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2024-05-18 19:49

1.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基本面指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基本情况的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理念策略、公司报表等的分析。长线投资一般用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反映出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也为上市公司进一步的发展确定了背景,因此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及相应的股票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体制、人才构成等各个方面。
  基本面的分析:
  1、分析立场
  投资者对汇市的基本面分析与股市的不同。股市的基本面分析,除了要对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企业出台的相关融资策略、鼓励分配政策、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由于汇率的变化是两个国家之间整体经济状况变化的结果,所以在对汇市进行分析时,投资者要从整体上即宏观上去分析国家的政治经济局势,而舍弃微观的经济状况分析。
  2、分析经济数据
  投资者对外汇走势的基本面分析,就是对国家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分析。不同的国家与外汇汇率变化相联系的经济数据是不一样的。应该掌握各个国家基本面的数据名称和这些数据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 投资者面对众多的数据,不是每一个都要求对其进行分析,投资者要学会根据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从零碎的消息和数据中找到市场的热点。在对基本面进行分析时, 主要分析这些市场的热点就可以了。但投资者要注意,市场的热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热点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例如,美国一向看重的贸易赤字,在当今利率升高可以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的情况下,对美元的影响就不如前一段时间强了。
  3、现在的热点问题
  不同的国家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不一样的。例如美国,投资者应该关注利率的走势(目前美国正处在加息周期,步伐的快慢影响着美元的走势)、贸易赤字、就业报告、资本流入、季度GDP等,英国应关注通货膨胀率和降息的预期,欧元区应关注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等,日本应关注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等。另外,还应该关注世界上的一些信息,包括石油价格问题、台海局势、朝核问题等。
  股票基本面分析:
  在把自己的血汗钱拿出来投资股票之前,一定要分析研究这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以下的步骤,将教你如何进行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所需步骤: 
  1.了解该公司。多花时间,弄清楚这间公司的经营状况。以下是一些获得资料的途径: 
  * 公司网站 
  * 财经网站和股票经纪提供的公司年度报告 
  * 图书馆 
  * 新闻报道——有关技术革新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 
  2. 美好的前景。
  3. 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这时,你必须象一个老板一样看待这些问题。该公司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 
  * 发展潜力——新的产品、拓展计划、利润增长点? 
  * 无形资产——知识版权、专利、知名品牌? 
  * 实物资产——有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和设备? 
  * 生产能力——能否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4. 比较。与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份额如何? 
  5. 财务状况。在报纸的金融版或者财经网站可以找到有关的信息。比较该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财务比率: 
  * 资产的账面价值 
  * 市盈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销售增长率 
  6. 观察股价走势图。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还是稳步上扬?这是判断短线风险的工具。 
  7. 专家的分析。国际性经纪公司的专业分析家会密切关注市场的主要股票,并为客户提供买入、卖出或持有的建议。不过,你也有机会在网站或报纸上得到这些资料。 
  8. 内幕消息。即使你得到确切的内幕消息:某只股票要升了,也必须做好分析研究的功课。否则,你可能会惨遭长期套牢之苦。 
  技巧提示: 
  长期稳定派息的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较小。 
  注意事项: 
  每个投资者都经历过股票套牢的滋味。这时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确定该股票是否还值得长期持有。 
  基本面分析常用公式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普通股总股数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市净率 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现金流动负债比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2.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

之所以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是因为:
一是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运行。 虽然国内近年经济增长率纵向来看不如前些年高,但依然属于中高速增长,而且是我国的CPI不足1.5%情况下取得的,短期来看,也不存在物价大幅度上扬的基础。高增长低通胀,表明经济运行处于良性区间。
二是失业率比较低。 近年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大体上维持在5%,在世界各国属于低失业率的范畴。
三是经济结构改善。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稳步增长,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市场供求大体平衡;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附加值稳步提高,农业与旅游业正在深度融合,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种子技术、耕作技术、收获和运输技术、加工技术等都在向深度发展;第二产业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实现升级,制造业、加工业等技术进步加快,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休闲、旅游、健康保健、养老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出快速提高趋势。
四是我国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投资持续增加。 
五是在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领下,我国国民经济活力日增,新登记注册企业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日均增加1万个市场主体,新一轮创业潮已经形成。

3.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目前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期,相关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续推进;2. 投资:整体稳步修复向好,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 消费: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4. 杠杆率:信贷供给收紧,需提防相关风险;5. 价格:大宗价格推升PPI上涨,但对CPI传导较弱;6. 国际收支和汇率:经常账户回弹,趋势或难持续,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不确定性;7. 国际经济形势:关注疫情分化与反复、国际货币政策转向两大风险,全方位积极应对。 人力资源而非人口总量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2. 如何保护和提升人力资源;3.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结束,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处于“六稳六保”政策驱动下的缓慢恢复期,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人力资源总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考虑到人口素质(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工作时间储备。在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后,中国最近20年以来人力资源总量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9年人力资源总量相较2000年提高14%。根据预测,随着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继续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将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稳缓慢上升,可以为新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建议,中国的人口国策应当转变为人力资源战略,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教育和健康。2021第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速为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结束,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处于“六稳六保”政策驱动下的缓慢恢复期,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我们预计2021年二季度实际GDP增速约为9%,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但相对于工业、出口、消费,投资复苏进度相对偏慢、力度相对乏力,整体投资增速尚未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正常增长水平。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恢复进度最慢,两年平均增速尚未转正;基建投资复苏乏力,增速低位徘徊;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是当前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增长动能可能仍然减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缓。ACCEPT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5%-9.5%。虽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7.6%和33.9%,然而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去年低基数所导致的。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的整体情况,当前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仍要慢于疫情爆发前2018年与2019年的水平。导致消费反弹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总产出恢复并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复发与消费习惯的调整也部分地导致了居民消费增长的放缓。我们认为,在经济增长总体性恢复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U型反弹。

到这里222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目前的基本面?

4.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伴随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中国经济基本面究竟如何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民日报》最近引用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观点,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乐观判断,认为“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马建堂主要用经济增速、物价变化幅度、就业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四个指标判断经济基本面。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9.9%,这个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物价变化方面,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8.7%的高点,从5月份开始已持续7个月回落,11月同比涨幅已回落到2.4%。今年以来,新增就业状况比预期好,1~10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45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9%。国际收支方面,1~10月出口额达到12023亿美元,增长21.9%,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 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1.9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马建堂认为,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我国仍处在持续较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总体形势是好的。
央行副行长易纲上周在“2008中国金融论坛”上表达了和马建堂相似的观点。易纲从“四本账”的角度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四本账”分别是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金融业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易纲认为,这四张资产负债表透露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恶化,明年GDP增速将达到8%左右的水平。
易纲认为,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超过20万亿元,而包括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在内的贷款一共只有3.7万亿元,说明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相当健康。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比较健康。另外,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中国金融业整体状况现在是在一个相对好的水平,金融业就可以更好地支持经济。
易纲介绍,到去年年末,中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2%。同期这一比例美国达到71%,欧元区达到67%,日本更是高达163%。同时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在低位,尽管明年的财政赤字略有提高,但总体上跟其他国家比,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我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
尽管前三季度的数据支持马建堂等官员和经济学家的观点。但也有经济学家以最近两个月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经济发出预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为4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9%。至此,GDP连续5个季度下降。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5亿美元,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8%。
对比可知,出口为2001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进口为2005年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出口负增长表明我国出口形势异常严峻。据此,李稻葵等经济学家认为,“向下走”是三季度经济数据的“集体表情”。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日益加深,中国经济可能陷入“深度调整”。
应该说,“乐观”和“悲观”并不矛盾,从此前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总体状况确实不错,但从最近一两个月大幅度变化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并非杞人忧天。观察经济形势一般至少需要看两个季度的数据状况,因此,中国经济明年上半年后半段的表现尤为重要,届时或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做出更确切的判断。

5.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之所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是因为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运行。 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四种情况,即高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增长低通胀,最后一种状态是最佳状态。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虽然纵向来看不如前些年高,但依然属于中高速增长,横向来看,仍然位居世界前列,特别这是在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前提下取得的,仍然是世界奇迹。特别是我国的CPI不足1.5%,短期来看,不存在物价大幅度上扬的基础。高增长低通胀表明经济运行处于良性区间。
二是失业率比较低。 近年我国的调查失业率大体上维持在5%,在世界各国属于低失业率的范畴。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到1082万,完成全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人的目标。
三是经济结构改善。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稳步增长,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市场供求大体平衡;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附加值稳步提高,农业与旅游业正在深度融合,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种子技术、耕作技术、收获和运输技术、加工技术等都在向深度发展。第二产业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实现升级,制造业、加工业等技术进步加快,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休闲、旅游、健康保健、养老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出快速提高趋势。从区域结构来看,今年重庆、贵州、西藏等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三位,表明西部地区经济活力显现,地区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正在得以改善。
四是我国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投资持续增加。 据统计,2015年1至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140亿美元,增长7.9%;我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长11%。从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呈现负增长,但低于世界贸易下降的幅度,而世界贸易额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导致,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是增加的。我国国际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12.4%提高到2015年1至9月的1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五是在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领下,我国国民经济活力日增,新登记注册企业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日均增加1万个市场主体,新一轮创业潮已经形成。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吗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
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1)中国面临的机遇。
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保持较快发展,新一轮跨国并购方兴未艾,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第四。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按年率计增长4.1%、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频仍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日本经济稳健增长,通货紧缩状况基本消除,增速快于去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欧盟经济预计全年将增长2.1%。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据联合国预测,全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3.6%,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面对以上挑战、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

7.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包括什么?

刘鹤: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包括什么?

8.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包括什么?

亲亲您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昌林、郭丽岩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成因复杂,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生产要素有支撑。从劳动力要素看,我国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同时,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和释放。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每年高校毕业生为1000万人左右,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在形成。

创新创业有活力。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4%,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69.6万件,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长16%。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超过2万户,全国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涌现出一批前景看好的企业。早期投资、创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2.79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企业创新活力增强。

产业体系有韧性。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轻工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产业配套齐全、集聚度高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

市场需求有潜力。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出来。

宏观政策有空间。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政府负债率处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的工具充足。

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拥有巨大优势和潜能的科技创新,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构筑起我们的信心底气。

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靠。推动供给侧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开展,一大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崛起。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市场供应充足,煤炭产量持续高位稳定运行,价格稳步回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9.48亿吨,同比增长2.8%。受疫情影响,近期局部供应链不畅,从中央到地方发力“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提供保障,我们有政策、有预案,有基础、有成效。

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市场和内需的潜力巨大。我国具有扩大内需的独特优势,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需求层次丰富,规模优势显著。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促进消费仍有较大潜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9.0%,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定会更加强劲。

经济整体韧性强,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一边为企业赋能,一边给市场助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今年货币政策创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财政政策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给予税费支持,多地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一季度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1.3%、19.0%,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把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落实落细,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就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宏观调控办法多,稳增长有效性强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季度经济“开门稳”离不开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协同发力、精准发力。货币政策上,一季度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了8.34万亿元,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餐饮、零售、旅游等特殊困难行业受到重点倾斜帮扶。财政政策上,去年12月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正加快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实物工作量,大规模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帮助。这些天,各类助企纾困政策都在加紧落实落细,释放出了更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稳”信号。

文章强调,长期看,中国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近期看,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产业升级发展步伐加快,绿色智能转型带动增强,对外开放红利继续显现,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显效。此外,我国宏观政策空间足、调控工具储备多,拥有几十年累积的改革开放基础、经济治理经验。用足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活力足,开新局空间巨大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季度经济“开门稳”成色足,足就足在创新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活力潜力。一方面,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增长1.4倍,这其中有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还有创新驱动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稳步推进。一方面,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卡脖子”技术瓶颈发力突破,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等站上风口,1至2月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稳住市场主体、增强创新能力,需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等惠企政策,让独立完整工业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更坚强支撑。

文章指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是经济发展重要一环。一季度经济“开门稳”红利广,广就广在对外开放开拓了外贸空间、收获了政策红利。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值约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4%,贸易顺差达10369亿元,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向上向好的外资外贸数据背后,是稳外贸促增长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实施跨周期调节,畅通供应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线上线下办展会,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世界经济在艰难中复苏,对我国产品和服务需求仍会增加,外资外贸工作将保稳提质,进出口增长将持续向好。

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学习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此宏观背景下,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和“六保”之首的“保居民就业”,在发挥社会大局稳定“晴雨表”的同时,更体现了稳固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文章指出,就业问题是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都凸显了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导向。例如,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关键是围绕中小微企业稳岗位稳就业……把就业问题置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心”位置,原因在于就业水平既是市场经济主体运行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核心指标和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具体来说,保住就业就稳住了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就能够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保住就业就能有效扩大内需,通过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同时扩大有效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复苏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稳定社会环境。