得个奖,归根结底不如利润来的实在。”
海尔,作为曾经引领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品牌,这几年已经逐渐远离舞台中央,今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却是因为开除午睡员工而陷入风波——今年8月底,海尔集团4名员工因饭后午休,被巡查人员拍照后责令一周内办理离职,引发舆论热议,随后,有媒体前去实地采访,多名员工称海尔集团中午有30分钟吃饭时间,有巡查人员检查不准午休。

令人唏嘘的是,一向以管理见长的海尔集团,最终却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榜。
可见,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风波,它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海尔遇到困难了。
作为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家电巨头,相比格力与美的,无论营收还是市值,海尔都已经掉队。

海尔、美的、格力“三国杀”,很多人至今还记得,15年前的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马化腾用了一分钟时间向张瑞敏推荐QQ,但被无情拒绝。如今腾讯已经成为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两者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有人设想,如果当年张瑞敏收下QQ,现在的海尔会不会不一样。

3. 美的、海尔、格力三家企业谁更好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基本上都被采纳。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对这三家电器企业排名是,美的最好,海尔其次,格力最次。
格力是靠炒作起家的,技术和管理很次。无法与美的相比较。当然是美的电器更好。
我通过亲身体验,格力电器质量差,服务更差。反正今后我是不会再买格力产品了。

我用过两件格力产品,一台落地电扇,外罩居然用一个一毫米的螺丝螺帽来固定,拆装很不方便,很容易丢失。所有别的产品都有定式的很方便的固定方式,而它不用,非要脑残地“别具一格”。
一台格力空调,室外机居然在机外还拖有一尾巴---普通软电线连着的传感器。我的安装在六楼不到半年就被老鼠咬断了,不能开机。
可气的是报修,维修员一接电话,就告知是老鼠咬断了传感器的线(维修人员居然能准确猜中是老鼠咬断线,可见故障率高得没法说),要我自付200元维修费。第二天投诉到本地市格力分公司(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答复说是我的自然环境不好造成的故障,确要收费。真不知“环境”在一楼、二楼的买了格力空调的那怎么办。
后来我还把事情的经过通过格力的官方网站向格力总公司报告了,希望能得到总公司的意见。可是总公司的售后服务方面也没有丝毫反馈。
然我用过美的的空调,五年后外机风扇坏了,一打电话,立马来给维修,免费调换,没有多话。

美的、海尔、格力三家企业谁更好

4. 美的、海尔和格力相比,究竟谁是最后的家电老大?

美的、海尔和格力相比,究竟谁是最后的家电老大?接下来看我给大家的分析,其实说到这里的一个家电品牌,我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想到美的,海尔,格力三家大公司,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按照今年新发布的一个数据的,以得到一个信息,就是这三家公司在总体的一个收入方面的话,美的是最高的,而且是高于海尔和格力的,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位置,而且他们现在主打的是一个科技含量,主要就是以科技为主,所以在这方面也是比较好的一个办法,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其实他们公司各有各的,独特的一个特点,首先我们就来说一下美的,我们在他的官网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是以自己的科技组成,而且要相信他们的一个工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个决心,再到第二个海尔海尔,我们可以以去看一下他的官网,它的官网主要现在建设的是一个智慧家庭的一个方面,主要就是将整个的家庭联合在一起,从这样的一个战略去发展的,然后再就是格力格力这方面的话,其实只要主打的就是一个自主品牌,而且是一个品牌,其中的一些励志的故事,我们在网上都是人尽皆知的东西。所以说这三家公司各有各自的一个主打的一个核心,因此,假如说以后我们再选择或者是购买有关的一些家居或者是家电的一些用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着重的去看一下,我们主要是倾向于哪里?我们就去选择哪个品牌,但是就我而言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智慧家庭这方面的,因为他确实有许多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这就是我的一点看法。

5. 家电行研丨海尔可能已经胜出,美的紧跟格力掉队

   2012年前中国家电基础技术都是缺失的,从无到有大干快上的阶段是处于导入期,但质量普遍不行。  
     现象:94年的格力空调出口罗马,东西被饭馆老板被吐槽声音大得像拖拉机。朱江洪拆开空调发现一块没有粘紧的海绵在风叶上飘动。此后格力开始了全面质量整顿。  
     02年从日本引进技术未果,下定决心直接组建了格力三大研究院。为格力技术打下了基础。  
      显然,格力的技术基因强大。   
     美的的成长道路基本上是通过快速复制达到的,最早的风扇和空调都是收购现有产线改造优化而成。  
     何享健总结美的的技术道路是:“   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加以提高的 科技 创新之路,   正是美的选择的道路 。”96年美的的品类就已经拓展到了200种。 
      可见,美的的同心扩展基因强大。   
     1985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于是张瑞敏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76台冰箱和这个年代砸掉76台车也没有多大区别。   
     海尔则是抓住“引进来”的机遇,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开始造冰箱。但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海尔不仅要造冰箱,还要造品牌。   海尔的品牌意识比较强大。自99年就开始了国际化布局。   
     而那年的科龙也很强(2000年前容声冰箱的质量做到全国最好)、春兰也很强。可惜前者因为经营问题,而后者因为专注问题落败(搞车去了),几乎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各大家电厂商在这一阶段,尚处扩张期,因此资金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这是一个比拼经营效率的时代。  
      拼规模效应和销售能力,缺少这些支持则很难在这一阶段胜出。   
     这一时间苏宁(淡季打款,旺季提货)与国美是家电厂商的主要渠道。  
     在此期间美的通过大并购大幅提升市占率。通过和苏宁国美的合作市占率提升。大幅提升了规模效应。但粗放经营,公司经营效率低下。直至12年接棒的方洪波开启T+3改革。  
     这一阶段格力空调同匹数制冷效果最好。格力凭借上一阶段打造的技术优势,在盈利能力上一枝独秀。有了技术支持,格力就有底气自建线下门店,打造绕开国美苏宁的售后体系,不受制于人。  
     格力同时采用对经销商压货返利的模式,在空调这一单品上,做到淡季收款,熨平夏天激增的成本。格力凭此消灭了存货并胜出(但实际上存货风险只是从格力转移到了经销商,碰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存货折损风险,如果经销商对下游需求没有很好的预判就容易出现经营损失,比如疫情),董明珠功不可没。  
     但压货模式只适合需求时间段集中的产品。对于其他需求不定的产品并不灵活。因此这也限制了格力扩品类的能力。但经营效率比美的和海尔还是要高一上个级别。  
     这一阶段海尔不断海外布局收购研发中心和品牌。通过组织变革,海尔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员工直接响应用户需求。  
     但技术资源整合较弱,太多的组织阻碍了一定的经营效率。2000年前就是全球霸主的海尔暂时掉队。这一时段海尔毛利率和前两家差不多,但体现在三费上,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都较高。  
     2012双十一横空出世,意味着电商经济的雄起。  
     随着互联网商业的演变,精准营销成为行业共识。原来空调只需要控温,冰箱只需要制冷,洗衣机只需要能洗干净就行。但现在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了,各种各类小家电也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居家需求需要被定制化满足。  
     土豪们需要卡萨丁这类的家电,风格豪奢和家装风格契合;年轻人需要各种价位各种功能的小家电让生活更方便。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国家的人的需求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拥有强大的品牌和多需求响应能力。  
     美的15年的T+3改革,一句话解释就是用户下单后再急速响应现做现出货。消灭了技术迭代过程可能出现的存货损失。凭借这一改革,美的做到了全品类快速扩张所需的组织架构变革。为攻入线上渠道打下了基础。  
     随着上一阶段海尔海外研发团队的打造(尤其是卡萨帝),终于补齐了海尔的技术短板。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2013年海尔正式实施人单合一。组织变革满足了海尔全球化战略,可以响应全球范围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需求。人单合一模式下,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以图达到0库存即需即供。海尔线上线下渠道齐头并进。  
     同时海尔的品牌在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下,品牌本地化优势突出,在各国都有市占率领先的当地品牌。比如美国GE等。  
     而格力急需一项组织架构和渠道变革。18年推出的大松算是个性化响应的一个尝试。但客观说组织架构在扩品类上存在劣势,适应线上渠道的速度不会那么快。  
      就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家电行业技术依然是立身之本,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但单只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多样性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可能会掉队。   海尔全球品牌布局已经初见雏形,下一阶段还需对集团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未来一定是一个家电不断扩品类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智能化的演变趋势。这一阶段除了考验家电企业传统家电技术之外,信息化、芯片、软件能力都将成为考察对象。行业玩家和互联网半导体信息化企业将产生很多合作和竞争关系。目前的竞争格局可能会被新进力量所冲击。  
     模糊看,大头的增长空间将跟随地产周期波动,而智能家居目前渗透率仅5%,可能可能以20%的增速对传统家电进行替代,而适合年轻一代懒人的小家电目前渗透率不足30%,小家电可以买很多件,也很可能存在20%以上的年化增速增长。  
     从国内来看,由于我国还存在庞大的乡镇人口,我国乡镇家电保有量对比国外严重不足,所以家电下乡也是一个增长赛道。  
     综合看,存量增速应该在中等收入增速6%左右。但产品智能化服务突破一个瓶颈后可能会催生阶段性爆发性新增需求。  
     我们可以对照消费电子行业,家电智能化进程目前看仅处于初级阶段,20%以上的增速可以期待。未来10年贡献的增速按照5%的渗透率大约可能从1%增长到6%。预计对应未来二十年12%增速的中枢级别。这个赛道可能被低估了。  
     地产后周期属性。可以监测地产数据(领先几个月);  
     家电出货量(领先1个月);  
     家电保有量(长期空间测算);  
     股价和销售利润基本同向;  
     城镇家电保有量接近饱和、农村保有量依然有提升空间;  
     国家统计局的竣工面积(领先多个月)取决于房企自行申报,有一定的口径误差;  
     退而求其次,采取数据误差较小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  
        卖家电挣钱。  
     家电大件用户的需求点排位:  
     1、品牌(长期竞争的结果,用户购买首要考虑的);  
     2、品质、售后(家电是耐用品,技术和售后是立身之本,售后取决于本地服务体系的搭建);  
     3、价位(在同质化的时候很突出,但个性化后只要价格公道就没特别重要)。  
     大金中央空调的质量真的很好,以其依然在这一品类站住脚跟。这也是大金在中央空调领域针对性的需求满足能力作用。  
     技术和售后是立身之本,在资本市场意味着公司的下限,品牌是市占率的关键。  
     另外鉴于行业产品从同质化向个性化演变。  
      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1、品牌   
      2、扩品类能力   
      3、技术   
      4、规模效应与经营效率   
     传统家电增速趋缓,行业结构性机会在于智能化、个性化响应、品牌化强的企业。  
     海尔全球化和智能家居上的布局,潜力不小。尤其是全球品牌本地化布局,远远领先于格力和美的。10年OBM和OEM的差距就在于此。同时报告期内海尔2097.3亿营收对应扩张带来的200多亿商誉应该没什么风险。  
      美的在格力和海尔上各取所长,作为滑头应该会活得很好。   
     格力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由于技术底子好,下限很好。由于组织架构变革其实也没那么难(如果董明珠不阻碍),改进空间很大,期待高瓴改革成功。  
     海尔品牌领先、地区布局领先;  
     美的渠道品类领先;  
     格力则技术领先。  
     需求趋缓,结构性需求凸显;  
     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如果不突破新领域,价格战效果明显。  
     上游:化工塑料、有色(跟随经济大宗周期)、芯片、软件;  
     下游:电商、大卖场、经销商。  
     未来结构性增长方向在于:  
     1、智能化;  
     2、个性化扩品类。  
   3、 全球化扩区域 
      而这两个方向。海尔目前领先,美的紧跟,格力暂时掉队。海尔十多年全球化创牌的护城河没有一时半会后两家突破不了。   

家电行研丨海尔可能已经胜出,美的紧跟格力掉队

6. 格力、美的、海尔是使用最多的三大空调品牌,对吗?

蔷薇鸿鹄4月20日讯,炎热的天气让人无法忍受,一台空调是必不可少的。四五月份,作为盛夏来临的前夕,选择一台合适的空调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数人对于空调不了解,而卖场的销售又只想提高自身业绩。为此,人们常常是花了大价钱,却还买不到合心意的空调。


那么如何不花冤枉钱,又买一台适合自己、好用的空调呢。最好的办法便是询问以往的购买者,通过使用者的实际感受,从而直观的了解各大空调的实际状况。

这里通过走访调查了346户空调用户,收集整理他们对于空调选择的侧重点,空调品牌的影响力以及空调实际使用性能对比等多个因素,绘制了一份空调选择指南,让大家通过从使用的角度,来选择空调。

→→家电清洗维修,点此了解更多←←

在346名消费者,格力、美的、海尔是使用最多的三大空调品牌。


空其中高达76%的消费者表示如果换新空调,会考虑格力空调,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果然名不虚传。


在品牌因素上,国产空调独占鳌头,那么从性能、口碑上呢?下面是10大变空调品牌口排行榜


除了变频空调,定频依旧占有很大是市场份额,下面是九大定频空调实际调查


此外,在空调的选购中,对品牌的信赖度(口碑)、外观、性价比,也是一大重点。


当然,在考虑到上述因素后,价格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空调的选择,任凭别人吹嘘的再好,也还是需要自身实际使用后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此外,需要的注意的是有44为受访者表示自家空调没用到两年便需要维修。在通过各大对比后,选择了一款适合自己空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空调的定期清洗和维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7. 美的和格力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你觉得谁的实力更强一点?

美的和格力可以说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相信很多人在提到电器行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两个品牌。且这两个品牌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市场都非常的广,美的和格力在市场上的实力和竞争力也都是不分伯仲的。

而且家电行业在国内的市场可以说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像格力最主要的支撑产品就是空调,而且据大数据统计,基本上每10户人家中就有7户人使用格力空调,而且通过格力和美的的财务数据来看,格力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的毛利率,美的每年也都保持在27%以上的毛利率,这主要还是和格力的主要产品空调的销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且美的和格力两大电器行业的巨头在市场上的竞争也非常的强烈,可以说是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电器行业的市场,两家企业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而且格力之所以毛利率比美的高,可能也是因为格力的曝光度比较高,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格力的广告语: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而且这几年格力在宣传广告和营销方面做的也非常的好,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而且加上格力有董明珠的个人影响力,使格力的市场竞争力更强。
不过美的也并不差,市场上美的的产品还是非常多的。基本上现在普通家庭里的电器不是格力就是本地,甚至两者都有。而且美的的产品也非常的全面,只不过美的的营销可能没有格力那么强,这一点他是不如格力,这也也导致他的市场竞争力和毛利率比格力的稍微低一些。但是美的因为性价比比较高,还是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的,市场也更加的稳定。不过不管是格力还是美的两家企业的实力都非常的强。

美的和格力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你觉得谁的实力更强一点?

8. 外界总拿海尔的市值与美的、格力对比,为何业内却说“没有可比性”?

确实没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资产而已!拿海尔来说,海尔有沪股,过去是青岛海尔,现在可能叫海尔智家,港股海尔电器,海尔电器是洗衣机,热水器等资产,还有1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的海尔D股!这些都是只是海尔集团的子公司而已!还有像日日顺,也是海尔集团附属公司,它包括日日顺物流,乐家,简单说来,就是物流体系,和海尔的乡镇网店和渠道。18年,日日顺品牌价值就是300亿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亿购买了日日顺物流9.9%的股权。后28亿增持到34%。还有雷神科技,就是产雷神笔记本,也是从海尔小微企业创立出来的! 
直接比较市值大小,没有可比性。虽然三家公司都是做白电的,看上去挺可比的,但是细看下业务结构就会发现各家的业务侧重不一样,业务结构也不同。所以说,硬说哪家毛利率低,哪家业绩增速低,就代表整体表现不好了,这个逻辑经不起推敲。格力是一家以空调业务为主的企业,超过八成收入来自空调,美的是一家空调和小家电为主的企业,空调业务将近一半。
如果非要比较,那其实不妨看看海尔集团与美的、格力整体的营收比较。从2018年三家集团发布的财报看: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额达到2661亿元;美的集团2018年总营收2618亿元;格力集团2018年营业总收入 2000.24 亿元。不难发现总营收海尔>美的>格力,因此那些拿着海尔智家市值与美的、格力整体市值相比,明显没有可比性。 
大家都知道,空调和小家电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带来的直接数据就是格力美的毛利率高,加上子行业的增速尤其小家电增速较快,业绩增速稍微快点。但这两年空调增速明显回落,所以可以看到格力美的业绩也下来了,和海尔是差不多的。因为海尔则是全能型的,全家电品类都做得很好,空调大概两成左右,特别是冰洗热这几样大家电,都是行业第一。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海尔业务均衡抗行业风险能力强,因此海尔的业绩波动没有那么明显,每年都很稳,这也是海尔的优势。 
熟悉海尔的都知道,海尔一直坚持全球创牌,通过在海外的并购实现美国GEA、新西兰斐雪派克、Candy等七个品牌的布局,给行业树立了榜样。最关键的是,海尔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汇报,上半年,海尔智家营收的47%来源于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完全不同,贴牌的收入来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来得不到保障。目前,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发产品。看到海尔这样全球化的布局,他连续十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